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 美國之音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星期三(12月21日)在白宮與喬·拜登總統會面。他同天還將對國會聯席會議發表講話。這是俄羅斯今年2月末發動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以來,他已知的首次出國訪問。
澤連斯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拜登期間,代表烏克蘭人民,對美國人民的支持表達了衷心感謝。他還把一枚軍功章作為紀念禮物送給了拜登總統。他說,這是在前線操作“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的一名軍官的勳章,這位軍官委託他把自己的勳章送給美國總統。
澤連斯基星期三凌晨在推特上說,他正在前往美國的途中,“以加強烏克蘭的韌性和防禦能力。”
美國行政當局一名高級官員對記者們說,拜登總統邀請澤連斯基與他以及他的國家安全團隊和內閣會面。這位官員說,會談將包括“有關今後戰場的深度戰略討論”、美國和其他盟友可能提供的設備和培訓以及經濟、能源和人道援助。
這位官員說:“拜登總統將有機會再次強調,這項支持不只是關於我們之前所作的,而是我們今天要做的以及我們將會持續做的,不管需要多久。”
雖然就外界所知,自從俄羅斯入侵以來,澤連斯基此前還沒有離開過烏克蘭,但是他離開過首都基輔,包括星期二前往烏東城市巴赫穆特。烏軍在當地一直與俄軍激烈交戰。
澤連斯基一再敦促美國和其他方面提供可以幫助烏克蘭應對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普京的軍隊所發動的導彈和無人機襲擊的防禦系統。這些襲擊打擊了烏克蘭各地城市,重創了烏克蘭的基礎設施。
在澤連斯基抵達華盛頓之前,美國宣布了新的對烏軍援方案,包括“愛國者”導彈系統,這是烏克蘭之前一直試圖獲取的更為先進的防空系統。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聲明中說:“這次提取的10億美元將向烏克蘭提供擴大化的防空和精確打擊能力,以及更多的烏克蘭正有效用於戰場自衛的彈藥和關鍵設備。”
他還說:“國防部今天也在宣布按照’烏克蘭安全援助倡議’為烏克蘭追加8.5億美元的安全援助。這將使本屆行政當局上任以來的美國對烏軍援達到前所未有的219億美元。”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星期三對記者們說,向烏克蘭送交新武器將會加深衝突。他還說,俄羅斯看不到與烏克蘭和談的機會。
那位拜登行政當局的官員說,除了有關軍需方面的會談之外,澤連斯基的來訪在美國、烏克蘭和世界各地還具有像徵意義,有機會“強調美國對烏克蘭的經久承諾”。
“這事關向普京發出訊息,向世界發出訊息,表明美國將支持烏克蘭,不管需要多久,”這位官員說。“普京總統在衝突開始時嚴重誤判,當時他設想烏克蘭人們將會屈服,北約將會分化。他在這兩方面都錯了。他在我們的持續能力方面也是錯誤的。這是這次訪問將會展示的。”
這位官員說,澤連斯基對國會的講話尤其顯示美國對烏克蘭支持的兩黨性質。
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公佈了她代表國會兩黨領袖向澤連斯基發出的邀請函,邀請他星期三對國會兩院聯席會議發表講話。
“為烏克蘭而戰是為民主而戰,”她寫道。“我們盼望著聽到你鼓舞人心的有關團結、韌性和決心的訊息。感謝你的領導力和對該項請求的考慮。”
據那位拜登行政當局的官員說,在澤連斯基期間,美國不會推動烏克蘭與俄羅斯談判結束這場由莫斯科發動的戰爭。
這位行政當局高級官員說,俄羅斯可以隨時離開烏克蘭,從而結束戰爭。這位官員說,俄羅斯沒有顯示出任何認真談判的意圖。
這位官員說,拜登“不會向澤連斯基施壓或推動他走到談判桌,他將與國會和我們的盟友共事,讓烏克蘭在戰場上處在最好的地位,這樣,當時機合適時,他們會在談判桌上處在盡可能好的地位。”
(中央社華盛頓2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今天表示,總統拜登認為烏克蘭戰爭已進入新階段,因此於本週邀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親自訪問華盛頓。
柯比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總統真的認為,隨著冬天越來越近…我們也進入這場戰爭的新階段…這是兩位領導人坐下來面對面會談的好時機。」
據「新聞週刊」(Newsweek)網站報導,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預定今天午後抵達華盛頓,美東時間下午2時30分(台灣時間22日凌晨3時30分)將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和拜登會談,兩小時後舉行聯合記者會,7時30分對美國國會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說。
柯比表示,兩位領袖也將討論戰爭可能的結束方式。這是一個敏感話題,因為西方領導人之間就此存在分歧。
他說:「我毫不懷疑,他們會討論澤倫斯基總統的『正義和平』(just peace)概念,它會是什麼樣子,組成要件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幫助烏克蘭達到目標。現在蒲亭顯然對外交毫無興趣,恰恰相反,他對殺死更多的烏克蘭平民更有興趣。」
柯比還說:「我們正與他和烏方人員密切合作,以確保安全地完成這次旅行…我們將繼續盡我們所能支援他的旅行需求。」
柯比不願透露,拜登預計明天宣布提供的先進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Patriot)何時會在烏克蘭境內投入使用。
他說:「部隊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學會如何操作這套系統。因此,我們將必須考慮這些因素。」(譯者:施施/核稿:林治平)1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