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日記新書發表,學者陳翠蓮:解構蔣是台灣民主化推手的神話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3/12/30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30日電)國史館今天舉行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學者陳翠蓮表示,蔣經國日記公開,解構蔣是台灣民主化推手的神話,在日記中,蔣經國極少提到民主、自由;把政權交接看成是子承父業,日記中時常出現要如何護衛父親交給他的黨國,這和傳統帝王的思維方式並無二致。

國史館下午舉辦「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暨座談會,活動圓滿落幕。

新書座談會中,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陳翠蓮從另一個角度解構過往認為蔣經國是台灣民主化推手的迷思、神話。她說,日記對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的描述,看不出1970年代的他,有走向民主化的構想,反而將反對者視為「敗類」。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蔣經國在日記中表示,作為蔣中正的兒子,以及國民黨黨員,必須要以跳火坑的精神,為國家鞠躬盡瘁;日記中他也常提及,自己用盡力氣護衛父親留下的黨國,實在是千斤重擔,非常辛苦。

陳翠蓮表示,從日記看出來,蔣經國像古代帝王一樣小心,經常檢視是否跟下屬說太多,是否讓下屬掌握他的套路,擔心大權旁落,他又苦於沒人可以商量、分憂,經常疲憊不堪。在如此壓力下,他嚴重失眠,常做惡夢,必須靠鎮定劑與安眠藥入睡。

她指出,蔣經國不喜歡到立法院備詢,還問「難道有立法院就有民主嗎?難道只有選舉才算是民主?」認為選舉美其名是民主、為民服務,實際上是名利的爭奪,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勞民又傷財。

她提到,1977年中壢事件對蔣經國造成不小心理傷害,甚至說想要自殺;從此對於反對勢力,蔣經國抱持較強硬態度,設下重重防線,包括不允許台獨、不允許反對人士組黨、不贊成中央民意機構改選。在美麗島事件後的日記中曾寫到,對於「反動派」要一網打盡、斬草除根,這是為了黨國利益,不得不下此決心。(編輯:蘇龍麒)1121230

蔣經國日記揭密 懷疑黨外有「共匪或美帝」撐腰

國史館今舉行「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暨座談會。(記者鍾麗華攝)

2023/12/30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國史館今舉行「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國史館長陳儀深指出,70年代也是黨外民主運動興起的年代,蔣經國在日記中把這群要求民主的人稱作「陰謀份子」、「反動份子」,有時還懷疑背後有共匪或美帝的策動支持。

國史館長陳儀深表示,「蔣經國日記」原寄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圖書檔案館,是經過10年的司法訴訟,台美兩地的法院判決確定,以及蔣家家屬的捐贈,兩蔣日記才得以返台、完整入藏國史館。國史館除立刻授權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於2023年10月31日出版第一批「蔣中正日記」,同時立即規劃「蔣經國日記」的編校,並於今天出版第一批「蔣經國日記(1970-1979年)」。

陳儀深表示,出版的這10年的日記,包括蔣經國在1970年4月訪美時遭遇的「刺蔣事件」,隨後1972年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一般認為國民黨政府失去聯合國中國代表權乃至席位之後又紛紛與各國斷交,必須透過甄拔台籍菁英以及增額中央民代定期改選,來獲得政權的正當性。

陳儀深說,一般認為這時蔣經國扮演著推動政治改革的角色。但70年代也是黨外民主運動興起的年代,蔣經國在日記中常把這群要求民主的人稱作「陰謀份子」、「反動份子」,有時還懷疑背後有共匪或美帝的策動支持,於是1977年中壢事件發生以後,他在日記上說是「從政以來所遭受的最大打擊」;甚至1979年高雄事件爆發之際,他「下令將禍首全部拘捕」。

陳儀深強調,蔣經國在1979年不容許成立反對黨,1986年卻願意開放黨禁,這期間發生什麼事?藉由日記的出版,相信可以讓學界和社會大眾更貼進瞭解蔣經國的個性、決策模式,以及黨外民主運動的艱難,從而對於台灣民主化的曲折過程,也會有更清楚的認識。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