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8-12 編輯部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顯示年增率為2.7%,低於市場預期,但核心CPI達到五個月高點,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然而,鑑於2025年8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因不滿勞工統計局(BLS)發布的就業數據而開除其局長Erika McEntarfer的事件,對於BLS數據可信度的質疑確實可能影響公眾對這份CPI報告的信任。以下是一些分析與觀點,幫助評估這份數據的可信度:
- BLS數據的獨立性與程序:
- 根據多位前BLS局長(如Erica Groshen和William Beach)的說法,BLS的數據生成過程高度專業化且獨立,數據由專業公務員依據數十年來一貫的統計方法編制,局長本身無法直接操控數據。數據在發布前36小時才會交給局長,且局長僅能調整新聞稿的措辭,無法改變數字本身。
- CPI數據的計算依賴於標準化的調查和季節性調整,這些程序受到嚴格的內部控制和法律約束,違規操作可能面臨重罰(例如最高5年監禁或25萬美元罰款)。
- 因此,儘管川普對BLS施加壓力,短期內直接操控CPI數據的可能性較低,因為數據生成涉及多層專業人員和既定流程。
- 川普開除BLS局長的影響:
- 川普因7月就業報告顯示僅新增73,000個就業機會,且5月和6月數據被大幅下修258,000而開除McEntarfer,指控其數據「造假」以損害共和黨形象。 然而,多家獨立事實查核機構(如PolitiFact和FactCheck.org)指出,沒有證據顯示BLS操縱數據,這些修正是標準程序的一部分,反映了更全面的數據收集(如州失業保險數據)和季節性調整。
- 川普的行動引發了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擔憂,認為這可能損害BLS的獨立性和公信力。國家商業經濟協會(NABE)警告,McEntarfer的「無端」解雇可能對美國經濟數據的長期可信度造成傷害,影響企業、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決策。
- CPI數據的背景與可信度:
- 7月CPI年增率2.7%低於市場預期,顯示通脹壓力可能不如預期嚴重,這與川普政府推動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的價格上漲形成對比。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達到五個月高點,則可能反映關稅對某些商品價格的間接影響。這些數據與經濟學家的分析一致,例如高盛(Goldman Sachs)指出,經濟增長放緩和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就業和價格數據波動,但這並非操縱的證據,而是經濟現實的反映。
- 然而,BLS近年來面臨調查回應率下降的問題(例如2025年7月僅58%的企業回應就業調查,低於2010年代的74%),這可能影響數據的精確性,但這是技術性問題,而非政治操縱。
- 對可信度的質疑與影響:
- 川普對BLS的公開批評和解雇行動可能削弱公眾對其數據的信任。經濟學家如Paul Krugman和Lawrence Summers警告,這種行為可能讓美國的數據可信度類似於「香蕉共和國」,尤其是在全球依賴美國經濟數據的情況下。
- 儘管如此,當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7月CPI數據被操縱。數據的生成過程仍然遵循既定程序,且BLS的員工隊伍由職業公務員組成,他們有強烈的獨立性意識。
- 未來需關注川普是否會任命一位更傾向於其政策目標的BLS局長,或是否會進一步干預數據發布時程(如推遲不利數據或選擇性發布)。這些行動可能進一步損害數據的公信力。
- 如何看待這份CPI數據:
- 從技術角度看,7月CPI數據的可信度目前未受到直接證據質疑,應視為反映當前經濟狀況的合理指標。2.7%的年增率和核心CPI的上升與經濟學家的預期及關稅政策的影響相符。
- 然而,川普對BLS的干預確實增加了不確定性。投資者和公眾可能需要交叉參考其他獨立數據來源(如Truflation的通脹指數或信用卡消費數據)以驗證BLS數據的可靠性。
- 長期來看,若川普政府持續施壓統計機構或削減其預算(如2026財年提議削減BLS預算8%),數據質量可能進一步受到影響。
結論: 目前7月CPI數據的可信度尚未因川普的干預而受到直接證據的挑戰,其生成過程仍遵循專業標準。然而,川普開除BLS局長的行動確實引發了對數據獨立性的擔憂,特別是在他公開質疑數據並試圖影響機構運作的背景下。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後續BLS領導層的任命及數據發布的透明度,同時參考其他獨立經濟指標以確保對經濟狀況的全面理解。若需進一步資訊,可參考BLS官方網站或PolitiFact、FactCheck.org等事實查核來源。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