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鬥爭拖垮台灣 ◎ 陳茂雄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台灣政治鬥爭過度劇烈,所謂政見,只不過是政策上的期約賄選而已,看不到長遠的規劃,與外來的殖民統治沒有差別

陳茂雄

一般人認定日治時代屬日本的殖民統治,現在則由人民當家作主,台灣是台灣全體人民的台灣,應該遠比殖民統治高明。殖民地的建設都是短程性的,統治者才能快速收割成果,自主的國家則會有遠程性的規劃,為子孫打造良好的環境。依這種邏輯,目前的建設規劃應該遠比日治時代高明,真的如此嗎?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使落後的台灣變成亞洲先進的地區,完全是推動造福子孫的建設,也因為如此,在台灣的建設,真正的收割者不是日本,而是蔣政權,例如日本積極在台灣造林,日本來不及收割成果,台灣就脫離日本,讓蔣政權獲得一大筆財富。在交通、電力、水利、農業、林業、戶政、地政、教育等諸多建設,促使台灣位居亞洲的先進地區,最重要的是很多經費是花日本的預算。一般殖民統治,統治者都在殖民地收割,日本政府卻是在台灣耕耘,完全不像殖民統治。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現在的台灣是由台灣人當家作主,政府是由人民依民主程序所產生,各項建設應該為子孫設想才對,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台灣的選舉已形成惡質文化,大家爭相潑糞,完全模糊掉民主政治的特質。有人呼籲政治人物應該提出政策,只是在這種環境選民不能靜下心來鑑賞造福子孫的政策,政客乃爭相提出特定人選獲利的政策賄選,例如少子化議題。

由於少子化,台灣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站在政府的立場,應該好好規劃人口老化的社會架構,只是沒有政黨會這麼做,因為這種長程性的投資自已不能收割,甚至於會有負面的效應,所以各政黨爭相提出政策賄選,以增加選票。有關少子化的問題,各政黨都認同以金錢來鼓勵生育,讓特定人選獲利以換取選票。

以金錢鼓勵生育是假設台灣是因經濟問題才產生少子化,這種邏輯若正確,應該出現富人子女多,窮人子女少的現象,事實上台灣窮人的子女不會比富人少。在台灣人口膨脹年代,政府提倡節育,喊出「兩個恰恰好,一個不算少」的口號,那時候宣導的對象就是經濟弱勢的家庭,因為當時經濟越弱勢家庭,子女反而更多。事實上台灣的少子化是風氣問題,不是經濟問題。政府要做的是如何建立人口老化的社會架構,只是這種長程的規畫對選票沒有幫助,各政黨興趣缺缺,造成大家熱衷可以快速收割的政策賄選。

今日台灣各項規劃不如日治時代,因為政客要獲得政權必須要爭取選票,所以用各種手段騙取選票,最簡便的一條路就是利用公家或別人的資源來賄選,造成推出的建設都是短程性的計畫。以前的日本政府並沒有騙選票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沒有將台灣當作殖民地,而是自己版圖,各項建設的規劃是為子孫設想。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2022/10/21(台灣時報社論)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