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支聯會入維園燃燭,在台港人隔海響應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在「港版國安法」剛通過、新冠疫情尚未平息之際,原以為香港人擠爆維園紀念六四的畫面無法重現,沒想到數千港民仍無畏進入維園,港警也沒有驅離,六四晚會和平落幕。隔著海峽,香港人、台灣人也自發性的點燃蠟燭響應悼念。

(德國之聲中文網) 六月四日三十一周年當天,中國境內無法公開紀念六四,但香港與台灣都各自舉辦紀念活動。

香港方面,雖然警方已發出反對通知書,也在現場不斷廣播「限聚令」禁止超過8人的集會,但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與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仍在晚上六點半左右進入維園。當晚參與活動的另有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峰、常委羅冠聰。

根據香港01直播,估計截至活動結束為止,足球場內都站滿人,雖不如去年擁擠,但也有數百人。直至活動結束為止,警方都沒有強制驅離悼念民眾,活動和平落幕。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立場新聞報導,支聯會主席在晚上八點半左右發表總結致辭,表示「人民不會忘記」,將「為生命抗爭到底。」網上直播呼籲同唱《民主會戰勝歸來》。最後,他以香爐(化寶桶)焚燒「平反六四」悼念簽名冊,晚會正式結束。

據香港電台報導,李卓人此前已經表示,今晚無論如何都會進入維園點燃燭光,也強調世界都在關注支聯會是否仍有進入維園悼念的自由。此外,李卓人也發出呼籲,希望市民可以自發「遍地開花」,在各地自行點燭光悼念,並在像徵1989的晚上8點09分默哀一分鐘。

警方在旺角用胡椒噴霧驅散人群

據“蘋果日報”等港媒報導,目測維園約有上萬民眾聚集,場面非常擁擠。此外,在西營盤、旺角、尖沙嘴、觀塘、黃埔、屯門、沙田等區也有悼念活動。

據路透社援引目擊者稱,在旺角,有民眾與警方發生衝突,港警使用胡椒噴霧驅散人群。路透社還引述香港警方通報,稱部分在旺角試圖堵路的示威者遭警方拘捕。

在台港人自發點蠟燭

在台灣開餐廳的香港人鍾慧沁聽聞台灣民間團體沒有要辦大活動,就自發性的在網上號召民眾到自由廣場集結,拿蠟燭悼念。

台灣自由廣場牌樓前,大約有三百到五百人到場響應。有民眾在地上以蠟燭排出「自由」、「六四」等字樣。

知名詞曲創作人林夕週四當晚也出現在台北自由廣場六四悼念活動現場。他接受記者採訪時,對香港紀念六四的現況做了評論:「不是維園今年31年以後沒有了,它最荒謬跟香港大崩壞的一個點是,問題不在我們想不想去,問題的荒謬,更嚴重在於,他的政治意義是,為什麼不能去? 」對於近日剛通過的國安法,與當天剛通過的國歌法,林夕也評論道,國歌法是一個很抽象的法​​律,說唱國歌時要莊重,「但我走音怎麼辦? 我打噴涕怎麼辦? 要是林鄭月娥唱國歌時打了個噴涕,是不是就不莊重了? 不會,因為她是林鄭月娥。」
現場記者問他,如果遇到習近平想對習近平說什麼?他說:「我會說,做皇帝夢的人沒幾個人有好下場的,看看秦始皇吧好不好?」

剛到台灣重開銅鑼灣書店的香港書商林榮基也出現在現場。他說,反思六四的時候,光喊「打倒共產黨」是不足夠的,更該擔心的是如果共產黨垮台,後面會是什麼政權接手?他說: 「我不擔心共產黨垮不垮台,他早晚會垮台,讓他們共產黨自己去擔心。我可以保證,我們應該擔心共產黨垮台會不會有新的政權跟共產黨一樣,這個才是真正的問題。」

38歲的北京人孟小姐嫁來台灣已經三年,帶著四個月大的嬰兒來到現場。她告訴德國之聲,六四跟每個人都有關,「既然這個孩子來到地球上,希望我們這些成年人可以給他更好的世界。」另一名25歲的香港在台留學青年舉著自製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護貝卡安靜參加默哀。他說,在他看來,紀念六四跟紀念反送中同樣,都是紀念受到強權壓迫的人,紀念抗爭的歷程。另一名16歲的台灣女高中生原本靜默參加活動,接受德國之聲訪問,一說話就不禁流下淚來。她說自己從去年開始就有透過Instagram關注反送中情況,放學後來到這裡,「覺得怎麼隔著一個海峽,就差這麼多。」

鍾慧沁告訴德國之聲說:「我覺得把燭光點起來這個動作很重要…燭光對香港人來說是一個symbolic action。」她說:「對我來說,這麽做除了是延續薪火之外,也是我自己想告訴香港政府與中共,即便你在香港打壓六四紀念會,我們香港人永不放棄,我們在海外也一定會把這個蠟燭點起來。」

鍾慧沁今年已經47歲,在台南開的餐廳叫做「蝸篆居」。她去年就已經有預感今年香港方很難紀念六四。她說,回想起八九六四、以及香港聲援六四的情景,她感到她那個年代的人「是被在北京參與六四學運的學生搖醒的一代,等於現在的年輕人被逃犯條例給搖醒,決定參加反送中」。現在31年過去,她感到歷史在輪迴,而昔日參加「民主歌聲獻中華」的人們現在邁入中年以後,又有幾個變得像成龍、譚詠麟那般附和中國。

