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1

(中央社首爾31日綜合外電報導)韓國疾病管理廳(KDCA)今天表示,迄今共有83人在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後死亡,死者多半是老年人。這些死亡案例引發公眾對流感疫苗安全性的擔憂。
韓聯社報導,韓國疾病管理廳表示,死者中有72人與流感疫苗接種的關係甚微,其他11起目前正在調查。死者的年齡層分布,以70至79歲最多有37人、其次是80至89歲的34人、接下來是60歲以下的8人,60至69歲則有4人。
韓國衛生當局一再表示,目前尚未發現流感疫苗與死亡的直接關係,並呼籲民眾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之際,於冬季來臨前接種流感疫苗。
部分流感疫苗玻璃瓶在配送過程中暴露在室溫下,導致公眾對流感疫苗的安全性更加擔憂。然而,當局表示,安全性沒有問題。
流感疫苗是韓國免費接種計畫的一部分,約有1900萬人具有接種資格,包括青少年及年長公民,迄今已有逾1150萬人接受免費流感疫苗注射,接種率為60.9%。
一般而言,韓國流感季節於11月底至12月間到來。考量到流感疫苗接種後約要兩週才會產生抗體,專家建議人們在11月中旬前接種疫苗。(譯者:陳正健/核稿:劉淑琴)1091031
時事大家談:從韓國流感疫苗事件看迷思和事實
2020年10月31日 美國之音 葉凡
韓國10月中開始廣泛接種流感疫苗以來,至少有71人死亡。截至10月26號,台灣也出現了76例接種流感疫苗後的不良反應和4例死亡。韓國和台灣衛生官員都表示,嚴重不良反應不一定和打疫苗有關,可能只是兩者發生時間剛好相近。
韓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鄭銀敬說,“沒發現這些死亡事件與疫苗有直接聯繫”;台灣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也表示,死亡和不良反應和疫苗關聯性很低。
為減輕醫療系統同時應對新冠疫情和冬季流感的負擔,韓國今年擴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計劃為大約1900萬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免費接種。9月底啟動計劃時,發現大約500萬劑免費疫苗配送過程中沒有按照規範全程冷藏,因而暫停三週。10月初又因為發現污染,召回60萬劑流感疫苗。
喬治城大學流行病專家劉成龍指出,流感疫苗不是新疫苗,已經在各個不同國家打了很多年了,所以這些產品相對來說是很成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已經得到很多驗證。但是,他說,溫度失控和污染可能引起嚴重過敏反應。
他說:“韓國這個例子冷鏈出現了問題,疫苗的話通常為了保證活性,一直需要冷藏的過程,所以如果中間冷鏈出現了問題的話,就有可能影響到疫苗的效果,甚至可以誘發一些不良的反應。另外,如果像他們報導的,如果出現感染的話,這個問題就會更加嚴重。因為如果不同的物質進入到疫苗裡面,有一些人可能對這些污染物質產生嚴重過敏反應。”
不過,劉成龍說,最後結論還有待韓國政府進行調查澄清。
數據顯示,流感疫苗可以把患病風險降低40%-60%。美國疾控中心(CDC)估計,每100萬劑疫苗出現1.31例過敏反應,死亡人數就更低。韓國的數字似乎高一點,路透社報導,每年至少有3000名韓國人死於流感疫苗。
劉成龍說,如果有幾億人接種的話,不良反應的絕對人數可能是蠻高的,但是,在評價疫苗安全性更多要看相對數字,百萬分之1.31這個比例是相當的低的。
韓國接種流感後出現死亡事件後,新加坡發出呼籲,暫時停止接種兩種流感疫苗。不過,韓國和台灣衛生官員呼籲民眾繼續接種。
劉成龍說,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經過考驗的,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下,打流感疫苗顯得更加必要。不過他指出,衛生部門在冷藏和防污染方面要嚴格把關。
他說:“考慮到流感疫苗對防治流感本身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在各個國家的研究都表明這是一個成本效應非常顯著的這樣一個做法,所以的話,醫生還是應當鼓勵民眾繼續接種流感疫苗。與此同時,考慮到這個問題已經出現了在韓國,在台灣,所以其他國家在接種的時候,對這個疫苗質量應當加強把關,比如說要盡可能地排除疫苗污染的情況,疫苗儲存運輸的情況,都要保證在冷鏈的狀況下進行。”
另外,喬治城大學流行病專家劉成龍告誡說,要對接種人群進行篩查,有幾類人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
他說,第一類是有活動性疾病的人,比如正在生病的人,不管是傳染病還是慢性病。第二類是對蛋白質和疫苗中添加劑過敏的人。第三類是有基礎性疾病的人,尤其是一些有嚴重心髒病、肝髒病、腎髒病,和腦部疾病的人,比如癲癇。劉成龍解釋說,因為疫苗的作用機制就是通過病毒的抗原,促使我們通過免疫系統來產生抗體。對於有嚴重疾病的人來說,這個免疫反應生成的過程有可能使疾病更加嚴重,甚至可以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