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4-06
BBC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推出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對等關稅」,試圖阻止工作機會流失到海外。這不僅是築起一道貿易壁壘,更將美國帶回一個世紀前的保護主義時代,使其關稅水平超越G7和G20國家,與塞內加爾、蒙古等國相近。本週,這位總統明確背棄了美國數十年來推動並受益的全球化模式,在白宮玫瑰園宣佈政策時,他使用的經濟邏輯既違背經濟學基本原則,也挑戰外交常規。
川普多次提及1913年,當時美國開徵所得稅並大幅降低關稅,而此前關稅是政府主要收入來源,保護主義盛行。他認為高關稅造就了美國的第一次偉大,且可免除所得稅。然而,19世紀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的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各國應專注於自身優勢領域並自由貿易,以提升全球福祉。這仍是當今多數國家的信念,但美國從未完全接受,本週更以「對等關稅」展現抗拒。
白宮稱這些關稅針對貿易逆差,計算公式簡單:用美國對某國的貿易逆差除以進口總額,視順差為「不公平貿易」。目標是將1.2兆美元逆差降至零,甚至對無人島徵稅也成現實。這種邏輯忽略貿易差異的多元原因,且未將美國服務業2,800億美元順差納入考量。背後還有對「中國衝擊」的回應:中國加入WTO後,美國失去數百萬製造業職位,尤其在「鐵鏽地帶」。川普承諾讓工作回流,吸引汽車和能源工人支持。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然而,他將過去半世紀的自由貿易稱為「掠奪」並不全面。美國從全球化中獲益,服務業和品牌企業蓬勃發展,經濟表現出色,問題在於財富分配不均。這場貿易戰已引發股市動盪,美國企業供應鏈受創,其他國家可能反擊或另組聯盟。川普威脅若報復將加徵關稅,但此舉恐自傷經濟,通膨上升,衰退風險超過50%。美國正退出自己建立的貿易體系,後果可能極為混亂。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