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 自由亞洲電台
中國解放軍在臺灣的軍演,已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和反對,也引發對”一箇中國”的討論。評論認爲,國際社會與臺灣在各方面的合作,已踩破中國的’一中’紅線,令’一箇中國原則’變成很尷尬的局面。而北京正喪失對臺灣地位敘事的話語權,這令中國領導層感到惱怒。
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亞洲行,多次表示要與臺灣站在一起,中國更在臺海周邊軍演作回應,中國的反應引發國際社會關注和批評。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騰貝格(Jens Stoltenberg)週四(8月4日)表示,美國和其他北約官員,都有定期與臺灣的官員會面,中國沒有理由因佩洛西訪臺而有過度反應與威脅臺灣的理由。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也敦促中國要緩和緊張局面。
各國議員接連訪臺 中國的夢魘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表示,佩洛西訪臺後,能對國際社會造成帶頭作用,將帶動更多西方國家率團到訪,加上,這次中共在臺灣進行軍演,必然會引起國際社會公憤,相信西方國家,也會以踏破中國口中的”一中”紅線作回應。
宋國誠:”佩洛西這次來臺灣,就是用實際行動顯示不理會’一箇中國原則’,會有帶領風向的作用,會有更多的民主世界國家絡繹不絕地要來臺灣,自然就踩斷了中國的底線,形式上我給你中國面子,但實際上在外交行動和經濟合作,在各方面的合作,已踩破’一中’的紅線,令’一箇中國原則’變成很尷尬的局面,只有中國在說。”
雖然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撰文,解釋中國爲何要反對佩洛西訪臺,批評美國多次承諾堅持一箇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但佩洛西訪臺是向臺獨勢力發出美國支持的強烈信號,是違背和破壞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試圖改變臺灣現狀,以及二戰之後的國際秩序,以爭取國際支持。
中國總聲稱,“一箇中國原則”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近來外交部長王毅更加碼聲稱是“構成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組成部分”。
然而,以美國爲例,美國的“一箇中國政策”和中國“一中原則”最大歧義就是在臺灣,美國的一中政策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僅“認知”中國的立場,也就是“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評論:中方試圖重新定義”一箇中國”
中國政治學者陳道銀認爲,北京的反應已顯示,正在對”一箇中國”作重新定義,明顯與西方社會眼中的”一箇中國”政策有分別,預計在目前的形勢下,西方國家將採取不再遷就中國的態度作回應。
陳道銀:”這兩天你看到中共穿越臺灣海峽和臺灣的上空,不存在海峽中線,雙方已沒有這方面的默契,實際上是在重新定義’一箇中國原則’,國際社會已看到了中國政府的反應,更多是因爲內政的需要,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在對外政策有所變化,或者是對臺灣政策有根本上的改變,所以雙方會不斷強化對’一箇中國’內涵理解的不同,就是’一箇中國原則’和’一箇中國政策’的不同,這個趨勢肯定會越來越加深。”
陳道銀認爲,中國這次對佩洛西訪臺的反應,遠比1997年金裏奇訪臺時大,亦與中國社會內部存在的問題有關,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中國要強起來和民族復興之際,正是民族主義抬頭的時刻,令中國需要作出強硬態度回應。
評論:北京蔑視國際規則和價值 自陷孤立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政治學教授馮崇義表示,中國堅持自己一套的”一箇中國原則”,已得不到西方國家支持,恐怕會有被西方孤立的危機。
馮崇義:”它(中國)現在對臺灣是明顯對民主自由和法治的蔑視,中國的市場還在,但由於中國已變成對民主世界的威脅,是養虎爲患,臺灣與中國大陸的競爭與對峙,已是民主與專政的對峙,所以西方不能讓臺灣輸,所以必須壓制中國,會孤立中國,西方今後對臺灣的保護也不僅是經濟上的考慮,也有核心價值觀和核心利益的考慮。”
但臺師大政研所教授范世平認爲,國際社會這次對支持的臺灣,沒有真正改變他們對”一箇中國原則”的認同,他相信,在”一箇中國”的問題上,中國和西方社會會保持各說各話的狀態。
記者:陳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