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誹謗罪釋憲判合憲 惡意散播假訊息不受言論自由保障,憲法法庭:公益性言論更有保障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3/6/9

圖為憲法法庭。(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憲法法庭。(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9日電)憲法法庭今天做出112年憲判字第8號解釋,刑法誹謗罪合憲。憲法法庭書記廳長許辰舟表示,本判決重申釋字第509號解釋意旨,對於公益貢獻度高之事實性言論,保障更進一步。

朱姓台商、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盧映潔、網路電台負責人許榮棋及林郁紋、蕭絜仁、陳易騰等人,分別因誹謗罪被判刑確定。他們認為,刑法第310條「誹謗罪」與釋字509號解釋違反比例原則、平等權及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與人身自由,聲請釋憲。

憲法法庭今天做出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表意人於合理查證程序所取得之證據資料實非真正,如果表意人就不實證據資料的引用,並未有明知或重大輕率之惡意情事者,仍應屬不罰之情形。至於表意人是否符合合理查證之要求,應充分考量憲法保障名譽權與言論自由之意旨,並依個案情節為適當之利益衡量。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於此前提下,刑法第310條及第311條所構成之誹謗罪處罰規定,整體而言,即未違反憲法比例原則之要求,與憲法第11條保障言論自由之意旨尚屬無違。於此範圍內,司法院釋字第509號解釋應予補充。

許辰舟指出,這次判決具體考量表意人指摘或傳述誹謗性言論的方式、散布力與影響力、所為言論對被指述者名譽的毀損方式、程度與影響範圍,以及言論對公益的貢獻度。

他說,憲法法庭認為,包括大眾傳播媒體、社群媒體與自媒體等傳播媒體的誹謗性言論,因其散布力與影響力均極強大,誹謗性言論一經發表,並被閱聽者轉貼、轉載後,往往可對被指述者的名譽難以挽救,所以傳播媒體所應踐行的事前查證程序,較諸一般人日常生活中以言詞所為口耳間傳播的誹謗性言論,自應較更為周密且嚴謹。

憲法法庭在判決中指出,言論內容對公益論辯的貢獻度愈高者,例如對滿足人民知的權利,及監督政府與公共事務的助益程度愈高,表意人固非得免於事前查證義務,惟於表意人不具明知或重大輕率之惡意之前提下,其容錯空間亦應愈大,以維護事實性言論的合理發表空間,避免產生寒蟬效應。

許辰舟表示,本判決重申釋字第509號解釋意旨,並做進一步的闡釋補充,對於公益貢獻度高的事實性言論,保障更進一步。

判決中更指出,當代民主社會的事實性資訊提供者,無論是媒體或一般人,均應負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查證義務,而不得恣意散播不實或真假難辨之資訊於眾,助長假新聞、假訊息肆意流竄,致顛覆自由言論市場的事實根基。基於明知或重大輕率的惡意而散播假新聞或假訊息,本不受憲法言論自由之保障。(編輯:李錫璋)1120609

影片來源:Judicial Yuan 司法院影音

刑法誹謗罪釋憲判合憲 惡意散播假訊息不受言論自由保障

2023/6/9

憲法法庭9日做出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刑法誹謗罪合憲,釋字第509號解釋應予補充。(圖取自facebook.com/judicial.gov.tw)
憲法法庭9日做出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刑法誹謗罪合憲,釋字第509號解釋應予補充。(圖取自facebook.com/judicial.gov.tw)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9日電)朱姓台商、學者盧映潔等人因刑法誹謗罪被判刑確定,認為誹謗罪違憲,聲請釋憲。憲法法庭今天做出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刑法誹謗罪合憲,釋字第509號解釋應予補充。

判決書指出,當代民主社會的事實性資訊提供者,無論是媒體或一般人,均應負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查證義務,而不得恣意散播不實或真假難辨的資訊於眾,助長假新聞、假訊息肆意流竄,導致顛覆自由言論市場的事實根基。

憲法法庭認為,基於明知或重大輕率的惡意而散播假新聞或假訊息,本來就不受憲法言論自由的保障。

朱姓台商於民國106年間與王姓女子發生嫌隙,透過通訊軟體傳送性愛影片縮圖給王女親友、員工,並說這是「通姦證據」。檢方認定朱男散布文字及猥褻圖畫而妨害王女名譽,依誹謗等罪起訴,台灣高等法院判處朱男7月徒刑,得易科罰金確定。

朱姓台商認為,刑法第310條「誹謗罪」與釋字509號解釋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比例原則、平等權及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與人身自由,因此向大法官聲請釋憲。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盧映潔、網路電台負責人許榮棋及林郁紋、蕭絜仁、陳易騰等人,分別因誹謗罪被判刑確定,也先後提出釋憲聲請。

憲法訴訟新制去年上路後,相關案件併案改由憲法法庭審理,憲法法庭今年3月間進行言詞辯論,今天宣判。(編輯:方沛清)1120609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