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選委會選舉結束,,非建制派碩果僅存1人,泛民遭逐出管治架構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1/9/20

在「反送中」運動之後,香港19日舉行選委會選舉,在北京貫徹「愛國者治港」原則之下,與北京不和的泛民未能參選;圖為選管會點票。(港府新聞處提供)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傳真  110年9月20日
在「反送中」運動之後,香港19日舉行選委會選舉,在北京貫徹「愛國者治港」原則之下,與北京不和的泛民未能參選;圖為選管會點票。(港府新聞處提供)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傳真 110年9月20日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0日電)香港選舉委員會選舉已經結束,北京方面聲稱這有利於「一國兩制」的實踐行穩致遠,但對於不少人來說,這卻是泛民主派被趕出香港管治架構的開始。

這次選舉於昨天舉行,經通宵點票,港府公布,選舉共有4389人(團體代表)投票,投票率近9成。

本屆選委會選委新增至1500人,此前已有603名候選人在無競爭之下自動當選,加上533名當然選委(尚有數十名立法會議員待年底選出),餘下364席由13個不同行業界別的412名候選人爭奪。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今早6時30分左右,新一屆選委會正式誕生。

這次選舉產生的選委中,大都是親港府或北京的建制派人士,只有個別選委並非來自傳統建制派,他們是法律界的湯家驊和社會福利界的狄志遠。

湯家驊曾是公民黨成員,過去曾擔任大律師公會主席及立法會議員,一度與泛民一起為民主普選抗爭,但後來退出公民黨,自行組織了民主思路,提出走中間路線,與北京方面保持溝通。

狄志遠則是民主黨創黨成員,曾任該黨副主席,但他主張泛民應與北京中央溝通,建立互信,如此才能達致普選目標,結果因政見不同,2015年退出民主黨。

狄志遠當選後接受媒體訪問時仍然堅持其政治立場,他說,非建制派在這次選委會選舉或未來的立法會選舉仍然有空間,而非建制派若能走向溫和、理性的作風,相信仍會得到社會與其他選委支持。

儘管湯家驊和狄志遠與泛民有淵源,但他們之間早已割席,兩人被視為接近建制派或「忠誠反對派」多一些。

也因此,一向被視為親泛民的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在選後向媒體說,泛民在新選委會的政治版圖「接近清零」。

在選委會之後,年底香港就要舉行立法會選舉,目前為止,泛民各黨派包括最有實力的民主黨尚未決定是否參選。

但外界不少人認為,從北京中央近半年來的動作看,當局落實「愛國者治港」的立場十分堅決,並因此訂定了各種防止「反中亂港者」進入管治架構的法律門檻,比如成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候選人獲審查通過後才能參選。

據分析,在這種嚴苛的規限下,泛民人士若未如湯加驊及狄志遠那般改變過往激進的立場,恐怕很難參加立法會選舉。

也有人指出,即使北京方面因為某些原因讓個別泛民人士參加立法會選舉,可以預見,在這次選委會選舉結束後,香港已進入「愛國者治港」時代,泛民過去在選委會、立法會和區議會的影響力算是「清零」。

本屆選委會是依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月通過的完善香港選制的決定而進行,有關決定是衝著「反送中」運動而來,目的是阻止其支持者或「反中亂港者」參選。

在有關決定下,本屆選委人數由原先1200人增至1500人。如今選舉結束,除了尚未選出部分立法會議員擔任當然選委,大部分選委已經產生。

年底立法會選舉的議席也由過去的70人增加到90人。有別於過去,新增的90人中,40席由選委提名及選出,由於已誕生的選委可以說都是建制派,因此未來立法會40席肯定由這些「愛國選委」選出,政治立場不會有意外。

立法會餘下的50席,其中30席將由代表各行各業的功能組別選出。

功能組別選舉一向是建制派的主場,但香港主權轉移以後,泛民的表現愈來愈好,包攬了教育、法律、醫護衛生、社會福利和資訊科技界的議席。

不過,在港區國安法及其他壓力之下,過往參選的泛民團體不是解散就是遠離政治,不但沒有參加這次選委會選舉,年底的立法會選舉大概也會缺席。

泛民最終可能參選的是立法會的20個地方分區直選議席,但如同上述,泛民目前尚未決定是否參選,而且即使參選,如果不成為北京方面所說的「忠誠反對派」,當選的機會也是十分渺茫。

在立法會選舉之後,明年3月選委會就要選出特首。在2016年底的選委會選舉中,泛民獲得327席,是歷屆最好的成績,而當時選委只有1200人,泛民選委因此被視為「造王者」,即雖然未能選出自己陣營的特首,但可以左右建制派候選人的選舉結果。

