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李筱峰/系列;1-5
一分鐘快讀台灣史 張炎憲教授、李筱峰教授校訂
時期 | 開始 | 終止 | 始止年數 | 概 要 說 明 | |
南 島 民 族 | 台灣原本不屬中國,而是南島民族的活動範圍,族類繁多,不相隸屬。 | ||||
荷蘭人統治 | 1624 | 1662 | 38年 | 起先佔據南台灣,於1642年趕走北部的西班牙人。 | |
西班牙人統治 | 1626 | 1642 | 16年 | 主要佔據北台灣,包括基隆、淡水、台北、桃園以及宜蘭等一部份。 | |
鄭氏政權統治 | 1662 | 1683 | 22年 | 鄭成功打敗荷蘭並簽訂十六條和約,至其子鄭經退入台灣建立東寧王國,至第三代遭清國攻佔併吞。 | |
清帝國統治 | 1684 | 1895 | 211年 | 清廷經八個月討論,始將台灣正式併吞。因此雍正皇帝說:「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康熙)聖略神威,取入版圖」。直到清日甲午戰爭失敗,訂立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 | |
日 本 統 治 | 1895 | 1945 | 50年 | 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五十年對台統治。 |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後 | 中國國民政府代表盟軍受降接管 | 1945 | 蔣介石委員長軍隊依盟軍總部命令,指派陳儀將軍於10月25日在台北公會堂(中山堂)接受日本安藤總督降書。受降典禮台上掛出美、英、蘇、中四國國旗,說明此乃代表盟軍受降的軍事行為。 | ||
中國國民黨政府遷台 | 1949 | 中國國民黨政權遭中國共產黨推翻,敗逃來台,建立流亡政府,以台澎金馬做為「反攻復國」的基地,並實施軍事戒嚴及「戡亂」體制。 | |||
日本與交戰國訂和約 | 1951 | 9月8日日本與美國等交戰國於美國舊金山訂立和平條約,放棄台、澎主權,但並未明訂主權之歸屬。 | |||
日本與中華民國政府訂和約 | 1952 | 敗退來台的中華民國政府以舊金山和約為骨幹,於4月28日在台北與日本訂立和約。當時日本對台灣已無領土權,但台灣主權歸屬仍未定。 | |||
自由民主時代 | 1996 | 經民主化之後,實施總統直接民選,台澎金馬選出第一任民選總統。 |
《系列一》-李筱峰
一六八三年八月清帝國把台灣的東寧政權滅了,卻躊躇了八個月才決定將台灣併入版圖。原來清廷內部還在考慮台灣要不要併入版圖,而有台灣「棄留之爭」。如果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應該立刻「光復國土」才是,其實不然。原先主張棄台的康熙皇帝認為:「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因從未響(向)化,…」「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之廣。」(見《清聖祖實錄選輯》)康熙替我們證明,台灣自古就不是中國領土。
《系列二》-李筱峰
「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
—清‧雍正皇帝,一七二三年
經過八個月的觀望考慮,清帝國康熙皇帝才決定併吞台灣,時間在一六八四年,在此之前,台灣不曾經是中國任何政權管轄下的領土。無怪乎康熙的兒子雍正皇帝才說:「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見《清世宗實錄選輯》)用白話說,就是︰台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中國,我父親(康熙皇帝)深具謀略威望,把台灣納入版圖。
現在的中國中共政權經常對外誑稱「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雍正皇帝可以證明他們胡扯!
《系列三》-李筱峰
鄭成功心目中的台灣,是「海外」的「不服之區」。
一六六二年據守廈門、金門的鄭成功,準備攻佔台灣,驅逐荷蘭人。行前他發表文告說:「本藩矢志恢復,切念中興,恐孤島(指的是廈門、金門等島)之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茍延安樂。」可見在鄭成功心目中,台灣是一個沒有接受中國政權統轄的「不服之區」,是屬「海外」,不是中國的領土。
《系列四》-李筱峰
十七世紀,明帝國不許荷蘭人佔領澎湖,但對於荷蘭人佔領台灣則無異議,因為台灣不是其心目中的領土。
一六二三年荷蘭人第二度佔領已隸屬明帝國的澎湖,引發明荷之戰,不分勝負,最後雙方議和。在和約中,明帝國表示荷蘭人退出澎湖後,去佔領大員(今台南安平),明政府沒有異議。荷蘭人因此於一六二四年退出澎湖,進入今天台南的安平,建立台灣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可見此時的明帝國,並沒有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則所謂「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之說,純屬無稽。
《系列五》-李筱峰
《隋書》記載隋朝曾入侵台灣,擄人掠貨而回,之後就斷絕了。若是台灣屬中國,何須侵略?又怎會斷絕?
國共兩黨學者喜歡以中國隋煬帝曾派兵來台,證明中國早已「經略台灣」。此事在《隋書》〈東夷列傳〉中,確有記載,時間在第七世紀初。
有趣的是,中國學者企圖以此事證明台灣自古屬於中國,卻適得其反。因為原文不僅記載「流求(指台灣)不從,拒逆官軍」(流求國不服從,拒絕迎接隋朝官兵),而且還記載「掠一人而返」「取其布甲而還」「(隋軍)進至其都,頻戰皆敗,焚其宮室,虜其男女數千人,載軍實而還」等侵略行徑。
試想,台灣若屬中國,中國何必派兵入侵?最有意思的,原文記載這些侵略行為之後,不僅言明隋軍「返還」,而且說「自爾遂絕」,意即「從此就斷絕了」。既然從此斷絕,怎麼會是你中國的領土?此話只有中國學者的邏輯和臉皮,才說得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