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自由亞洲電台

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9月17日針對中共可能武力犯台提到,台灣必須重新定義“勝戰”的概念,他舉阿富汗的例子表示,美國一直贏,但是今天證明美國沒有統治阿富汗。李喜明認為,這剛好印證他所說提重新定義“勝戰”的方法。李喜明還主張台灣不該把過半的國防預算投注在戰機上,因為一打起仗根本起飛不了,而是該把資源分散在機動、分散、致命、精準的小型武器。
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與“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17日共同出席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舉辦的“整體防衛構想下,台灣軍隊與社會關系的挑戰”線上座談發表演講。
李喜明開宗明義提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以來提出“中國夢”,其中包括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復興。李喜明說,如果缺少“統一台灣”這一塊,中共哪有資格談民族偉大復興。
“這麼大威脅下,你要想他一定會來,你也不要想他什麼時候會來。”李喜明分析,例如2022年習近平如果想要繼續獨裁卻不成功,有可能會轉移焦點搞台灣一下。或是到了2032年他要在歷史留名、中共建軍100年可能也有能力;再者2049年是中共設定“中國夢”完成時間,非常有可能“統一台灣”而且時間並不遠。

李喜明:“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他做不了!從國家安全戰略角度來看,我們對戰爭態度有三個,第一是預防它,防止戰爭發生。最好大家都不要打仗。如果不行,我們就嚇阻,讓他不敢動。如果嚇阻失敗,就想辦法不讓他達到目的。”
所謂的“嚇阻理論”李喜明分為三部分,一是懲罰性嚇阻,核子彈,但是台灣沒有能力。第二種方式是“拒止式嚇阻”,告訴對方你要打我不會贏,你會犧牲很大。第三是延伸性嚇阻,這是專門為美國發明,像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美日、美韓同盟關系。李喜明說,台灣與美國沒有聯盟,“口頭保證不叫保證不能信,放在心裡就好。”
李喜明:“唯一隻剩‘拒止式’嚇阻,如果嚇阻不成功就要想辦法打贏。可是解放軍一年2000多億美金預算,他現在海軍超過美國,他是全世界最大海軍。我們一年120億美金,差不多是20倍,你想想怎麼去打贏他,不要去講那些讓人家聽不下去的話。”
台灣打不過中國 李喜明該重新定義“勝戰”
既然打不贏,李喜明拋出他的“整體防衛構想”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定義“勝戰”。“阿富汗是個例子,美國一直贏,但是今天證明他沒有統治阿富汗。這剛好印證我們重新定義‘勝戰’的方法。”
李喜明解釋,對台灣“勝戰”的重新定義就是,讓敵人佔據台灣任務失敗,讓敵人無法把政治力量散佈到台灣每個地方,沒有統治的能力,這就是他定義的成功。

李喜明在台灣總統蔡英文任內提出的戰略構想是“ 重層嚇阻、濱海決勝、灘岸殲敵”,近期國軍調整為“戰力防護、聯合制海、聯合國土防衛”。李喜明對於所謂的“聯合制海”概念有不同看法。
李喜明:“’制海’(sea concrol )就是控制的觀念,你面對世界上比美國還大的海軍,我們做不到可以退而求其次’海上拒止’(sea denial) ,也就是這塊海域我不能控制,你也休想舒舒服服控制control。不要去想把人家的部隊殺光,這是不可能。我們要去攻擊他的任務。”
李喜明:國防預算配置不該大量投入先進傳統武器
不只對國軍最新提出的戰略構想有意見,李喜明也不認同把過半的國防預算都投注在先進的飛機、戰艦。李喜明說根據所有外國的研究,戰爭一開始敵人會先以遠距離摧毀,即使不被摧毀基地也會被毀,很快地失去空防能力,飛機飛不起來,投資是否劃得來。他也趁機酸了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發展項目太多,成果與他的想法有差距,但是他非常推崇一項武器。

李喜明:“他有發展一個檔次不高,備受輕視的紅隼反裝甲火箭,我看過他打好幾次,我蠻喜歡,檔次不高,類似針筒打完就丟,不需要保養,你把它打壞他不能征服你,既不死人又能讓他任務失去能力。”
李喜明提以經營超商概念 廣設國土防衛部隊
李喜明主張該強化後備部隊改革,設立“國土防衛部隊”包括後備軍人、軍事訓練役以後的人,甚至包括現役警察、海巡、消防人員都能訓練,變成“小型、自主、機動、分散”一個“全班”的概念,他再次拿阿富汗來比喻。
李喜明:“他只要分散、存活、機動,類似假設就像阿富汗就算你上來,我打完就快跑。政府說要’保衛城鎮戰’,就是控制的觀念。你讓他控制沒關系,但是他每天睡不著覺。武器不用裝甲大軍,只要輕機車、越野車、輕機槍、簡易爆破裝置、刺針飛彈,反裝甲火箭筒。”

李喜明進一步說明,將武器分儲在各個警察局、消防隊、海巡署,到處都有武器庫。這類似“7-11”超商的概念,單純小的一個沒用,到處都有很難消滅。李喜明以吳怡農主持的後備組織就像開一間“7-11”,台灣如果有5千間就會成功!
數據駁看衰台灣防衛能力與決心
與李喜明同場座談的吳怡農特別提中研院社會所長期調查“中國效應研究”的民調顯示,在“國家安全比經濟利益重要”以及“台北市民願不願意支持恢復義務役增加到半年到一年義務役”贊同者都比過去高出許多。(前者58%:31%、後者逾7成)
當問到“台北市民認為軍隊有無能力防衛台灣?”表面數據高達6成,但泛綠的市民僅4成,泛藍佔88%,吳怡農認為,台北市對軍隊保護國家的信心,以政黨傾向有不同看法。
吳怡農:“我們重視國家安全,經濟固然重要,可是我們現在知道國家安全更重要。對於軍隊有無能力保護台灣,目前不確定,但是大家都有意願投入。”
吳怡農指出,上述三個數據加起來,就是是對於任何看衰台灣、看衰國軍國防能力者,最好的回應。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黃春梅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