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評在港版國安法一事上態度曖昧的德國當局開始行動。根據法新社報導,德國外交部周五“邀請”中國駐柏林大使到外交部就香港問題“談話”。
目前尚無更具體的細節披露出來,據報導,與中國大使談話的是負責外交的國務秘書。就北京強加香港一部國家安全法一事,德國外交部事後表示,“德國政府與歐盟夥伴一道,已多次表達過嚴重關切。”
北京上週取代香港通過港區國安法,此法對準的目標是“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恐怖活動”以及“勾結外國勢力”,被視為是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北京採取的最極端最激烈的做法。法條一出,引起國際社會抗議,普遍認為這一國安法專為報復去年香港爆發的大規模反送中運動而設置。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隨後採取具體的反擊措施,但歐洲聯盟的態度被指太過溫和,尤其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的態度受到本國輿論和歐洲輿論的批評,也讓香港人感到失望。有批評指,德國與中國一直存在著密切的經濟關係,德國因商業利益不願大聲譴責中國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德國外長卡倫鮑爾日前在美國與歐盟合辦的論壇上,在主持人直接問到德國是否會給香港政治難民提供庇護時,這位外長有意避開話題。關於中國人權問題,這位外長解釋:“雖然德國可能不是一直都是說話最大聲的一個,但是在幕後跟中國討論人權。”
週五德國外交部“邀請”中國大使就香港問題,雖然具體細節沒有公開,有分析人士稱,德國政府召見中國大使,應被視為柏林在香港國安法問題上開始向北京發出信號。
法國外長勒德里昂週三表示,法國準備在適當時機採取措施反擊港版國安法,在遭到中方抗議後,法國外長無視中方反應,週四再次明確態度,將聯合歐盟,一起採取措施,反擊港版國安法。
英國《金融時報》週四報導稱,法國和德國正推動歐盟採取措施,以就北京實施香港國安法作出回應,包括促使歐盟禁止向香港出口催淚彈及橡膠子彈等警用裝備、為逃避迫害的香港政治活動人士提供長期庇護,以及為更多香港學生提供獎學金等。
德防長拒強硬批評中國避談庇護港人
德國在中國侵犯人權的作為上態度曖昧不明引發批評,在美國與歐盟合辦的論壇上,德國防長對此做出辯護,稱德國的做法是為了要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自己感受良好。但是,被問到德國是否會有實際措施協助港人時,她也沒有辦法具體回答。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與歐盟合辦的在線國防論壇上,主持人也是歐美中心資深研究員(Constanze Stelzenmueller)直接詢問德國防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對中國的態度到底為何。
卡倫鮑爾表示,歐盟對中國的態度需要正視三個現實。第一,她認為中國展現了沒有民主與自由卻仍能運作良好的經濟體,是世界僅有。第二,中國仍是世界各國在處理重要問題時的重要合作夥伴,例如氣候變遷。第三,中國仍是歐盟重要的經濟夥伴。
德國防長表示,他們理解中國試圖利用國際組織去推進中國利益、而非維護多邊利益,但是“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確保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經濟)聯繫,來證明我們的價值觀” 。
卡倫鮑爾回應之後,主持人再度重申中國在地區的影響力,比如在新疆建設再教育營、開始限縮香港的自主權,主持人問防長,尤其德國這個月開始成為歐盟輪值主席國,是否應該更加正式的態度譴責中國?
德國防長卡倫鮑爾雖然再度重申人權的重要性,但是卻也為德國用詞不強烈的做法辯護。她說:“我們知道用強烈用語很簡單,也給你自己的心裡感覺良好。但是我們也知道這樣的做法會截斷所有聯絡,妨礙後續可能產生的影響。”
她說:「雖然德國可能不是一直都是說話最大聲的一個,但是在幕後跟中國討論人權。」她拿德國在冷戰時曾經用此方式協助中國異議人士為例,認為在國際組織展現立場對捍衛價值來說雖然重要,但是也要反思說出強烈用詞究竟只是讓自己感覺良好,還是真正對事情解決有幫助。
主持人隨後更加直接詢問,德國是否會像英國一樣,給予香港的政治難民簽證?但是卡倫鮑爾的回答卻始終迴避正面回應,認為英國關心這項議題是有其歷史脈絡與身份,而現在英國不在歐盟體系裡面,歐盟需要「繼續與歐盟密切協調」。
卡倫鮑爾最後也提到,現今歐盟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歐洲基於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分歧、恐怖行動與反恐措施、因為氣候變遷而惡化的難民問題等,都更直接的對歐盟的安全產生巨大的影響。
因應香港議題,有越來越多國家對中國的態度都轉趨強硬,但德國即便已經從7月1日開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以及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卻仍然不願意大聲譴責中國,不只引來德國政界批評,也讓香港人表示「失望」。在澳洲、加拿大、英國等國家都相繼提出實際支持香港人的作法之際,德國不願意加強對中態度,也因此讓它的領導力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