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華盛頓4日綜合外電報導)路透社今天引述美國財政部一名發言人報導,為彰顯9至10日召開的美國民主峰會,美國財政部將在下週祭出一系列制裁,對象是涉及貪腐、嚴重侵犯人權和破壞民主的人士。
另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政府將在這場峰會上宣布一項新倡議,召集盟邦共同打擊監控科技技術,外界指責這類技術在中國和其他地方被用來侵犯人權。這項倡議將防止威權國家用來監視和控制人民的技術擴散。
美國官員透露,參與倡議的一群國家,都擔憂在中國和世界各地,有政府和私人行為者利用數位監控和其他科技,來促使侵犯人權行為成真,並鎖定攻擊種族和宗教少數族群、記者和政治異議人士。
而美國財政部的制裁計畫,最先由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財政部不願提供可能遭到制裁對象的具體資訊。
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說,他們還將宣布一些提案,旨在防堵貪汙官員能夠利用房地產市場漏洞圖利,以及解決企業透明度網絡的缺口,這類缺口使得貪腐更猖獗,並讓非法收益得以流入美國。
這名發言人表示:「美國財政部將採取一系列行動,鎖定從事不法行為破壞世界各地民主和民主機關的個人,這類行為包括貪汙、壓迫異己、組織性犯罪和嚴重侵犯人權。」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月發表上任後首場外交政策演說時,表明他將帶領美國重返全球領導地位,以對抗中國和俄羅斯帶頭的威權勢力。下週召開的民主峰會,將是拜登這份主張的一個測試。
不過人權團體質疑,拜登這場會議能否促使受邀國家領導人採取有意義的行動,尤其是其中有些領導人被指控有獨裁傾向。
這場虛擬峰會目的在協助阻止民主倒退,以及阻止世界各地人權和自由遭到侵蝕。在美國國務院的邀請名單上有110位參與者,但沒有中國與俄羅斯。(譯者:陳怡君/核稿:張正芊)1101204
召開全球民主峰會,拜登吹響捍衛民主的集結號
2021年12月4日 美國之音 斯洋
華盛頓— 12 月9 日至10 日,來自110個國家的“政府、公民社會和商界的領導人”將一起出席由拜登總統主持的線上“民主峰會”。這次峰會召開的背景是全球民主出現衰退、威權主義正在大踏步前行。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在質疑峰會的“合法性”,在美國國內,也有人質疑峰會的“有效性”。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相對於解決問題,這次峰會更像是拜登政府吹響的集結號,號召民主國家正視挑戰,以便共同應對挑戰。他們還說,對那些為民主和民主事業正在奮鬥著的國家、團體和個人來說,民主峰會也是一個鼓勵。
拜登吹響捍衛民主的集結號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文稿,峰會將“提出振興民主復興的積極議程,並通過集體行動應對當今民主國家面臨的最大威脅”。文稿說,“峰會將關注民主國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並將為與會領導人提供一個平台,宣布他們為捍衛國內外民主和人權而作出的個人和集體的承諾、改革和倡議。
美國國務院負責國際組織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艾利森·倫巴多(Allison Lombardo)12月1日在華盛頓智庫一場有關捍衛全球民主的研討會上說: “這個峰會反映了美國的堅定信念,那就是,要應對世界上最緊迫的挑戰,民主國家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學習、站在一起、共同行動。不同的民主國家和不同的參與者將就各自所在國、所在地區、全球挑戰以及峰會定下的加強民主和反對威權主義、打擊腐敗和促進對人權的尊重等三大主題進行對話。”
她說,美國還希望利用這次機會向夥伴們建議“支持自由和獨立的媒體,打擊腐敗,加強民主改革,推進捍衛民主的科技以及捍衛自由和公證的選舉”。
拜登總統在競選時就承諾,在自己上任一年內會開全球民主峰會來對抗以中俄為代表的日漸上升的威權和專制主義。這次民主峰會是拜登總統在兌現承諾。上台不久後,拜登明確將21世紀定義為民主與專制的較量。他還說過, “我們這一代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要證明民主能夠改善人民生活,並且解決廣大世界面臨的巨大挑戰。”
不過,自拜登宣布舉行民主峰會的消息後,反對和批評的聲音就一直不斷。
11月27日,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和俄羅斯駐美國大使阿納托利·安東諾夫共同撰文稱美國的這項計劃是“典型的冷戰思維”,這次峰會將“在世界上煽動意識形態對立和矛盾,製造新的分裂”。
