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法官火速下令暫緩執行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5-23

紐約時報報導,在美國國土安全部宣佈將禁止國際學生就讀哈佛大學不到24小時後,哈佛大學於週五提起訴訟,並成功請求聯邦法官頒布暫時限制令,阻止該項聯邦命令的實施。

波士頓聯邦地方法官艾莉森·D·柏若斯(Allison D. Burroughs)迅速回應哈佛的請求,裁定該聯邦措施會對哈佛大學造成「立即且無可挽回的損害」,因此發出暫時性限制令。

川普政府的這項舉動與哈佛的迅速反應,顯示雙方間的對抗已進一步升高。哈佛幾乎是立刻以強硬態度反擊,也突顯出若國際學生被切斷進入管道,這所全球頂尖大學的核心運作將面臨顛覆性打擊。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哈佛大學校長艾倫·M·賈伯(Alan M. Garber)於週五早上發出致全校信函表示:「我們譴責這一非法且毫無正當理由的行動。它危及成千上萬名在哈佛學習與研究的學生與學者的未來,也對全美數以萬計來美求學追夢的人敲響警鐘。」

這起訴訟指控川普政府對哈佛發動「報復行動」,起因是哈佛在課程設計、治理與學術思想自由方面行使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權利。

「政府一紙命令就意圖抹去哈佛四分之一的學生群體──這些國際學生對哈佛及其使命貢獻重大。」哈佛在訴訟中表示。「沒有國際學生的哈佛,就不再是哈佛。」

川普政府於週四宣佈撤銷哈佛的大學學生與交流訪問學者計畫(SEVP)資格,使其無法招收國際學生,這是哈佛近幾週內第二度控告聯邦政府。

政府聲稱哈佛未能配合4月16日提出的多項要求,包括提供過去五年涉及抗議活動的記錄、行為不當的影像、對國際學生的懲處資料等。

哈佛則反駁指出,雖然這些要求「前所未見、範圍廣泛」,但學校已在4月30日提交所有所需資料,並配合後續追補要求。然而,國土安全部於5月22日回覆稱哈佛「回應不足」,卻未說明具體原因,也未指出哈佛違反了哪些規定。

訴訟指出,總統川普在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的發言可視為對哈佛的個人報復證據。

白宮發言人阿比蓋兒·傑克森(Abigail Jackson)回應表示:「如果哈佛有這樣的積極態度去對付校園內反美、反猶、挺恐怖主義的煽動者,他們也就不會淪落到今天這步田地。與其浪費時間打無謂的官司,不如致力營造安全的校園環境。」

國土安全部助理部長特莉莎·麥克拉夫林(Tricia McLaughlin)亦表示:「這項訴訟意圖削弱總統依法賦予的權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是特權,不是權利。我們擁有法律、事實與常識作為後盾。」

川普政府將針對哈佛等私立名校的行動解釋為「反猶主義防治」與「制衡校園自由派偏見」。川普在競選期間就曾稱常春藤盟校為「馬克思主義狂人」的溫床。

川普上任後,透過各種聯邦機構調查與行政手段,試圖迫使哈佛配合其意志。目前至少有八起對哈佛的調查,分別來自六個以上的聯邦機構。

此外,政府也試圖透過學生簽證制度遣返特定外籍學生,包括一些親巴勒斯坦立場的學生。雖然大部分學生最終恢復簽證,但部分個案仍在法庭進行中。

在哈佛,衝突已醞釀多週。政府「打擊反猶主義聯合特別工作小組」於4月11日發函,要求哈佛從聘任外部監察員監控教職員與學生思想,到禁止「敵視美國價值」的外籍學生入學。

哈佛於4月15日首度提起訴訟,該案預定於7月開庭。

儘管雙方曾表示願意協商,聯邦政府對哈佛的施壓並未停止,包括凍結將近30億美元的合約與研究資金。

國會也正審議一項將提高大學捐贈基金稅率的法案,若通過,將使哈佛每年損失約8.5億美元。

麻省理工學院(MIT)校長莎莉·科恩布魯斯(Sally Kornbluth)對政府的舉措表示震驚,她於週四晚間致信校內表示:「我深感震驚,聯邦政府對哈佛的禁令對美國的卓越、開放與創新是一大打擊。」

哈佛目前約有6,800名國際學生,佔總學生人數的27%。這項禁令將波及在學與即將入學的學生,不僅干擾其求學計畫,也對學校財務造成重大衝擊──許多國際生就讀高學費研究所,所繳學費對哈佛財務至關重要,估計每年貢獻數億美元。

一位來自烏克蘭、就讀哈佛的學生受訪時表示,若失去簽證不僅會中斷她的學業,也因戰爭而無法回國,目前正考慮搬往歐洲與親戚同住。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