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6 編輯部
2025年7月3日晚至4日凌晨,德州中南部瓜達盧普河(Guadalupe River)因熱帶風暴殞地後的異常降雨引發特大洪水,衝擊Kerr縣一處有750名女童參加的基督教夏令營(Camp Mystic)。截至7月6日,官方確認59人死亡,其中21人是兒童,另有11名女童和1名輔導員失蹤。這場被稱為「千年一遇」的洪災暴露了災害預警與應變的諸多漏洞,輿論矛頭直指川普政府對聯邦機構的預算削減政策,特別是對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及國家氣象局(NWS)的資源限制。本文將深入分析這一政策的影響,並探討其與洪災後果的因果關係,同時檢視反方觀點以保持客觀。
洪災規模與預警爭議
此次洪水由熱帶風暴Barry殞地後的殞地循環引發,帶來墨西哥灣異常高溫水汽。大氣濕度達歷史前0.5%,每立方大氣含2.25英寸可降水量。Kerr縣4小時內降雨量達10至15英寸,遠超年均降雨量的4個月總量(28-32英寸)。瓜達盧普河水位90分鐘內從7英尺暴漲至29英尺,接近歷史第二高紀錄。地形因素加劇災情:德州丘陵地帶(Hill Country)被稱為「閃洪巷」,乾旱硬化的土壤加速地表逕流,使洪水來勢兇猛。
然而,災害預警系統的表現引發廣泛質疑。NWS奧斯汀/聖安東尼奧辦公室於災前12小時(7月3日13:18)發布「洪水警戒」,預測降雨5-7英寸,並在災時(7月4日01:14)發布「閃洪警告」,04:00升級為「閃洪緊急警報」。但這些警報存在兩大問題:首先,降雨量預測嚴重低估(實際10-15英寸);其次,警報多在深夜發布,居民熟睡,接收效率低。地方官員和居民批評警報「毫無預警」,Kerr縣法官Rob Kelly直言「毫無理由預料如此嚴重洪水」。X平台用戶@mafan2020亦質疑,NWS預報失準與警報延遲直接導致悲劇。
川普預算削減的影響
川普政府2025年推動聯邦機構「瘦身」,由馬斯克主導的「政府效率部門」(DOGE)負責執行,NOAA和NWS首當其衝。以下是具體數據:
- 預算與人員:NOAA2025財年預算削減20%-30%,氣候與海洋實驗室研究經費全數取消,裁員約2,200人(17%-20%)。NWS裁員600人,相當於過去15年裁員總和,氣象站運作受限,氣象氣球發射頻率減少。
- 運作影響:奧斯汀/聖安東尼奧辦公室空缺6人(空缺率23%),包括關鍵的「警報協調氣象學家」。聖安赫洛辦公室空缺4人,無永久「首席氣象學家」和「高級水文學家」。氣象氣球數據減少削弱預報模型,影響暴雨預測準確性。
- 資源轉向:DOGE將資金轉向移民執法(ICE預算增至750億美元)等優先項目,氣象服務資源被擠壓。「2025計畫」更提議拆解NOAA,將功能私有化。
這些削減直接影響災害應變能力。氣象氣球提供氣壓、風速、濕度等數據,是預報模型核心,發射減少導致數據不足,可能造成降雨量低估。人力短缺則削弱與地方應急單位的協調,例如奧斯汀/聖安東尼奧辦公室因旅行預算凍結,無法定期與地方官員進行「桌面演練」。X用戶@Tracy_Wen_Liu指出,氣象衛星和研究經費削減進一步限制極端天氣預測,五位前NWS主任曾於2025年5月警告,裁員將導致「不必要的生命損失」。
此外,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也受影響。川普提議逐步淘汰FEMA,2025年6月德州3個災後恢復中心關閉,聯邦災難援助撥款延遲,影響災區重建。
反方觀點:災害的不可預測性
儘管預算削減引發爭議,反方觀點認為洪災傷亡不應全歸咎於政策。NWS工會代表Tom Fahy表示,奧斯汀/聖安東尼奧辦公室災時「人力充足」,警報及時發布。氣象學家Chris Vagasky強調,7月3日氣象氣球數據支持暴雨預測,顯示系統未完全癱瘓。NOAA發言人Kim Doster辯護,NWS提前12小時發布警戒,災前3小時發布警告,時間充足。
洪災的極端性是另一關鍵因素。降雨速率屬「千年一遇」(0.1%概率),超出當前預報技術極限。氣象學家Matt Lanza認為,無證據顯示裁員直接導致預報失敗,災害規模和深夜時段是主要原因。居民可能因「警報疲勞」忽略深夜警告,地方應急系統未及時通過社交媒體轉發警報(清晨5點才發布),錯過撤離窗口。
氣候變遷與結構性問題
洪災背後,氣候變遷扮演重要角色。墨西哥灣海溫連續數月高於平均值,增加大氣水汽,加劇降雨強度。研究顯示,全球暖化使德州極端降雨更頻繁,2020-2024年間發生68起「十億美元級」災害,遠超其他州。然而,NOAA氣候研究經費被砍(如國家氣候評估取消),限制長期預測能力。
德州自身也存在結構性問題。州政府長期抗拒氣候變遷立法,災害規劃未充分考慮暖化影響。夏令營位於「特殊洪水危害區」,反映土地使用規範漏洞。地方應急系統對深夜警報的傳播效率低,未能有效動員居民。
結論與建議
川普政府對NOAA/NWS的預算(削減20%-30%)和人員(裁員17%-20%)大幅削減,確實削弱了氣象預報與警報傳遞能力。人力短缺、數據不足及地方協調不暢可能導致降雨量低估(預測5-7英寸,實際10-15英寸),加劇洪災後果。然而,災害的極端性(千年一遇)、深夜時段及德州地形因素是主要致災原因。NWS仍提前發布警報,顯示系統未完全崩潰,裁員的影響更多體現在效率而非功能喪失。
為避免類似悲劇,建議:
- 聯邦層面:恢復NOAA/NWS預算,填補關鍵職位,重啟氣候研究項目。改革FEMA資金分配,確保救援及時。
- 州級層面:強化地方應急系統,確保深夜警報多渠道傳播。修訂土地規範,限制洪泛區開發。
- 公眾層面:關注NOAA「洪水風險地圖」,參與氣象經費倡議,向國會議員提交請願書。
後續應密切關注NWS災害調查報告,量化裁員對預報誤差的影響。德州洪災不僅是天災,更是政策與氣候挑戰交織的警鐘。唯有正視氣候變遷、強化災害應變,方能避免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