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疫後新世界 ◎ 賴慧娜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十二年前有一部很風靡的浪漫喜劇電影「You’ve Got Mail”中文翻為「電子情書」,相信很多台美人看過,由巨星湯姆漢克斯飾男主角。故事講的是一家獨立書店的女店主努力抗拒連鎖書店的鯨吞市場。女店主的獨立書店在鎮裏是文化指標,商品交易之外,在此顧客獲得文壇資訊與親切的諮詢服務。大連鎖店進軍小鎮,夾其財力與市場籠斷策略,小書店漸招架不住。苦思無對策,女店主透過電子郵件向未謀面的網友討教。最後發現雙方竟然是商場對手。連鎖店店主發現小獨立書店的細緻特色,是連鎖店所沒有的,文化事業不能單以利潤、效率為目標。結果以兩人共浴愛河收場,皆大歡喜。

電影講的是事實,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小泥鰍鬥大鯨魚往往是苦戰,但是全美國還是有1745家獨立書店,在過去一、二十年來,他們克服了Boarder, Barnes &Nobles 等連鎖店的競爭、接著又克服像亞瑪松Amazon等的網購威脅,生存下来。誠如美國書商協會American Bookseller Association執行長Allison K. Hill 說的:這些獨立書店都是當地社區的文化動脈,他們與社區關係緊密,深深紥根於社區,獲得社區的支持,他們的成功在於豐富的資訊、專業、創意、親切、互動、彈性等,還有精緻的文具及玩具,讓愛書人賓至如歸流連忘返。我就特別喜歡在獨立書店瀏覧釘在書架上手寫讀書心得的小卡片。簽書會也是一大特色,台美人作家楊小娜(「Green Island綠島」作者)在帕薩迪納的Vroman’s 書店的簽書會,游朝凱在加州南灣為新書「Interior Chinatown」簽書,都有不少台美人出席。

資本社會的經濟運轉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泥鰍,Amazon 興起、有連鎖書店不敵撤退,只有與社區結合的獨立書店還能夠屹立。·

武漢肺炎如晴天霹靂,打散一盤棋,很多行業將永遠消失,有些行業異軍突起。在南加州El Monte年前Amazon 設了運輸總站,停著幾百部深灰色的送貨Cargo Van,每天一早車隊出發,氣勢如虹,不亞於坦克出征攻城略地。但是,很多人不知道,Amazon購物的便利,卻要付出社區就業機會與稅收減少的代價。很多人,甚至文化人,沒有意識到,個人消費習慣的改變也在慢慢扼殺小企業。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文化與敎育是這場浩劫中受創最深的領域。

華府甘迺迪中心自三月取消所有演出,不知何時幕再啓。好來塢今年沒什麼新片開鏡。這些算是口袋深的企業,後台硬。今年三月國會就通過三百萬補助給甘迺迪中心。中小企業沒有這麼幸運,政府的挹注往往流向有財力聘顧律師的大企業。

雖然,疫情期間,有很多免費歌劇、電影、音樂會、芭蕾舞等可線上看,可是這不能取代實際活動帶來的人與人間互動點燃的靈感與創意。

上個月Vroman’s 向他的三萬多會員發出求救信道:到年底若無法提升百分四十的生意,將面臨熄燈。這是這家有128年歴史的獨立書店第一次這麽做。合夥人之一Sheldon說,即使在面對網購的挑戰,Vroman’s 在過去幾年都還是有盈餘的,甚至是業績最好的時期,今年疫情爆發後,生意一落千丈,使她不得不向會員告急。

那個週末,書店外排長龍,因為限制店內人數。大家都捨不得書店關門。我也趕著去把孫子的聖誕禮物都買了。

Allison Hill指出:今年全美獨立書店將有百分二十六無法度過再來的三個月,她又説:獨立書店早就受到Amazon的威脅了,但武漢肺炎卻是致命殺手。因為如此措手不及,且來勢洶洶。

雖然自年初開始,因應疫情,很多獨立書店增設網購、郵寄、路邊取貨的服務。但是這些都不能取代走進一家熟悉的書店,與知識豐富的店員交換意見,與好友喝杯下午茶,瀏覽新出版的書,及新的智慧型玩具,祖孫三代能在此各尋所需……

這樣的生活會永遠消失嗎?

世界毀滅的科幻電影一下子成真,逼到眼前來,毀滅為的是再生。印度教的濕婆,是毀滅之神,也是再生之神。聖經裏上帝以洪水淹沒世界後,諾亞在方舟裏等待水退地乾,上帝對諾亞說: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上帝以彩虹與人類立約。所有的大毀滅之後,必有新生命孳生,如同前年南加州Malibu Creek State Park的山火,燒盡橡木林,今秋我們走在公園步道,卻見新芽由焦黑的母幹冒出。

牧師在台上講道,或先知先覺的評論家都告訴我們:「疫情後會是不一樣的世界。」

上天給我們一個課題,現在就該思考如何建構疫情後的新世界,人類要決定什麼是值得保留的,為自己,更為下一代, 我們願意付出代價嗎?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