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衝突熱點,美陸軍部長:釣魚台、台海與南海+第七艦隊司令籲在太平洋地區部署更多航母威懾中國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1/12/2

(中央社記者徐薇婷華盛頓1日專電)美國陸軍部長沃梅斯今天點名釣魚台、台海與南海為印太潛在出事點。她表示,共軍現代化後更有能力脅迫台灣與領土爭端國,美國最重要工作是避免台海戰爭,這要靠維持足夠威懾力。

美國史上首位女性陸軍部長沃梅斯(Christine Wormuth)今天受邀出席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線上活動,從陸軍觀點談論中國挑戰。

沃梅斯表示,外界可能覺得美國陸軍部長談中國很奇怪,但事實是,若要與北京在軍事上競爭、強化美國在印太區域威懾力,甚至是因應潛在美中軍事衝突,都要靠美國整體軍力,不僅是空軍與海軍。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中國近年來侵略野心增長,印太區域越來越不平靜。沃梅斯指出,身為陸軍部長她要擔心的事很多,尤其是美中因為誤解或誤判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她說,外界應避免以第二次冷戰看待美中關係,美國也應與中國政府維持開放溝通管道,避免任何意外情勢升高。

主持人詢問,她最關切的中國軍事挑戰、最關注的可能突發事件為何。沃梅斯指出,美國國防官員並非總能準確預測未來出兵地點(意指衝突發生地),僅能廣泛思考可能面臨的作戰挑戰與潛在突發事件。

沃梅斯說,美方時常思考的潛在突發事件包括釣魚台、台海與南海。她表示,日本顯然很擔心釣魚台,而美日有安保條約;中國對台作為非常具侵略性,頻頻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引發不少討論;在南海,他們也擔憂發生誤解或誤判的可能性。

她指出:「會讓美國陸軍出動的,可能與上述任何一項潛在突發事件有關。」

針對台海情勢,沃梅斯表示,美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齊力避免台海爆發戰爭,最好的作法就是確保威懾姿態夠強,足以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考慮是否以武力試圖統一台灣時,會認為「今天不適合」而作罷。

沃梅斯指出,中國軍力過去20年大幅躍進,美國對眼前挑戰需要頭腦清晰。她舉例,中國海軍規模全球最大,空軍則是印太最大,北京擁有的飛彈能夠擊沉或擊落船隻與飛機,射程也能打到美國在日本、關島駐軍。此外,中國具有大量先進精準武器,且數量持續增加,近期也成功試射極音速飛彈。

沃梅斯表示,她個人認為,美國不應尋求第二次冷戰,或要求盟友夥伴在美中之間選邊站,但不應低估中國及其帶來的挑戰。(編輯:陳正健)1101202

美軍司令呼籲在太平洋地區部署更多航母威懾中國

2021-12-01 法廣

據華爾街日報今天報道說,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呼籲美國及其盟國的航空母艦在太平洋地區擴大存在,以便讓中國以及俄羅斯明白“目前不宜”挑起衝突。廣告

據華爾街日報稱,美國第七艦隊(Seventh Fleet)司令呼籲美國及其盟國的航空母艦在太平洋地區擴大存在,以便讓中國以及俄羅斯明白“目前不宜”挑起衝突。

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德國於太平洋海域完成一次為期10天、由日本主導的海上軍演之際,美國海軍中將卡爾·托馬斯(Karl Thomas)發表了講話。媒體受邀到“卡爾·文森”號航母上觀看了F-35噴氣式戰鬥機的起降。此前,“卡爾·文森”號與“羅納德-里根”號(USS Ronald Reagan)這兩艘美國航母,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航母以及日本一艘可供直升機降落的艦船一起參加了10月份的另一次演習。

托馬斯說,儘管這些部隊加起來代表着 “一股巨大的力量”,但美國及其盟友應該更進一步。他說:“想想我們可能要如何戰鬥,這是一片很大的水域,四艘航母的數量是不錯的,但六艘、七艘或八艘會更好。”

據該報道,在太平洋地區,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群曾經是幾乎不可被挑戰的存在,但據美國國防部稱,它們目前面臨來自中國的與日俱增的威脅。中國的首艘國產航母於2019年投入使用;中國預計其第二艘航母將在2024年開始服役。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稱,最近有跡象表明,中國第三艘航母的建造工作取得了穩步進展;衛星圖像顯示,中國在沙漠中建造了一艘美國航母的實物模型,推斷極可能是被當作演練標靶。

中國與俄羅斯最近派出了一支聯合艦隊,繞行日本本島的大部分區域進行巡航。托馬斯在被問及來自中俄的威脅時稱,重要的是向“其他可能更具侵略性、更威權主義的國家”展示團結一致的形象。托馬斯稱,美國及盟國應利用聯合演習來“威懾其中一些實力大增的國家的侵略行為”,要讓這些國家知道,現在也許不是引發衝突的時候。

據該報道,日本正在改裝兩艘專為直升機着陸而設計的艦艇,目的是讓該艦艇也可與能垂直降落的F-35B戰鬥機一起使用。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