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級紅?!中國北大學者李玲美化疫情,反稱產生67萬億元收益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12-03 自由亞洲電台

源於中國武漢的新冠病毒疫情,給全球造成了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但中國的宣傳部門出於維穩目的,近期卻開始美化總結2020年,部分學者也以此配合官方的“主旋律”宣傳。北京大學教授李玲日前提出,中國抗疫產生出約67萬億元的經濟收益,約佔全國GDP總量的三分之二。此言一出,引發網民和新冠死難者家屬的不滿。

武漢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導致企業倒閉,失業人數大增。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11月21日在廣州“讀懂中國”論壇透過簡報披露,中國今年仰賴對抗武漢肺炎,創造價值約人民幣67萬億元收益,當中有56萬億元是避免死亡、傷殘帶來的健康收益, 11萬億元為實際上的經濟收益。

武漢肺炎死者家屬張海批評李玲的上述言論是對死者的不敬。張海本週四(3日)對自由亞洲電台說,李玲所說的中國抗擊疫情創造人民幣67萬億元,是對死者家屬的傷害:“對這些家屬心靈上是一個很大的傷害,她說因為肺炎產生了這麼多的收入,你說這些家屬心裡會怎麼想。我認為,她沒有考慮到家屬的感受,如果再這麼宣傳就會給人錯覺,就是發生災難就可以發財。”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李玲只看金錢沒有在意人命損失?

貴州大學經濟學退休教授楊紹政認為,新冠疫情並沒有給中國創造價值,而是造成國民巨大的損失:“北京大學李玲教授算的67萬億元新冠疫情經濟收入,她首先是建立在一個虛擬的基點上,以美國、歐洲的疫情作為基點。假如我們死了像美國人口比例的人,我們來估算一條命多少錢,那就有56萬億了。”

楊紹政接著說:“但是我覺得,我們不能把災難當成價值。災難之後,人民有實實在在的生命損失,財產損失,身體健康的損失,精神傷害,這些都是損失。我們是在以前沒有發生災難作為基點來看這次損失。算賬不能這樣算。”

中國《觀察者網》報導,李玲上月29日在上海出席《疫情引發對中國未來發展模式的重新思考》的論壇時,重提之前的抗疫收益。她說,“控制疫情的擴散,減少生命的損失,維持社會正常運轉,也是一種隱形的收益”。她再次重申,今年因抗疫獲得價值約人民幣67萬億元收益。她還強調,“這些隱形GDP也為中國人帶來了信心、幸福感、安全感。”

學者:當局眼裡一切皆屬賺錢機會

太原學者方亮認為,李玲教授的言論反映掌權者追求的目標:“反映了當局的這種心態,它(政權)不是真正為民眾謀利,它把所有的資源,所有的權力都把控著,目的就是為打著國家名義的存在,去謀利益。因此,在他們眼中,什麼都是賺錢機會。給全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人帶來這麼大的災難瘟疫,他們內心不是悲痛的,他們沾沾自喜的。”

網民: 莫非再來疫情中國變成第一經濟體?

李玲的言論在互聯網引發熱議。有網民嘲諷道,依照李玲的說法,中國再來一次疫情豈不是成為了GDP總量達到世界第一經濟體?另有網民說:“能把疫情期間說成’帶來了信心、幸福感、安全感’,也是一朵奇葩了。”、“既然有67萬億,能不能拿出一萬億解決一下政府決策失誤導致的P2P災難?”。

另有網民說,此前李毅說才死4000人等於零死亡,現在李玲出來說疫情創造了巨大財富,實在是無恥。10月16日,中國武統派學者李毅在“深圳灣論壇”演講時笑稱,中國感染新冠肺炎死了4000人,“等於一個人都沒死”,其言論引發輿論譴責。

記者喬龍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