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刊物文章談共軍犯台 籲重新駐軍台灣,引發台朝野熱議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09/22

最新一期美國陸軍「軍事評論雙月刊」以中國武力犯台為主題作系列報導,就台海衝突時間軸、中國對台經濟戰、美軍重返台灣等面向分析。(圖取自軍事評論雙月刊網頁armyupress.army.mil)

(中央社華盛頓2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中關係全方位惡化連帶牽動台海緊張,最新一期美國陸軍「軍事評論雙月刊」以中國武力犯台為主題作系列報導,就台海衝突時間軸、中國對台經濟戰、美軍重返台灣等面向分析。

2020年9-10月的這期軍事評論雙月刊(Military Review),以中國武力犯台路線的概念想定當封面,路徑顯示共軍會以龐大地面火力與空襲打擊重兵防衛的台灣西部沿海,摧毀國軍主力,在防衛相對薄弱的東部與南部登岸建立據點挺進,則為攻勢的主要目標。

好幾個篇章還使用重慶的四川美術學院學生先前一些高仿真的共軍強襲台灣總統府的畫作,視覺聳動性十足。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 為何共軍現在沒犯台

由曾在英國外交部任職逾27年的威拉希衛西(Tim Willasey-Wilsey)所撰的「為何共軍現在沒犯台」指出,主要關鍵仍是共軍是否已具備快速取勝的能力,目前有理由認為共軍不急於現在動手,包括像航艦、兩棲攻擊艦等大量新裝備尚未形成戰力等諸多因素。

但文章也分析共軍選擇當前動手的可能動機,包括西方因疫情焦頭爛額無暇他顧、沒跡象顯示2024年親中陣營會在台灣大選勝出、隨共軍大量新潛艦入役,如今美軍航艦要接近台海的機會變小。北京可能也會衡量國際對中國的觀感最壞莫過現在,未嘗不可現在統一台灣後再去修補外交關係,也能動搖日韓等對美的信心。

● 統一進程提前恐致台海衝突

由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前資深研究員安大維(David An)所撰文章指出,毛澤東50年前說解決台灣問題等100年不嫌遲、鄧小平30年前說要韜光養晦等把統一當作長遠目標,但如今隨經濟實力增長與軍隊現代化,中國似乎更有意將統一列為中程目標。

● 如何對付中國在台散播假消息

由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助理研究員Linda Zhang所撰文章指出,儘管傳統戰爭的風險持續,中國為促統對台灣的媒體施加更迫切的威脅。中國對台灣傳統媒體的惡性影響,以及在社群媒體傳播文宣和不實資訊的能力,已威脅到台灣的媒體自由與民主進程。

台灣政府與公民社會已用創新的方式因應中國資訊戰威脅,美國也已透過2016年12月成立、專責對抗境外文宣與假消息的「全球交流中心」(GEC)幫助台灣對抗中國宣傳與假資訊,並應藉由幫台灣與夥伴國家與盟邦連結持續相關作為,增加台灣對抗假資訊的經費,並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 中國以經代軍促統

由在路易-麥科得聯合空軍基地(Joint Base Lewis-McChord)服役的中尉情報官羅素(Bethany Russell)所撰文章指出,由於中國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文化,可預期北京將動用經濟影響力來妨礙台灣市場和制裁,強逼台灣就範。

作者建議,在觀察是否有威脅到台灣主權的徵兆時,一定得注意這個可能性,因為主要的初步攻擊很可能不是海空進犯,而是來自非直接的經濟手段。

● 威脅日增下的美台陸軍合作新契機

美國陸軍軍事歷史中心(CMH)歷史學家塞茲孔(Eric Setzekorn)所撰的文章指出,展望未來,美國陸軍有機會涉入更深,並在許多方面扮演更關鍵的角色,可惜美國陸軍在與台灣協作上不若海、空軍積極。

