2020/06/03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3日電)綠黨召集人余筱菁今天說,將提出公投案,要求立委審議通過憲法增修條文修正案,將前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刪除;綠黨正展開第一階段公投提案連署,預計6月底前送出連署書。
綠黨、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等團體今天共同召開「青年創新憲,新憲挺青年」青年世代聯合要求新憲記者會。
綠黨召集人、新竹縣議員余筱菁表示,中國持續在國際場合對台灣進行各式阻撓,導致台灣無法正常參與國際社會,影響民眾的生存與發展,「我們應該從根本上切斷與中國的法律關係」。
余筱菁指出,綠黨將提出公投案:「您是否同意立法委員職權行使法應增列條文如下:第十屆立法委員應於2022年5月20日前審議通過憲法增修條文修正案,將前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刪除,改為『為因應國家現行需求』續依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規定程序,送交全國公民投票複決」。
綠黨秘書長張竹芩說,公投案現在正在積極收集連署書,第一階段預計在6月底把連署書送出去。
張竹芩指出,現在台灣修憲案是由立委決定內容、立委提案、人民公投;現在綠黨訴求的是把第一個步驟從立法委員手中拿回來人民手上,人民決定題目、決定要修的內容是什麼,然後立法委員提案、人民公投。
對於總統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提到,會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余筱菁說,綠黨在總統大選是支持蔡總統,可以理解蔡總統較為保守的看法,但綠黨仍認為要劃清與中國的關係。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李欣表示,憲政改革是巨大的政治工程,蔡總統必須面對的也不能只是「18歲公民權」,而是台灣公民對「世代正義」的深刻期待。青年提出三項憲改訴求,包含「18歲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人權條款入憲」,及「降低修憲門檻」。
台灣新世代協會代表蕭任佑指出,現有立委席次數量不足以吸納各種社會聲音,此外,過去劃分選區只以人口作為考量的缺失,使得像是東部縣市一個立委的選區和縣長一樣大,迫使立委花過多時間在選民服務,因此除了考量人口的代表性,還要考慮到地域劃分,才能讓立委回歸立法專業。
蕭任佑說,參考西方中型國家的設計,平均大概10萬人產生一個代表,台灣2300萬人,立法院該有230席的立法委員,也要降低不分區門檻,讓小黨進入代議體制。(編輯:蘇志宗)1090603
台灣綠黨促刪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之促統字眼
2020年6月4日 黃麗玲
.jpg)
台北— 台灣綠黨週三(6月3日)聯合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等十餘個青年團體,共同舉行“青年創新憲記者會”,會中提出公投案,要交由全民來票決是否同意讓立委於2022年5月30日前審議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修正案,將其前言中“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等促統字眼刪除,並修改成“為因應國家現行需求”的中性字眼。
針對此一公投提案,綠黨表示,已發動第一階段的連署,預計6月底前送出連署書。
在綠黨提案前,民進黨立委蔡易餘等人早先已於立法院提出類似的去統修憲案,但隨即於5月中旬自行撤案,當時他以“避免台海局勢失穩”之說法來為自己的反复緩頰。
在蔡易餘撤案之前,他的提案曾引來中國國台辦的強烈反彈,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於5月上旬批評蔡易餘為一小撮誤判形勢的“台獨分裂分子”,企圖在謀獨的道路上“飆車”,不斷挑戰大陸底線,極其危險。
當時,馬曉光語出威脅地說:“中方嚴正警告台獨分裂勢力,不要低估14億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
立委蔡易餘的提案鎩羽而歸,但綠黨現在要讓此提案再次敗部復活,也進一步把球丟到了全民的手中,未來將交由全民決定。
綠黨推去統公投案
然而,此一公投案近期須先通過兩階段、近30萬人的連署門檻,才能立案,順利立案後,若明年底如期交付全民公投,也必須爭取到超過500萬選民的同意票、且同意票必須高於反對票數,才能過關,屆時朝野政黨到底是會動員支持還是策反?而來自中國的反彈壓力會不會影響到全民的投票傾向?以及此一去統公投案會不會激化兩岸充滿敵意的緊張情勢,都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在此之前,由獨派大老、前台灣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所成立的“台灣制憲基金會”也同步在推兩項“台灣新憲法意向公投”案,希望在明年八月底能交付全民公投,來授權民進黨政府制定一部符合台灣現狀的新憲法,開啟國家正常化的政治工程。
中華民國的憲法是1946年底由制憲國民大會於中國南京議決通過,並於隔年底施行,但實施不到5個月,就被《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給架空。
1949年,隨著國民黨政府遷台,這部以中國大陸為主體的憲法也就跟著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成為台灣位階最高的根本大法,然而,因為憲法中的大中國框架大多不適用台灣、也窒礙難行,且為了因應台灣民主化進程和本土化的政治發展情勢,自1991年至2005年間,在不變更原有架構下,分別在前總統李登輝和陳水扁任內,共七度增修相關憲法條文。
大中國框架憲法難適用台灣
近年來,隨著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屢創新高,各界對於台灣要繼續在大中國的框架繼續改造這部命運多舛的憲法、還是創建一部更符合台灣國情的新憲法時有討論,雖然修憲或製憲經常挑動著兩岸政治的敏感神經。
根據台灣中研院於五月底完成的最新一份民調顯示,台灣有高達73%的民眾不認同,中國大陸政府是台灣的朋友,交叉分析後,其中18至34歲的受訪族群則高達84% ,另有77%受訪者的自我認同為“台灣人”、而非“中國人”,且支持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可以說,這份民調再次確認台灣民意越來越反中、也與中國的關係漸行漸遠。
在周三的青年創新憲記者會上,大多數“天然獨”的青年世代也都傾向支持台灣創制一部新憲法,且紛紛針對這部新憲法提出新的建言和想像。
綠黨召集人餘筱菁表示,中國常在國際場域,以一個中國原則阻饒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正常參與,因此,她認為,“從根本上切斷與中國的法律關係”,台灣才能走出此一困局。
當被問及如何評價,蔡英文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中、傾向於在現行中華民國的憲法架構下處理兩岸關係的立場,餘筱菁以“可以理解蔡英文保守的立場”來回應,不過也是挺蔡的她表示,她相信,台灣人民自我認同意識高漲,且越來越傾向與中國劃清關係,去統的公投案應也是全民的共識。
青年創新憲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的理事李欣則是期待蔡英文總統不能把憲法改造只局限在“18歲公民權”的議題上,而是應回應台灣公民對世代正義的期待,她提出三項具體訴求,包含“18歲公民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人權條款入憲”及“降低修憲門檻”。
台灣農業讚的執行長張佑輔則指出,憲法應保障國民的基本健康生存權,他呼籲台灣推動有機農業、並提高糧食自給率,他說,相對於歐美國家高達80%-100%的糧食自給率,台灣現行的糧食自給率只在40%以下。
另外,台灣新世代協會的蕭任佑則呼籲,以充分吸納並反應社會的多元聲音,應將立法院的席次由現行的113席大幅提高到230席,也就是,參考西方中型國家之設計、平均約每十萬人產生一位民意代表,其中,他建議,不分區立委的當選分配門檻也應相對從現行的5%政黨票、降低至2.5%-3%左右。
代表台灣原住民族群的Skaru部落群主權聯盟也透過書面聲明表示,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與台灣社會嚴重脫節、且僅反映漢人的經驗,該聯盟也支持創建一部真正屬於台灣的憲法,並在新憲中處理原住民與國家的關係,將原住民獨特的世界觀納入,並將國際人權的原則和精神入憲,讓台灣多元社會的精神能真正法理化、也讓原住民能過著屬於自己的族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