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6 編輯部
評論:川普與班農為何嗆聲驅逐馬斯克?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這位南非出生的科技巨擘,早已在2002年成為美國公民,憑藉其在SpaceX、Tesla等企業的成就,成為美國經濟與創新的標誌性人物。然而,2025年6月以來,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及其盟友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卻公開表示要「驅逐」馬斯克,引發廣泛爭議。這種言論在法律上幾乎不可行,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動機?本文將剖析這場政治風波的根源,探討其對美國政治與社會的啟示。
爭議的起點:馬斯克與川普的決裂
馬斯克與川普的關係曾一度親密。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馬斯克公開支持川普,並通過其掌控的X平台影響輿論。川普勝選後,馬斯克甚至被任命為「政府效率部」(DOGE)的顧問,參與聯邦預算與效率改革。然而,這段蜜月期在2025年6月戛然而止。馬斯克公開批評川普提出的「Big Beautiful Bill」——一項高達3.3兆美元的稅收與支出法案,稱其為「財政災難」。他不僅在X上發文諷刺,還威脅要創建新政黨「America Party」,挑戰共和黨與民主黨的兩黨制。
馬斯克的挑釁讓川普陣營感到威脅。7月1日,川普在記者會上被問及是否考慮驅逐馬斯克時,語帶保留地回答:「我不知道,要看看。」他還暗示可能動用政府效率部調查馬斯克旗下公司(如Tesla、SpaceX)獲得的聯邦補貼。此番言論迅速被媒體放大,成為政治風暴的導火索。
班農的火上澆油
如果說川普的表態尚屬試探,班農則毫不掩飾對馬斯克的敵意。這位川普的長期盟友在播客《War Room》中多次稱馬斯克為「非法移民」,要求立即驅逐他。班農的攻擊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質疑馬斯克在1990年代來美時的移民身份,指其可能在J-1簽證轉H1-B簽證過程中存在違規(如未註冊史丹佛大學卻從事商業活動);二是指控馬斯克涉嫌藥物濫用(如迷幻藥、K他命),要求暫停其政府安全許可,甚至取消SpaceX的聯邦合約。
班農的言論明顯帶有個人情緒。他長期視馬斯克為「外來者」,認為其接近川普有「別有用心」。馬斯克提出「America Party」的想法,更讓班農感到其威脅了川普的權威。通過將馬斯克的南非出身塑造成「非美國人」,班農試圖激起民族主義情緒,鞏固自身在川普陣營的地位。
法律現實:驅逐馬斯克幾乎不可能
馬斯克的美國公民身份受《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保護。根據《移民與國籍法》第340條,剝奪公民身份需證明入籍時存在「故意隱瞞重大事實」或「欺詐」,且需聯邦法院裁決。即使班農質疑馬斯克早年的簽證狀態,也缺乏公開證據支持。更何況,馬斯克旗下企業與美國政府深度合作,SpaceX承擔NASA與國防部的關鍵任務,Tesla推動新能源轉型,任何驅逐行動都將引發經濟與政治地震。
此外,即使公民身份被撤銷,驅逐仍需證明馬斯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或犯下重罪。這對於一位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企業家來說,幾乎是天方夜譚。川普與班農的「驅逐」言論,在法律上更像是空洞的威脅,而非實際可行的計劃。
背後動機:政治表演與權力鬥爭
川普與班農的嗆聲,更多是政治表演而非法律行動。首先,這迎合了部分支持者的反移民情緒。班農利用馬斯克的南非背景,將其塑造成「外來者」,試圖激發民族主義熱情。其次,這是對馬斯克政治野心的打壓。馬斯克不僅公開挑戰川普,還試圖通過「America Party」重塑美國政治版圖,這讓川普感到背叛,也讓班農等盟友視其為威脅。
此外,川普提到的補貼調查、班農要求的合約取消,顯示這是一場經濟與政治施壓戰。馬斯克的企業高度依賴政府合同與補貼,川普陣營試圖以此迫使其妥協,回到「忠誠」的軌道。然而,馬斯克並非省油的燈。他反擊班農為「肥胖的醉鬼」,預測其將因「終身犯罪」入獄;對川普,他雖短暫道歉,但隨後繼續批評其政策,甚至影射川普與「愛潑斯坦檔案」有關,顯示其不懼對抗的決心。
這場風波揭示了美國政治的深層裂痕。首先,它反映了川普陣營內部的權力鬥爭。馬斯克作為新興勢力,試圖在保守派陣營中爭奪話語權,卻引發傳統勢力的反彈。其次,它暴露了反移民修辭的濫用。即使馬斯克是合法公民,班農仍試圖以其外國出身為武器,這種策略可能進一步撕裂美國社會。
更廣泛地,這場爭執凸顯了科技巨頭與政治領袖的緊張關係。馬斯克不僅是企業家,還試圖成為政治改革者,其影響力讓傳統政治家感到不安。無論「America Party」是否成真,馬斯克的行動都可能為美國政治注入新變數。
川普與班農「驅逐馬斯克」的言論,法律上站不住腳,更多是政治鬥爭的工具,旨在削弱馬斯克的影響力並鞏固自身地位。馬斯克作為美國公民,擁有巨大經濟與政治資本,實際被驅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場風波不僅是個人恩怨的縮影,更是美國政治分裂與權力重組的寫照。未來,馬斯克與川普的對抗將如何演變,值得持續關注。內部的權力鬥爭,以及Musk試圖在美國政治中扮演更大角色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