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楊牧辭世享壽80歲,作品有數十種外文版本,疫情過後再辦追思會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03/13

詩人楊牧13日在台北國泰醫院辭世,享壽80歲。(中央社檔案照片)
詩人楊牧13日在台北國泰醫院辭世,享壽80歲。(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13日電)詩人楊牧今天在台北國泰醫院辭世,享壽80歲。楊牧近年身體不佳,呼吸系統與心臟皆有狀況,前幾天身體惡化住進加護病房。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須文蔚告訴中央社,楊牧老師上禮拜送進加護病房就昏迷,就沒有清醒過來,過世時十分安詳。

楊牧被譽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家,也是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馬悅然博士(Nils Goran David Malmqvist)口中最有希望榮獲諾貝爾獎的詩人。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楊牧本名王靖獻,1940年出生於花蓮,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負笈美國,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此後留美任教超過30年,1995年返回台灣,協助東華大學成立人文社會科學院,並引進全國首創的駐校作家制度,開啟東華文學創作風氣。

楊牧先後出版詩、散文專著超過50種,曾經榮獲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及瑞典蟬獎之肯定。詩文已被翻譯成十數種外語,享譽國際,文學創作外,楊牧在文學研究、翻譯上也卓然有成,是馳名中外的比較文學學者。(編輯:屈享平)1090313

楊牧(左)先後出版詩、散文專著超過50種,被譽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家。圖為1990年11月總統李登輝(右)接見第13屆吳三連獎得獎人楊牧、顏聖哲(中)。(中央社檔案照片)
楊牧(左)先後出版詩、散文專著超過50種,被譽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家。圖為1990年11月總統李登輝(右)接見第13屆吳三連獎得獎人楊牧、顏聖哲(中)。(中央社檔案照片)

詩人楊牧辭世 疫情過後再辦追思會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趙靜瑜台北13日電)詩人楊牧今天於台北國泰醫院辭世,享壽80歲。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須文蔚表示,由於家屬低調,不會辦公祭,等疫情過後,計劃舉行「讀詩與音樂會」追思會。

出生花蓮的詩人楊牧,本名王靖獻,就讀花蓮中學高級部時,汲取許多文學作品,並以葉珊為筆名,在「現代詩」、「藍星詩刊」、「創世紀」、「野風」等詩刊投稿。

楊牧20年前參與創建東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始終兼具學者、作家、翻譯家及文學評論家身分,是許多創作者景仰的詩人之一,亦是文學界極受尊祟的典範。

80歲的楊牧,近來鮮少在公開場合出現。不過去年適逢80大壽,國立東華大學「楊牧文學講座」特別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9月合辦「詩人楊牧八秩壽慶國際學術研討會」,當時楊牧即使坐著輪椅,仍堅持出席。

須文蔚告訴中央社,楊牧老師上禮拜送進加護病房時即昏迷,就沒有清醒過來,過世時十分安詳。

須文蔚說,楊牧今天安寧離去,圓滿走完一生。師母(夏盈盈)最後讀了「雲舟」給楊牧聽。

因為家屬低調,須文蔚解釋,楊牧家不會辦公祭,等疫情過後,計劃舉行「讀詩與音樂會」追思會,到時再邀請所有想參加朋友參加。「楊牧老師會回到花蓮(東山安樂園),他留下的豐富作品永遠陪伴我們。」

懷念起楊牧的過往,須文蔚表示,今年1月去看老師(楊牧)時,楊牧心心念念一件事,就是因為少子化影響,國立東華大學要與花蓮高中合併,楊牧說他很反對,但是他反對的理由很浪漫,因為這樣花蓮高中的校名就不見了。

須文蔚說,「老師一直跟我說要反應這件事,因為他是花蓮高中畢業的,希望花蓮高中還能保留在合併之後的校名中。」

「楊牧文學講座」召集人、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許又方曾表示,「楊牧在60年不間斷的創作歷程中,留下一道清晰獨特且突破求變的創作路徑。我們無法僅用一種風格、一種理論去解析他的作品,同時也無法將其各時期的作品割裂看待,一如不能將其散文、評論,乃至文學研究等,與詩歌創作分門別戶般」。

許又方說,楊牧所累積的文學成就,已經形成一門「楊牧學」,等待未來的學者們認真研究。(編輯:屈享平)1090313

楊牧小檔案

  • 1940年出生於花蓮
  • 本名王靖獻,早年筆名葉珊,32歲改筆名為楊牧,被尊稱為學院詩人冠冕,詩文曾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義大利文、瑞典文、荷蘭文、捷克文等
  • 學歷:
    花蓮中學
    東海大學外文系
    愛荷華大學創作碩士
    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
  • 經歷:
    留美任教超過30年
    曾共同主編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影響一代台灣知識界
    1976年與中學同學葉步榮、詩人瘂弦、生化學家沈燕士共同創辦洪範書店,為台灣純文學出版的重鎮
    1995年返回台灣,協助東華大學成立人文社會科學院,並引進全國首創的駐校作家制度,開啟東華文學創作風氣
  • 創作風格:
    嘗試以詩介入社會
    17歲發表詩作「水之湄」,60年間創作不輟,雖然每一時期風格有明顯蛻變,但總不離抒情傳統的堅持
    散文情感深厚,文字溫柔而凝練
    詩作音律協美,意象多元,象徵性極強,兼具浪漫情懷與對現實的深刻關注
楊牧詩文已被翻譯成十數種外語,享譽國際。圖為2004年11月作家朱天文(左起)、黃春明、楊牧、李昂在法國巴黎鳳凰書店舉辦讀者座談會。(中央社檔案照片)
楊牧詩文已被翻譯成十數種外語,享譽國際。圖為2004年11月作家朱天文(左起)、黃春明、楊牧、李昂在法國巴黎鳳凰書店舉辦讀者座談會。(中央社檔案照片)
詩人楊牧(前右)13日辭世,享壽80歲。楊牧近年身體不佳,呼吸系統與心臟皆有狀況。圖為2018年11月楊牧出席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東華大學校長趙涵捷(前左)致贈紀念牌。(中央社檔案照片)
詩人楊牧(前右)13日辭世,享壽80歲。楊牧近年身體不佳,呼吸系統與心臟皆有狀況。圖為2018年11月楊牧出席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東華大學校長趙涵捷(前左)致贈紀念牌。(中央社檔案照片)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