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BBC
中國向聯合國(UN)投訴稱,其太空站曾被迫迴避與SpaceX星鏈互聯網服務(Starlink Internet Services)項目發射的衛星以免相撞,之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中國社交媒體遭到網民攻擊。
北京方面表示,中國的太空站曾有過兩次「近距離相遇」星鏈衛星。
據稱中國的投訴是遞交給聯合國的太空機構,但目前尚未經獨立核實。
星鏈是一枚互聯網服務衛星,由馬斯克的SpaceX公司運營。
馬斯克在中國非常有名,但是他的電能車特斯拉(Tesla)正越來越多地受到中國監管部門的監察。
中國在本月向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the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遞交的一份文件顯示,事件發生在7月1日和10月21日。
北京在這份文件中稱:「因安全理由,中國空間站實施了預防性碰撞規避控制。」
SpaceX未有即時回應BBC的置評請求。
在投訴被公布後,馬斯克、星鏈以及美國在中國社交平台微博上受到猛烈批評。
其中一名用戶形容星鏈的衛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太空垃圾」。
還有網民稱這些衛星是「美國的太空戰爭武器」,又說「馬斯克是美國政府和軍方製造的一枚新『武器』。」
另一條評論則說:「美國這個星鏈就更貼近於流氓項目……」
有科學家對在太空發生碰撞的風險表示擔憂,呼籲世界各國政府共享關於目前正在沿地球軌道運行的約3萬枚衛星及其他太空碎片的信息。
作為星鏈項目的一部分,SpaceX已經發射了近1900枚衛星,並計劃再發射數千枚。
上月,美國太空總署(NASA)忽然緊急延遲一次在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的一次艙外活動,就是因為要迴避太空碎片。
SpaceX衛星2度逼近太空站 中國網民痛批馬斯克
(中央社北京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媒昨報導,SpaceX衛星今年2度逼近中國太空站,疑是美方對中國技術的「試探」。報導公開後,SpaceX兼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遭到中國網民痛批,不少人也揚言要抵制特斯拉。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北京本月提交給聯合國的一份文件報導,中國天宮太空站分別在今年7月1日和10月21日,2度與美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旗下星鏈(Starlink)衛星群發生「近距離接近事件」,並因此被迫採取「預防性碰撞規避控制」措施。
中方宣稱,星鏈的1095衛星原本在平均高度約555公里軌道穩定運行,但到了今年5月16日至6月24日間,持續降至平均高度382公里軌道後繼續運行,並於7月1日與中國太空站發生近距離接近。
10月21日,又發生星鏈的2305衛星與天宮太空站接近事件。北京表示,這次事件由於「機動策略未知且無法評估軌道誤差」,為確保在軌道上的中國太空人安全,太空站再次採取緊急避碰措施。
中國努力成為太空強國,繼成功發射探測器登陸火星和月球後,天宮太空站是最新成果。它的核心艙已於今年4月進入軌道,預計2022年即可完全竣工。
法新社報導,SpaceX衛星逼近中國太空站的消息經報導後,大批中國網民痛批馬斯克(Elon Musk)和他旗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等企業,其中一個主題標籤甚至吸引多達8700萬次點閱。
一位網民寫道:「中國人拼命買特斯拉,貢獻大筆資金讓馬斯克發射星鏈,然後他就(幾乎)撞上中國太空站,這太諷刺了!。」
另一位網民則喊出「準備抵制特斯拉」,呼應每當在中國有外國品牌被認為行為牴觸北京主張的國家利益時,當地民眾往往會出現的反應。
還有中國網民推測,若是中國衛星快撞到美國太空站,華府一定會對北京實施制裁,因此「何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專家麥道威(Jonathan McDowell)則指出,隨著越來越多物體擠進近地軌道,並為了降低碰撞風險而被迫調整航道,避碰操作已變得日益頻繁。
麥道威告訴法新社:「自從星鏈開始部署後,我們真的發現(物體)近距離交錯的次數明顯增加。」他還補充,任何相撞都很可能「完全毀壞」太空站,並使站內所有人喪命。
馬斯克雖在中國備受推崇,但特斯拉今年在當地因傳出一系列車禍、醜聞和資料儲存問題,而形象受損。
儘管如此,特斯拉在中國仍相當受歡迎,每月銷量達數萬輛,約佔其全球銷量的1/4。特斯拉還在上海設立了中國罕見的全獨資工廠。(譯者:施施/核稿:張正芊)11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