11月23日,美國國務院公佈了與會者名單後。由於這些名單中包括一些不那麼民主的國家, 一些人表示了失望。這份名單既包括法國和瑞典等成熟的民主國家,也包括菲律賓、印度和波蘭等被認為民主受到威脅的國家。他們認為,這樣背景龐雜的峰會很難就具體問題達成一致,因此也很難有效。
不過,美國前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大使丹尼爾·貝爾(Daniel Baer)說,這次峰會的目的與其說為了解決民主遭遇的挑戰,不如說, 是拜登總統吹響了集結號。
他說:“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要適應一個現實,那就是美國不能再像30年前那樣捍衛民主了。我們不再處於單極世界。捍衛民主是一個團隊工作。這是拜登在集結隊伍,不一定在每個問題上都聲稱自己是四分衛或隊長,而是把來自世界各地的公民社會領導人聚集在一起,讓大家認識到民主面臨一系列挑戰。我們必須共同努力,無論是大的民主國家還是小的民主國家。”
他說, 這次峰會也標誌著一個轉向,即民主國家從推進民主向捍衛民主的轉向,同時也反應了拜登總統致力於捍衛民主的決心。
國務院負責國際組織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倫巴多強調這次線上峰會後,還會有後續行動,2022年還會舉行實體峰會。
全球威權主義上升,民主在大幅度衰退
華盛頓威爾遜中心拉丁美洲項目副主任本傑明·葛丹(Benjamin Gedan)在研討會上談到現在威權在上升,而民主在全球各地出現了衰落。
被美國視為對民主構成最大挑戰的中共除了壓製香港和台灣外,在國內也進一步收緊言論自由,並加緊控制私營企業;在新疆,中共對維吾爾人實施種族滅絕;在南中國海,中國無視國際仲裁法庭的裁決,繼續將南中國海的島礁軍事化;對加拿大,中共推行人質外交,對澳大利亞,中共實施經濟制裁,在中印邊境,兩國還發生了暴力衝突。
威爾遜中心的葛丹說,拉丁美洲的民主曾經非常成功,而現在出現了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三專制國家,在薩爾瓦多等其他拉丁美洲國家,民選領導人正在摧毀制衡機制,並壓制民間社會。
民主在非洲和東南亞也出現了倒退,蘇丹安全部隊星期二發射催淚瓦斯驅散喀土穆的數万名抗議者。在緬甸,民選政府於2 月被武裝部隊罷免,民選政府領導人昂山素季目前正在接受一系列可疑指控的審判,76 歲的她將面臨102 年的監禁。
根據自由之家今年3月公佈的《2021年世界自由度報告》,全球目前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完全自由的國家中。報告說,隨著主要民主國家轉為關注國內事務,這導致全球自由連續15年下降,威權主義者的行動在2020年期間變得更加大膽。
報告還提到,各國政府對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反應加劇了全球民主的衰落。
民主峰會讓小的民主國家不會感到孤單
曾擔任台灣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的趙怡翔說,民主峰會對像台灣這樣的小的民主國家來說,讓他們不再感到孤單。他說:“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小民主國家,民主論壇的重要性是讓我們不再是在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中孤單地捍衛自己。峰會把將像我們這樣的小民主國家聚集在一起。”
不顧中國的反對,作為加強與台灣關係的最新舉措,拜登政府邀請台灣出席民主峰會。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高級主任米爾拉姆· 康布利斯(Miriam Kornblith)說,面對全球民主衰落的現象,舉行峰會是一個積極的行動,這樣的協調行動、一致發聲以及共同的努力是必要的。對全球各地那些正在為民主事業而奮鬥的公民團體和個人來說,為他們的奮鬥提供了合法性。
她說:“這些全球性的努力為所有參與這場持續系統性鬥爭的民主參與者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合法性,不僅在拉丁美洲而且在全球範圍內。我認為這發出了一個非常強烈的信息,即威權主義者是局外人,民主是我們作為公民所嚮往的理想和方向,這為我們所有正在戰鬥的人提供了堅強後盾。”


因替中國從事間諜活動,被判處4年9個月徒刑。(ODD-ADNERSEN-Pool-via-路透社)-218x150.jpg)
congress-218x150.jpg)
-218x150.jpg)
-218x1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