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9

(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一份台海戰爭兵推顯示,共軍若2026年犯台雖難以成功且現代化的海軍將全軍覆沒,但美、日、台也是慘勝,且美國全球地位重創。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按兵推結果來看,雖然這一戰將使中國悉心打造的現代海軍化為烏有,但美軍也至少2艘航艦要葬身太平洋。
CNN檢視這份名為「下一場戰爭的首役」(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兵推報告預覽副本。CSIS執行24次戰況推演,強調這份研究有其必要性,因為之前的政府或民間兵推都太過狹隘且不透明,無法讓公眾和決策者真實了解台海衝突的發展走向。
CSIS高級顧問、這份兵推研究3位領銜人之一坎西恩(Mark Cancian)說:「外界檢討美中衝突的非機密兵推付之闕如,即便有也只做個一、兩道,不如我們這項全面。」
CSIS進行24次兵推盼找出共軍犯台會否成功、代價如何等答案,報告得出「犯台不會成功、但(各方)代價慘痛」的結論。
報告指出:「美國與日本會損失數十艘艦艇、數百架軍機、陣亡數千人。如此損失會重創美國全球地位多年。」大多數的情況是美國海軍損失2艘航艦、10到20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美軍在3週作戰裡會陣亡約3200人,相當於伊拉克及阿富汗作戰20年的一半人數。
中方在3週內也損失慘重。海軍化為烏有、兩棲部隊的核心戰力瓦解;報告預估共軍會有約1萬人陣亡、損失155架作戰飛機和138艘艦艇。
儘管共軍會以失敗告終,但兵推顯示台灣在戰後同樣景況駭人。
報告說「雖然台灣的軍隊沒有屈服,卻也慘遭重擊,屆時守護的是一個沒有電力與基本民生運轉的島嶼」並預估台灣軍隊作戰3週後傷亡約3500人,全部26艘驅逐艦、巡防艦都會被擊沉。
日本則會損失超過100架作戰飛機、26艘作戰艦艇,本土所有美軍基地都遭共軍打擊。
CSIS表示,不希望這份報告被解讀為在暗示一場台海之戰「極有可能甚至不可免」,稱中國領導階層很可能採取的對台策略仍是外交孤立、施壓遊走灰色地帶、經濟脅迫。
此外,報告強調台海戰爭絕無「烏克蘭模式」的空間,意即屆時美國與西方盟國無法複製俄國入侵後,仍能細水長流般援助烏克蘭的模式。
坎西恩說:「一旦(台海)開戰,就不可能把部隊或援助投送到台灣,這與美國與盟邦仍能源源不絕把裝備送進烏克蘭的情況迥異。無論台灣想打什麼樣的戰爭,所有準備都得在戰前到位。」
CSIS建議美國立即著手的項目,應包括強化日本與關島的基地以抵擋中國飛彈攻擊;海軍應具備更小更不易遭打擊的船艦;優先建造潛艦、優先打造能持續的轟炸機量能而非尖端戰鬥機,另改生產更廉價的戰機。
另推動台灣也比照採取類似戰略,即用更簡單武器而非昂貴的大型機艦武裝自己,因為後者難於共軍第一擊下存活。(譯者:陳亦偉)1120109
美智庫兵推台海戰局:美日台慘勝,中國海軍將“潰不成軍”
2023年1月10日 美國之音 斯洋
華盛頓— 在中國解放軍對台灣的威懾行動日趨常態化之際,華盛頓一家智庫公佈的最新台海戰事推演報告說,如果中國2026年入侵台灣,將導致中國、美國、台灣和日本軍隊出現數以千計的死傷。報告說,雖然北京不太可能取勝,中共的統治地位甚至也會因此動搖,但是,美軍也有可能被拖垮,美國的全球地位將受損多年,而台灣的軍事和經濟則被摧毀。
報告還說,台灣不是烏克蘭,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緩慢提供軍援是行不通的,必須讓台灣在戰爭開始時就能擁有各種防禦的武器。
美、日、台慘勝,解放軍將“潰不成軍”
報告是由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星期一(1月9日)推出的。報告的作者們說,他們先後進行了24次的兵推,主要回答2個基本問題:北京侵犯台灣是會否成功?以及代價是什麼?