但從本屆選委組成來看,明年特首選舉,將不會有任何泛民的影子。(編輯:周慧盈)1100920

香港選委會選舉結束,非建制派碩果僅存1人

2021年9月21日 美國之音 松仁

華盛頓— 被北京官方稱為“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後的首次香港選委會選舉星期天(9月19日)經過漫長的漏夜點票終於在星期一清晨宣布結果,建制派候選人毫無懸念地“大獲全勝”,非建制派則只有一人“碩果僅存”。

今年3月,北京的中國人大為確保所謂“愛國者治港”的原則,決定將香港選委會的1200個席位擴大到5個界別共1500人。未來將由這1500人負責選舉行政長官候任人、立法會部分議員以及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等相關事宜。

根據新的選制安排,在選委會的1500個席位中,共有325人已獲裁定有效登記為選委會當然委員,並有156人獲裁定有效提名為選委會成員。此外,還有603位候選人自動當選,因此在星期天進行的實際投票選舉中,一共只有412名候選人角逐384個席位,平均1.13人爭奪一席。而競爭這384個席位的候選人中,絕大部分都是建制派,非建制派候選人只有兩人。

香港上一次選舉委員會選舉是在2016年,當時登記的選民超過24萬人,而今年登記的選民只有7900多個團體及個人,只相當於上屆選舉選民的3%。香港的選委會選舉過去就被批評為“小圈子”選舉,而這一次選舉顯然是在“更小圈子”中的選舉。

此次選舉登記的7900多個團體及個人選民中,只有將近4900人選民資格審查合格,而實際投票人數為4380人。雖然投票圈子和人數都非常少,港府卻認為投票率高達90%而洋洋自得。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選舉當天表示,這次選舉有重大意義。“過往議會一段時間泛政治化,某種程度窒礙香港發展,”她說。

根據香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介紹,為了確保香港選委會選舉順利平安舉行,警方部署了5000至6000警員巡邏值班,創下保衛選舉的警員人數超過選民和被選舉人的記錄,當然也留下“鳥籠選舉”的笑話。

在星期天的投票選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位非建制派參選人的得票情況。一位是社服界的新思維主席狄志遠,另一位則是西貢區議會主席周賢明。狄志遠與另外兩位候選人得票數相同,後經過抽籤幸運當選;而周賢明則因為得票數太低而落選。

作為“碩果僅存”的非建制派當選人,狄志遠選後向香港媒體表示,這次香港選舉委員會有非建制派可以“入閘”並當選,證明仍然有空間。他認為,哪怕只有一把或兩把聲音,只要代表到部分港人,仍有價值去爭取。

但是在選舉中落敗的民主派人士周賢明則認為,他這次敗選說明非建制派在選委會已經不再有空間。但他認為,在立法會直選仍然有希望,他也期盼新當選的選委和港府能讓不同政治光譜的候選人入閘。

對於這次選舉完全是小圈子選舉的說法,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為表示完全不能同意。德國之聲(DW)引述他的話說,希望做到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民主制度,並非一味追求人數多、競爭激烈情況,只要能實現“愛國者治港,才是適合香港的優質民主制度”。

中國官媒新華社以“反中亂港者出局是鐵的底線”為題發表評論稱,這次選舉標誌著向落實“愛國愛港者治港、反中亂港者出局”邁出堅實一步,也為“一國兩制”的香港實踐開啟嶄新的篇章。

根據香港媒體的報導,一名男子投票日下午在九龍公園票站門外舉著一個寫著“’完善’選舉制度?簡直是大笑話”的標語在抗議。他表示,這次選委會選舉,立場不同就要取消資格,好多人都是自動當選,“簡直就是笑話”。

此外,泛民團體社民連的4名成員選舉人一早準備去灣仔會展票站外抗議“小圈子選舉”,不過4人還沒有開始行動就遭到警察臨檢,不僅背包被查,而且人也都被警察錄影。這4人手持的標語上寫著“輸家扮民意,荒謬絕倫;小圈叫完善,指鹿為馬;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民意授權,不容抹殺”,他們同時還高呼口號“一人一票選立法會”。

社民連批評說,受多數港人支持的民主派在新選委會連一席之地都沒有,所謂“愛國者治港”就是不容異己的“清一色”。

香港選委會選舉之時,港版國安法已經在香港實施一年多。100多位民主派人士遭逮捕甚至已經被關在監獄服刑。而更多的民主派或異議人士或者噤聲、或者流亡他鄉。北京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時所作出的維持香港自由的承諾已經蕩然無存。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