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成紀念廣場完成簽約 預計1年內完工,張富美當面批管中閔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02/18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與台灣大學簽訂捐贈契約,簽約1年內將完成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的興建。右為台大校長管中閔。(台大學生會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 109年2月18日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與台灣大學簽訂捐贈契約,簽約1年內將完成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的興建。右為台大校長管中閔。(台大學生會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 109年2月18日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8日電)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與台灣大學簽訂捐贈契約,簽約1年內將完成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的興建,基金會希望藉此讓大家了解台灣民主化的艱難歷程與犧牲。

台灣大學學生會今天新聞稿指出,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始於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台大師生與社會大眾的倡議,基金會於2011年發函台大「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碑」但未獲回應,直到2014年台大校務會議終同意「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命名,2015年通過廣場命名與立碑案,2017年替陳文成廣場設立牌。

台大學生會提到,台大於2018年至2019年陸續完成工作會議與細部審查並進行經費確認,前校長楊泮池曾承諾台大負責一半經費,但現任校長管中閔卻表示,「這是Political Sensitive(政治敏感)的事情」,由學校出資或募款會引起爭議,最後由陳文成基金會負責募款廣場全部經費新台幣1200萬元。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歷經多年漫長波折後,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與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於17日共同簽訂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捐贈契約,並議定於簽約1年內完成廣場興建。楊黃美幸也表示,希望藉此讓大家了解台灣民主化的艱難歷程,並喚起大家的意識。

台大學生會認為,陳文成事件並非只是「政治敏感」的事,而是過去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許多台灣人追求自由卻被迫流亡他鄉與面對生命威脅的悲劇縮影;紀念陳文成事件是記得自由的可貴,也是記得民主的未竟:真相尚未公開、公義尚未到來,透過紀念廣場興建,一起追求公義、捍衛民主。(編輯:葉俐緯)1090218

「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捐贈簽約,張富美批管中閔:當初答應又翻臉

民報 林冠妙/綜合報導 2020-02-18

經過多年奔走呼籲,2015年台大校務會議終於通過,將陳文成陳屍地點(圖資系館旁廣場)命名為「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與立碑案,由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負責籌募廣場的全部經費1200萬,基金會昨天正式與台大簽署捐贈契約,一年內須完工,基金會董事、當年的「海外黑名單」張富美在簽約儀式上對台大校長管中閔說「當初答應我們的,你都答應了又翻臉⋯⋯我有hurt。」

陳文成畢業於台大數學系,在美國深造時同時關心台灣民主運動,積極為美麗島雜誌募款,支持黨外運動,並抗議中國國民黨迫害人權,1981年,陳文成帶著妻兒回到台灣探望親人,但一回到台灣,7月2日就被警總從家中帶走,之後毫無音訊,隔天清晨被人發現陳屍在台大研究生圖書館旁的空地。

楊泮池允台大負責一半經費 管中閔以政治敏感拒絕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台大師生與社會大眾多年奔走倡議,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2011年基金會發函台大設碑,未獲回應,2012年學生在校務會議中提案被送校史館研議後無下文,2014年台大學生會提案,2015年校務會議正式通過廣場的命名與與立碑案,2016年宣布廣場競圖獲選名單,2017年時任校長楊泮池親臨立牌,同年12月25日全案通過公聽會。

但2018年,時任代理校長郭大維交議,將廣場的規劃設立案,「建議另組專案小組討論」,引起「廣場生變」的質疑與批評,最後終在學生團體的抗議與學生代表的發言下,代理校長將本案撤回,2018年至2019年,本案陸續完成工作會議與細部審查,

「臺大學生會NTUSA」透過粉專表示,楊泮池曾在校務會議承諾,台大負責一半的經費,但管中閔上任後卻表示,「這是一個⋯Political Sensitive(政治敏感)」,由學校出資或募款,會引起爭議,連協助宣傳基金會的募款都拒絕,所以最後由陳文成基金會負責籌募廣場全部的經費1200萬,2019年年10月正式發布,12月就達標,並與校方進行捐贈合約的協商,終於在今年2月完成簽約。

紀念陳文成事件 記得自由的可貴、民主的未竟

學生會指出,「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興建的倡議過程一波三折,正如當年的反對運動,面對的是公權力的恣意—以「政治敏感」的藉口,行遺忘與忽視之實,「我們都傷害很重,只是我們沒有出來講」。

學生會強調,陳文成事件並非只是一件「政治敏感」的事,而是過去國民黨威權統治下,許多台灣人追求自由,卻被迫只能在流亡他鄉與面對生命威脅之間選擇的悲劇縮影。而在紀念廣場興建的倡議過程中,也看到威權體制的遺緒如何持續留存於當今的民主社會:面對公權力,當年的受害者不斷付出時間與拼命,求的只是公義,卻還是被視為「政治敏感」、被刻意的迴避與遺忘。

學生會重申,紀念陳文成事件,是記得自由的可貴,也是記得民主的未竟:真相尚未公開、公義尚未到來。透過紀念廣場的興建,我們對抗遺忘,拒絕以政治的修辭迴避,而是選擇做出價值判斷:追求公義、捍衛民主。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