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美國之音 湯米·沃克
曼谷— 媒體分析家批評一家泰國廣播公司在中國駐曼谷大使館發出抱怨後,決定刪除對一位台灣主要官員的採訪。
泰國公共廣播公司(Thai PBS)於11月3日播出了對台灣外交部長吳鑷燮的訪談。吳釗燮在採訪中批評了中國要求台灣與中國大陸統一的壓力,該採訪隨後發佈在泰國公共廣播公司的YouTube頻道上。
11月11日,中國駐曼谷大使館在社群媒體上發表聲明,對這次訪談提出批評。
自治的台灣擁有2,300萬人口,但中國堅稱對台灣擁有主權,認為台灣是分離的省份,有朝一日將會與大陸「統一」。
中國大使館的聲明稱吳鑷燮為“台獨分子”,並稱這次採訪“傷害中國人民感情”。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也加入了公開批評。該媒體沒有點名泰國公共廣播公司,但呼籲泰國媒體「切實糾正有關錯誤行為」。
在這些聲明發表後不久,泰國公共廣播公司的採訪從該廣播公司的YouTube頻道上消失了,但沒有提供任何解釋。
泰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週二(11月21日)在公開聲明中已確認該訪談已被下架。
「我們還要求泰國公共廣播公司配合,對此後更多此類性質節目的發布持謹慎態度,」聲明說。「本委員會呼籲所有各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泰國遵循這一政策,並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雙邊關係。」泰國和其他180個國家承認的一個中國政策聲明,中國名下只有一個主權
國家。然而,該政策卻為台灣留出了模糊地位,至少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認為是這樣。
多年來,媒體分析師記錄了中國官員對外國新聞媒體施加壓力的努力,這些媒體的報導被認為批評了北京的政策。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2022年的一份報告發現,中國曾試圖影響30個民主政體中18家外國媒體。泰國並沒有被納入這項研究,但研究人員發現了諸如騷擾當地媒體等趨勢。
接受泰國公共廣播公司採訪的台灣外長吳鑷燮在前身為推特(Twitter)的X平台上評論了對其採訪的刪除,稱中國對泰國媒體的批評「太有趣了,令人難以置信」。
「中國在新聞自由方面排名世界最差,但向泰國的媒體傳授如何自由,」該貼文中的一部分說。
根據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組織編纂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國是全球監禁記者最多的國家之一,其媒體環境在全球排名第二惡劣。
採訪被刪除並沒有讓泰國的評論員感到驚訝。
「完全在意料之中,」曼谷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副教授兼中國事務專家瓦薩納·黃蘇拉瓦(Wasana Wongsurawat)說。
「泰國公共廣播公司面臨來自政府更大的壓力,因為他們的經費是政府稅收,而政府正式承認一個中國政策。泰國公共廣播公司更容易受到這種壓力,」黃蘇拉瓦告訴美國之音( VOA)。
泰國公共廣播公司成立於2008年,是全國第一家公共廣播公司。該媒體機構的資金來自菸酒稅收入,而不是政府直接補助。其網站指出,任何資金都不得損害其獨立性或公共廣播公司的授權使命。
中國是泰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但近年來,一些記者和外國政府對北京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表示擔憂。
「我認為他們(中國)只對泰國公共廣播公司這樣做,因為他們認為泰國公共廣播公司可能會受到政府的壓力,」黃蘇拉瓦說。
「如果是私人媒體公司或非政府公司,我認為中國大使館不會以這種方式回應。多年來,人們一直在談論中國如何試圖影響泰國媒體。」言論自由組織審查指數(Index on Censorship)
的主編傑米瑪·斯坦菲爾德(Jemimah Steinfeld)稱,這次採訪的刪除對泰國來說是「有害的」。
「可悲的是,這不是北京的長臂第一次伸進泰國,」斯坦菲爾德說。「這也符合北京在海外幹預的更廣泛模式,他們將媒體作為控制敘事的一種方式。」斯坦菲爾德指出,2020年,中國要求一家丹麥報紙就與冠狀病毒大流行有關的漫畫道歉
。2023年,一名荷蘭記者表示,她成為攻擊目標,而該攻擊旨在阻止她報道中國在境外施加的威脅。
中國在泰國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做法。2021年,兩名中國商人與一家泰國獨立出版社接洽,如果該出版社所有者關閉業務,他們願意提供大筆資金。
泰國山雁出版社(Sam Yan Press)以出版有關言論自由、人權和民主的書籍和翻譯著作而聞名,其中包括對中國中央政府的批評觀點。出版商拒絕了將其關閉的努力。
設在曼谷的《新新聞英文報》(Khaosod English News)報道泰國的記者普拉維特·羅亞納普魯克(Pravit Rojanaphruk)稱,刪除泰國公共廣播公司的採訪的做法“令人震驚”。
「這是一件非常令人不安、令人震驚的事件,只會造成中國和泰國之間進一步的不信任,在大多數具有民主思想的泰國公民中,而不僅僅是記者中間,」他告訴美國之音。
「我認為中國大使館沒有註意到或懶得注意到的是,泰國媒體並不總是必須服從泰國政府的路線,」他補充說。
但是他說:“我們確實明白,泰國政府是一個有著明確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