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弓導彈傳弊案,承包商違法提供中國製劣質零件,台灣中科院:驗收時即送辦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2.02.09 自由亞洲電台

臺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爆發重大軍購弊案,有天弓導彈的承包商僞造美國原廠證明,提供中國製造的贗品零件,有些甚至在淘寶網站就找得到,違法賺取高額價差。相關導彈若使用這些瑕疵零件,可能影響國防安全。

目前已大量佈署在臺灣本島及外離島,負責臺灣重要空中防禦、攔截彈道導彈重要任務的天弓導彈,傳出重大弊案。臺灣《鏡週刊》2月9日報道,目前已知至少有三家長期承攬中科院標案的廠商,涉嫌以次充好,甚至僞造美國出廠證明。

僞造原廠證明 賺取鉅額暴利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報道指出,天弓導彈等各式導彈零組件標案有問題,其中固定導彈發射的螺絲,被質疑綁定規格有圖利業者的嫌疑,而另外用來觸發導彈的“硅控整流器”點火裝置與軍規電線等零件,竟遭到承包商以贗品替代。《鏡週刊》曝光一家位於臺灣新竹的承包商,向中國浙江柳晶公司採購廉價整流器及導彈電子元件等,賺取價差,並僞造美國原廠證明書矇騙中科院,多年來更以相同手法詐得上億元。

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資深研究員、軍事專家費學禮(Rick Fisher)聽聞此事後回覆本臺:“很顯然不道德的承包商試圖偷工減料,”他在書面回覆寫道,“早日發現造假是幸運的,但也凸顯了警惕的必要性,這不會是臺灣最後一次遭遇此類威脅。”

《鏡週刊》引用知情人士說法表示,硅控整流器堪稱“導彈心臟”,用來觸發導彈,屬於點火裝置,使用瑕疵零件恐導致電流無法暢通,有可能造成導彈無法及時發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臺灣檢方日前將四人依詐欺、僞造文書等罪起訴。

矢板明夫:“和通敵叛國同罪”

日本《產經新聞》臺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就表示,這個弊案表面上是無良商人貪圖蠅頭小利的不法行爲,但其性質和通敵叛國同罪,他指出中國龐大的對臺工作團隊,爲了滲透、弱化臺灣,無時無刻不在收集情報,尋找對臺灣見縫插針的機會。 他在臉書評論中表示, “我敢說,當臺灣業者向中國企業發包訂貨的時候,中共的對臺機關一定有察覺,並已經開始工作。如果沒有被發現,這件事很可能演變成臺灣防禦的破口。”

中科院在新聞稿中回應,硅控整流器採購案在去年三月履約驗收時發現承包商不法行爲,就主動移送司法偵辦並提告求償,有關影響國安的導彈零件採購案,中科院在採購驗收時已發覺處理,並未影響武器產製及各項專案任務推動。中科院的招標網頁也有公告嚴禁使用中國產品,包括採購品項及其零組件,承包商也需要簽署交貨品無使用中國製品、零組件的切結書。

臺灣中科院招標網頁公告嚴禁使用中國產品及其零組件(中科院官網截圖)
臺灣中科院招標網頁公告嚴禁使用中國產品及其零組件(中科院官網截圖)

臺灣社會需加強國防共識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系主任葉耀元接受採訪時說,軍需採購比起其他政府採購項目更爲敏感,但難敵商人利益導向,因此需要更加嚴謹的監督規範,“尤其在國防產業的標案裡面,都需要更強烈的監督機制,不管是固定審查,或是真的確認這些產品來源地。”

葉耀元說,臺灣將中國列爲第一大假想敵,因此軍需產業的承包商必須和臺灣國防部有一定共識,“就是不會把任何國安機密或標案內容,跟中國共產黨及人民解放軍,甚至是跟中國政府單位進行透露,這個基本的概念需要建立起來。”

中國軍機近年頻頻擾臺,臺海和平受到威脅,臺灣立法院去年11月通過2400億臺幣的《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特別條例》,大手筆採購各式導彈等國造軍備,其中1800億元將由中科院發包給國內民間廠商。矢板明夫表示,臺灣社會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警惕性不高,需要重視法律修改和強化國防採購的審查基準,也有臺灣立委建議調查中科院內部是否有“內神通外鬼”的問題。

記者:陳品潔

天弓飛彈包商用中國劣質品 中科院:驗收時即送辦

2022/2/9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9日電)媒體今天報導,天弓飛彈承包商竟使用中國劣質品。中科院回應,去年3月履約驗收時發現包商不法行為,已經移送法辦,並啟動應變機制,沒有影響武器產製及各項專案任務推動。

鏡週刊今天報導,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爆重大軍購弊案,天弓飛彈竟用中國劣質品。

中科院發布新聞稿回應指出,報導中提到有關矽控整流器採購案,是中科院於民國109年8月上網公告招標,去年3月履約驗收時,發現承包商不法行為就立即主動移送司法偵辦,並提告求償。

中科院指出,不肖廠商履約變造原廠證明,以陸製品、膺品交貨等不法行為,中科院都嚴格把關,同時建立與原廠聯繫確認機制,以防止類似案件再生。

至於報導提及會影響國安的飛彈零件採購案,中科院指出,採購驗收發現不法時,即立刻啟動應變機制,並未影響武器產製及各項專案任務推動。

中科院強調,採購均以公平公開原則辦理,歡迎國內業者投入國防產業,共同推動國防自主發展,也會秉持戒慎恐懼、如履薄冰的精神,落實各項安全管控作為,確保各項專案任務如期、如質達成,滿足建軍備戰需求。(編輯:郭無患)1110209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