作者認為,美國陸軍在兩個關鍵領域日後對台灣安全有極佳潛力,一是美國陸軍在「長程精準火力」研發有卓越進展,台灣會是很好的環境供驗證及運用,並提供改良。

第二,美國陸軍過去20年在訓練和動用後備部隊有長足進步,可以藉此協助台灣的後備動員。

● 美軍部隊重返台灣

由美軍陸戰隊上尉米爾斯(Walker D. Mills)所撰的文章指出,區域權力平衡日益向北京傾斜,若想維持捍衛台灣主權的承諾,美國就須考慮重新在台部署地面部隊。

部署戰力強的重裝部隊在台,不僅大大有助擊退侵台共軍,還能嚇阻共軍衡量發動攻擊恐冒重大代價而三思。駐台美軍可與國軍共同訓練,以便雙方能充分配合,若局勢一如當前趨勢惡化而美軍又不增加嚇阻,反會導致共軍冒進增加台海衝突風險。

● 將登陸共軍趕下海

由曾在密西根州國民兵服役6年的前密西根州議會研究人員鄧恩(Brian J. Dunn)撰寫的文章指出,若共軍登岸,守軍的任務就是要將共軍限縮於灘頭堡並防止他們鞏固據點,讓守軍能在共軍重型武器與支援到達前盡快反擊。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訂閱

作者指出,若要達成目標,必須售台重裝甲車、攻擊直升機等擊退共軍所需的火力奧援;將美軍的火力、航空與飛彈防衛單位派駐台灣,協助國軍反擊。

作者表示,雖然要國軍先頂住共軍攻勢以待美軍來援不是不可行,問題是效益不佳。若美軍抵達時只能促成停火,只不過是延緩失敗的時間,派駐重裝部隊駐台除能激發台灣士氣,也能讓共軍不敢輕舉妄動。(譯者:陳亦偉、陳怡君)1090922


2020年9月23日 美國之音 張永泰

台灣軍方2020年9月22日舉行聯合防空作戰訓練時一架幻影戰機進行緊急起飛訓練(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北— 美國陸軍最新一期“軍事評論雙月刊”的一篇文章說,美國應該重新考慮在台灣部署地面部隊。對此,台灣民進黨立委認為,現在的戰爭,不一定需要美軍駐台才能創造嚇阻的力量。而國民黨立委表示,美國會持續出售武器給台灣,不過派軍隊進駐的可能性則不大。

最新一期美國陸軍“軍事評論雙月刊”(Military Review)以中國武力侵犯台灣為主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報導,其中由美軍海軍陸戰隊上尉米爾斯(Walker D. Mills)撰寫的文章指出,台海區域權力平衡日益向北京傾斜,如果要維持捍衛台灣主權的承諾,美國應該重新考慮在台灣部署地面部隊。

美國陸軍最新一期“軍事評論雙月刊”的一篇文章建議美軍重返台灣

這篇文章還認為,在台部署戰力強大的重裝部隊,不僅大大有助擊退侵略台灣的共軍,還能讓北京三思發動攻擊必須承擔重大代價。

對此,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星期三表示,中國的各種軍事行動引起國際緊張,各方的相關意見,他都表示尊重,不過也呼籲中國應該以防疫為重,並負起維護區域和平的責任。

台灣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委員、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星期三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美軍曾經駐台是根據過去的台美共同防禦條約,不過,現在的戰爭,不一定需要美軍駐台才能創造嚇阻的力量。

他說:“我想美軍在這個地方軍事的展現已經非常清楚,也就是不容中國在這個地方破壞任何區域的穩定和安全。”

羅致政委員還說,海峽中線是台海過去幾十年來和平穩定的基礎,大家彼此有默契,不要去破壞現狀,所以中線等於是現狀,如果對岸不僅說沒有中線,還採取具體行動去破壞、挑戰這個中線的話,更違反相關周邊國家對區域和平穩定的基本態度。

美台斷交之前,雙方於1954年簽訂“美台共同防禦條約”,駐台美軍曾達到2000多人,美方除了提供國民黨軍隊制式武器之外,還有教官協助軍隊的編制改革及擬定防禦戰術、戰法等。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