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2020/09/08 19:21

(中央社台北8日電)投入人民幣1280億,被視為中國下一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指標企業武漢弘芯,遭陸媒披露,不只7奈米光刻機在出現財務危機後已抵押,廠區更在去年12月停工,專案可能已經停滯。
武漢弘芯投資金額高達人民幣1280億元(約新台幣5500億元),並邀請曾任台積電共同營運長和中芯國際獨立董事的蔣尚義擔任執行長,一時之間引起半導體業界關注,這間成立於2017年的公司,更被視為業界的明日之星和中國未來半導體產業的棟樑。
根據陸媒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武漢弘芯日前才因為財務危機,將生產7奈米的ASML高級光刻機抵押給銀行,換取5.8億元的貸款紓困,近日更傳出廠房與宿舍施作工程早已停工,並且積欠包商款項。眾所矚目的項目可能爛尾,引起中國半導體業的震盪。
報導指出,武漢弘芯的危機曝光,源於一份官方資料。在7月30日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中明確提到,武漢弘芯半導體「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不過這份資料目前已經從網站上移除。
據報導,造成武漢弘芯資金出現缺口的主要原因,是二期項目的土地無法順利取得,這也導致國家半導體大基金、其他股權基金無法導入。
此外,報導也提到,武漢弘芯的建設承包商在去年11月就傳出合約糾紛,未向包商付清工程款。
陸媒第一財經實際到位在武漢的工地現場直擊,施工人員指出,承攬弘芯潔淨室和機電系統工程的亞翔集成科技,自今年復工以來就沒有到現場施工,也不清楚具體的開工計畫。另有包商透露,已有8個月沒有收到款項了。
根據亞翔集成科技提出的半年報資料指出,弘芯已積欠約5000萬元的工程款。
媒體報導,武漢弘芯在2017年成立之初,喊出主攻14奈米製程,並將在一年後拿下7奈米製程,屆時產能將達到每月3萬片。此話一出引起業界震撼,因為當時全世界僅有台積電與三星,具備生產7奈米晶片且量產能力,中國的中芯國際則要到2020年年底,才能實現7奈米晶片量產。
陸媒網易財經形容,武漢弘芯是「中國晶片史上,最嚴重的翻車事故」,不但會讓過去投奔而來的半導體人才感到心寒,也會成為未來中國半導體產業在攬才時的困難。(編輯:吳柏緯/沈朋達)1090908
武漢弘芯資金鏈斷裂 中國半導體發展熱潮現警訊
2020/08/27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7日電)號稱投資人民幣逾1000億元的晶片生產公司武漢弘芯,最近面臨資金鏈斷裂,目前其中文版官網已無法連上。這個案例也讓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的問題再次浮上檯面。
綜合財新網等陸媒報導,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在7月30日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文件中指出,武漢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
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1月,主攻邏輯晶片和系統集成,鎖定14奈米以及7奈米以下先進邏輯工藝晶圓製造服務,是武漢當地發展半導體業的重大項目,分兩期共投資1280億元(約新台幣5500億元)建成。

武漢弘芯的亮點,一是由前台積電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擔任執行長,二是擁有大陸號稱唯一一台能生產7奈米的ASML高級曝光機(光刻機)。這台曝光機在該公司出現財務危機後已抵押給銀行,作為借貸5.8億元的抵押品。
據報導,造成武漢弘芯資金出現缺口的主要原因,是二期項目的土地無法順利取得,這也導致國家半導體大基金、其他股權基金無法導入。此外,武漢弘芯的建設承包商也在去年11月就傳出合約糾紛,未向包商付清工程款。
台灣媒體報導,台灣設備廠亞翔旗下的亞翔集成以及帆宣是武漢弘芯的供應商,兩家公司也都還有工程款未入帳。
除非獲得收購或其他資金相救,武漢弘芯將會出現「爛尾」危機。這家曾連續在2018、2019年入選湖北省重大項目的公司,今年已從名單上消失。
武漢弘芯是武漢市政府看重的項目,尚且面臨這樣的局面;中國當前雖欲大力發展半導體業,並喊出2025年晶片自給率要達到70%,但整體產業發展仍面臨不少難題。
根據財新網,8月26日,在南京舉辦的世界半導體大會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即表示,中國積體電路研發資金能夠長期穩定、持續、高強度的投入,是中國積體電路發展得以成功的根本道路。但現實情況卻是,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的「金融」和「技術」兩個輪子快慢不同步,對發展不利。
有評論認為,在中美關係的惡化及中國竭力尋求科技自主的情況下,大量半導體公司出現在市場上,但這個行業是「高技術密集、高資本密集、高人才密集還有高風險」,回報週期長,投入者更需要有國家大力支持及自身在行業內的豐富經驗才行。
另有了解大陸半導體業發展的人士表示,中國半導體的核心技術與世界差距二、三代,雖然還沒有能力開發高級技術,但因為內需市場大,在國產化政策引導下,其發展機會就在於先盡力填補高端以下的晶片市場。(編輯:周慧盈)109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