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編輯部
川普再次上任後,立即發表了一系列驚人的政策宣言,包括要求收回巴拿馬運河、取得格陵蘭島、將加拿大併入美國作為第51州、以及提議美國接管加薩地帶。更讓台灣感到不安的是,他指控台灣搶走了美國的生意,並威脅對進口晶片加徵關稅。這些行動和言論不僅在國際社會引發了廣泛爭議,也使得台灣對於美國的政策走向感到更加不確定。
首先,這些政策顯示出川普的交易式領導風格,其中的侵略性和無視國際規範的態度,可能會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決心產生誤判。習近平可能會認為,川普在其他領土爭議中如此強硬,也和習近平一樣野心勃勃、具有侵略性,那麼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的侵略性行徑也將有合理化的藉口。這種誤判可能鼓勵中國對台灣採取更積極的軍事或外交行動,認為美國不會堅定支持台灣。
其次,對於台灣來說,川普對台積電的指控和加徵關稅的威脅,顯示出美國對台灣經濟安全的潛在威脅。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也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川普的這種政策可能不僅損害台灣經濟與國家安全,更可能削弱美國在亞洲的經濟影響力,從而間接增強中國在區域的經濟支配地位。
當然有人會說,川普的這些舉動可能只是談判策略的一部分,旨在提高美國在與中國談判中的籌碼。但這種策略的風險是巨大的:短期內可能增加台灣安全的不確定性,長期來看,也可能讓台灣在美中之間的博弈中失去主動權。如果中國誤判美國的意圖,加劇對台灣的壓力,那麼台灣的安全環境可能會更惡化。
因此,台灣需要在這種複雜的國際局勢中謹慎應對。首先,應加強自身的防衛能力,不過分依賴任何一個國家的政策變化。其次,台灣應努力與其他民主國家建立更堅固的經濟和安全合作關係,以降低對美國政策波動的依賴性。最後,台灣必須維護自身的民主價值和主權完整,通過多元化的外交策略來對抗可能來自中國的任何威脅。
川普的這些新政策和言論對台灣來說是一個警鐘,提醒台灣在美中關係的變化中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警惕性,以確保自身的安全和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