報告作者之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學者何理凱(Eric Heginbotham)在報告發佈會上公佈了答案:“總的來說,我們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是不可能完成它的行動目標的,即佔領台北。第二,戰爭的代價對所有參與者來說,很高,當然也包括美國。”
根據CSIS的兵推模式:中國入侵通常以這樣的方式開始:在衝突爆發的最初幾個小時,中國軍隊轟炸並摧毀了台灣大部分海軍和空軍。擁有強大火箭力量的中國海軍包圍台灣,並阻止任何船艦和飛機試圖進入遭圍困的台灣。數以萬計的中國軍人利用軍用兩棲艇和民用滾裝船強渡海峽,而空中突擊隊和空降部隊則在灘頭陣地後方降落。
然而,在最有可能的“基本情景”中,中國的入侵很快就會失敗。儘管中國的大規模轟炸,台灣地面部隊湧向入侵者努力建立補給並向內陸移動灘頭陣地。與此同時,美國潛艇、轟炸機和戰鬥機/攻擊機,在日本自衛隊的增援下,迅速削弱中國的兩棲艦隊。中國對日本基地和美國水面艦艇的打擊也無法改變戰果,台灣最後保持自治。
何理凱說,儘管得到了長期的發展,解放軍的挑戰還是跨海兵力投運以及其艦艇在應對空中導彈和潛水艇的打擊所暴露的脆弱性。
報告預測,解放軍損失慘重,中國海軍將“潰不成軍”(in shambles),兩棲部隊的核心主力被擊潰,數萬名解放軍士兵將淪為戰俘,同時解放軍也會損失155艘戰鬥機及138艘主力船艦。報告說,因為沒法佔領台灣,中共的統治基礎也將被動搖。
報告說,在多數兵推情境中,美國海軍會損失2艘航母及10至20艘大型水面戰艦,在戰場開始的三個星期內就會有約3200名美軍戰死,相當於過去20年來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役中折損的半數兵力。報告指出,“這樣的損失會損害美國的全球地位長達數年。”
關於台灣,報告說,即便解放軍的侵略失敗,台灣的未來也相當慘淡。台灣的軍隊即使沒有被擊潰,也已嚴重受損,並且必須在缺電、缺乏基礎設施的狀況下捍衛台灣受損的經濟。報告預測台灣陸軍將有3500名士兵傷亡,海軍所有26艘驅逐艦及護衛艦將被擊沉。
報告說,由於美軍在日本的軍事基地也可能遭受解放軍攻擊,日本可能損失超過100架戰鬥機及26艘戰艦。
“烏克蘭模式”不適合台灣
報告說,在台灣問題上沒有所謂的”烏克蘭模式”–即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與西方才緩慢向烏克蘭提供軍援。
報告的另外一位作者馬修·坎西恩(Matthew Cancian)在發佈會上解釋說:“我們不能簡單地嘗試在戰爭期間向台灣供應武器,因為中國將能夠攔截任何類型的貨運。而在其他方面的任何拖延或猶豫只會增加傷亡和中國成功的機會。”
報告說,因此,美國必須在開戰前全面武裝台灣,並使得自己的軍隊可以立即投入任何衝突。
除此之外,要使中國無法最終控制台灣,必須要滿足其他幾個條件。第一,台灣必須抵抗,台灣的地面部隊必須能夠遏制中國的灘頭陣地;第二,美國必須能夠利用其在日本的基地進行作戰行動;第三,美國必須擁有遠端反艦導彈,以便從遠處“集中”打擊解放軍海軍。
報告說,如果美國希望在台海衝突中取勝,就必須趕快採取行動,著手執行CSIS提出的建議。
這些建議包括強化美國在日本及關島軍事基地抵禦解放軍導彈攻擊的能力;將海軍部隊轉移至更小、更易生存的船艦;優先打造潛艦及能持續的轟炸機部隊,而非戰鬥機;發展成本更低的戰機;推動台灣採取類似的戰略,使用更簡便的武器、而非昂貴戰艦來武裝自己,如此才更容易抵抗解放軍的第一波攻擊。
報告指出,這些建議將降低美軍獲勝付出的代價,“但整體而言代價仍相當高昂,長遠來看,比戰敗的中國承受更多。”
不過,報告也強調,這份報告並不是在暗示,台海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或是非常有可能發生。報告說,針對台灣,中國的領導層可能會採用外交上孤立、灰色施壓以及經濟脅迫的手段。
目前中國正在這麼做。在報告出台的前一天,中國深夜突宣佈對台進行多兵種軍演。台灣國防部稱,截至星期一(1月9日)上午,偵獲57架中國軍機。這不僅是中國兩週內第二次對台軍演,也是去年12月美國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後,中國對台頻繁軍演的又一次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