她說:「對我這個中年人來說,我必須提醒自己,無論我人在香港或海外,我是有責任把薪火傳下去。」她說雖然她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但仍然想要提醒年輕人,如果不用同理心或愛支持那些中國民主自由的維權人士,等於是忘記香港仍是中國的一部分:若中國不改變,香港也無法改變。

她說:「如果我們不堅持去平反六四、並推動中國民主化,把爭取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一直堅持,那我覺得變成很多台灣年輕人會被中國的31條惠台政策吸引過去。他們會覺得六四隻是歷史,他們也有些人說,六四沒有死人。我覺得只要中國沒像德國承認納粹的錯誤,沒有為了納粹帶來世界不平而道歉,只要這個政權一直獨裁且存在,其實全世界都不安全。」

台灣隔海紀念六四

台灣總統蔡英文早上在臉書上貼出一張6月4日月曆,並且寫道:「在地球上其他地方,每一分鐘就有60秒過去。可是在中國,每一年卻只有364個日子,有一天被遺忘掉了。」她也在該貼文中期許,這世界上每一個角落、每一片土地,都不要再有消失的日子,也祝福香港。

台灣歷年來長期主辦六四紀念活動的民間團體「華人民主書院」因應防疫政策,今年不會在廣場主辦實體活動,改在線上發起連署,號召大眾用標籤#6431truth 紀念六四事件三十一週年。

華人民主書院表示,今年在線上設置紀念牆,廣邀世界各地公民紀念,意在破除地理界線、尤其是現在疫情的限制來連結,一同悼念六四、聲援中國人權。

六四31週年/港支聯會照常舉辦六四燭光晚會 警方未阻止

2020/06/04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4日電)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今晚不理會警方反對,照往年作法在港島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六四」燭光晚會,現場吸引大批市民入園參加,並高喊「平反六四」與反送中運動等口號。

香港警方先前以防疫措施限制8人以上聚集為由,禁止支聯會今晚集會。但支聯會不予理會,主席李卓人晚上率領多人直接走進維園。

今晚8時,李卓人宣布晚會開始,先後播放「六四」歌曲、「天安門母親」成員的講話;時間來到設定的8時09分,現場民眾一齊默哀1分鐘。

李卓人其後讀出大會宣言,重申「平反六四」、「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等立埸;他在大會上也批評北京方面制定「港版國安法」,損害香港的人權自由。

在儀式進行期間,參加的市民手持白色蠟燭,一起高喊「平反六四」等口號。

此外,今晚的集會加入了「反送中」運動因素,不少人在儀式舉行期間高呼「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和「時代革命,光復香港」等口號,聲量比「平反六四」的口號還要大。

集會結束後,一批示威者沒有離開,聚集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外面,繼續高喊「反送中」口號。

雖然警方已禁止這次集會,但至活動結束,警方並未阻止或介入。不過,港警今晚在銅鑼灣一帶派出大批警力戒備。(編輯:林克倫/邱國強)1090604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4日晚間不理會警方反對,照往年作法在港島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六四」燭光晚會。圖為與會者手持蠟燭悼念六四遇難者。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攝 109年6月4日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4日晚間不理會警方反對,照往年作法在港島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六四」燭光晚會。圖為與會者手持蠟燭悼念六四遇難者。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攝 109年6月4日

港人不理會當局禁制 參加六四燭光晚會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4日電)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今晚不理會警方反對,多名核心成員走進維多利亞公園,準備主持「六四」燭光晚會,有大批市民入園參加。

警方此前以防疫措施限制8人以上聚集為由,禁止支聯會今晚的集會。但支聯會不予理會,主席李卓人晚上率領不多於8人走進維園,坐在球埸上。

李卓人說,晚上8時,他們會準時舉行悼念「六四」儀式;他還帶領各人高呼「追究屠城責任」、「平反之四」口號。

大批市民也未理會警方的禁制,晚上陸續進入維園準備參加晚會。

相對過往,今年的燭光晚會滲入了「反送中」運動因素,很多入園的市民沿途高喊「反送中」口號,包括「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時代革命,光復香港」等,還有人高舉美國旗幟。

警方在現場設立了很多擴音器,不斷告訴入園市民,今晚的集會是違法的。但截至晚上7時15分,警方還沒有採取行動。(編輯:林克倫)1090604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4日晚間不理會警方反對,多名核心成員走進維多利亞公園準備主持「六四」燭光晚會。圖為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左3)與成員參加晚會。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攝 109年6月4日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4日晚間不理會警方反對,多名核心成員走進維多利亞公園準備主持「六四」燭光晚會。圖為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左3)與成員參加晚會。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攝 109年6月4日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4日晚間不理會警方反對,多名核心成員走進維多利亞公園準備主持「六四」燭光晚會。圖為現場有高中生手持蠟燭靜坐悼念。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攝 109年6月4日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4日晚間不理會警方反對,多名核心成員走進維多利亞公園準備主持「六四」燭光晚會。圖為現場有高中生手持蠟燭靜坐悼念。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攝 109年6月4日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