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川普還是拜登?美國台裔選民這麼說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年11月1日 美國之音 鍾辰芳

華盛頓— 再過幾天就是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台裔想支持哪一位候選人?他們關心的議題是什麼?什麼是影響他們做決定的因素?美國之音通過電話和書面方式採訪了十三位有投票權的台裔美國人,希望了解他們的投票意向和看法。

在這13名台裔美國公民中,支持或傾向支持特朗普的共有7人,佔全部受訪者54%;支持拜登者共有3人,佔全部受訪者23%;尚未決定投誰的共3位,其中1位已表示不會投票,佔全部受訪者23%。

由於疫情的影響,有些選民已透過提前投票或郵寄投票完成投票。在受訪者不願具名的情況下,美國之音以姓氏、居住地區、行業或其他方式來描述這些散居各州的台裔選民。(另註:中文采訪中台美人皆以“川普”稱呼特朗普。)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住在舊金山灣區的陳太太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今年是她第一次投票,因為她原本對政治並不熱衷,而且經常在秋天返台照顧家人而不在美國,今年因疫情之故沒有返台,兩星期前已經透過郵寄選票完成投票。

她說,當特朗普第一次宣布參選總統時她就“很討厭他”,認為他“沒有領袖風格”、“亂說話”,“到處惹事生非”,到一個月前她仍然持這種看法,不過後來她卻把自己第一張選票投給了特朗普。

“我不敢對家人說。”陳太太說,她不敢告訴家人投給特朗普,因為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子女都不喜歡他,認為他“沒有社會正義、亂說話、不認錯、對少數族裔不公平”,她自己對特朗普其他政策不是那麼在意,卻非常關心他的外交政策。

陳太太說,“民主黨外交比較弱,尤其這幾年中國共產黨崛起,它是很可怕的政權”,但和拜登比起來,特朗普對中共的態度要強硬的多,“中共滲透全世界非常嚴重,這點非常重要”,但她的家人對此並不了解,讓她感到十分無奈。

來美國已30多年的陳太太說,她是在小孩長大後才開始注意政治,返台時看台灣政論節目才了解中共對全世界的嚴重威脅,但她也不喜歡特朗普,認為他對疫情處理的“很糟糕”,而且“不戴口罩,我行我素”,對於是否要投票給特朗普“心情非常糾結”,但最後讓她決定把票投給特朗普的理由有兩個。

第一是他對中共政策強硬。陳太太說,特朗普對中國嚴重的“紅色滲透”採取具體行動並認真執行,“如果讓中國繼續滲透,美國的民主將岌岌可危”;第二是因為她來自台灣,關心台灣前途,“台灣的體制接近美國的民主自由,與大陸不同”,但在辯論時民主黨卻不談中國政策,只是蜻蜓點水的輕輕帶過,“賀錦麗(卡瑪拉·哈里斯中文名)甚至還說習近平比特朗普更好,這簡直ridiculous(荒謬)!”

她說,雖然她不喜歡特朗普,認為他自戀、自大,在全世界得罪人,“但比起共產黨為惡,在世界歷史上看到共產黨的思想恐怖”,尤其習近平接班後與鄧小平的方向背道而馳,走回毛澤東的老路,“把百姓壓得更死”,沒有宗教自由、言論自由,這些都讓她可以忽略特朗普的人格特質和其他缺點,但在深入了解事情后她“有不得不支持特朗普的理由”,因為“不能讓中共破壞民主制度”。

和陳太太一樣,住在紐約州的Liao先生也對應該選誰感到糾結。他對美國之音表示,他對於應該投票給誰正“陷入兩難”。

“一方面,我無法等待那個自戀且自負的特朗普被踢出白宮,並且因他所有不當行為被起訴,例如為性付錢給女性、違反薪資規定及稅務詐欺等等。但另一方面,拜登肯定至少會推翻所有特朗普政府所作的,在技術、軍事等各方面圍堵中國的事,”Liao先生說。

一位還沒投票的弗吉尼亞州台裔公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她的丈夫和周遭親友大部分都支持拜登,認為拜登的政策對移民比較友善,她個人沒有政治立場,“原來也準備投票給拜登,希望美國總統能換人做做看”,但後來傳出拜登及家人可能涉及的一些問題後讓她改變想法,目前傾向支持特朗普。

她說,她一位友人批評特朗普“不尊重女性、狂妄自大、才疏學淺”,但她卻認為特朗普是“大砲型”個性,有話直說,不拐彎抹角,“message(信息)清楚”,而且“會做事、有行動力”,不像許多“經過律師訓練”出身的政治人物,例如2016年選總統的希拉里·克林頓,只會用“華麗的詞藻”,“一句話轉來轉去,似是而非”,雖然他們都算是“精英分子”,但“書讀得好不一定會做事。”

“領導人必須帶領國家move forward(向前邁進)而不是原地踏步。”這位女士說,特朗普是“行動派”,不像民主黨只是提出美麗的政見,“答應給你一座玫瑰花園卻只給你一朵玫瑰)。”

這位從事房地產業的女士也質疑自1973年即當選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而開始從政的拜登,“47年的政客做了什麼?”她認為,特朗普第一任還做不出什麼成績,因為這四年都在摸索,後面四年才能有作為。不過她也說,由於自己的立場與周遭親友不同,她與娘家人及其他親友都不談選舉,和丈夫也盡量避免提及特朗普或拜登,“免得吵架”。

關於特朗普或拜登對台灣或中國的政策,來美國已數十年的這位女士說,她對此沒有特定立場,因為無論哪一個總統或政黨執政,必定都會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主,“美國要做世界老大,選誰都沒差”。

一位馬里蘭州男性居民告訴美國之音,亞裔移民由於在美國屬於少數族裔,一般立場會比較偏向民主黨,不過在這次特朗普和拜登的選戰中,自己是一個“單一議題選民”(single issue voter),還是會因為“誰支持台灣就支持誰”。

“ 中國在台海的表現以及習近平的強人政權不可臆測,心裡會有一種焦慮感。”這位第一代移民說,他的下一代子女有不同想法,由於“看不到問題的急迫性,不知道這次選舉和下一次選舉不同,(總統)換了人台灣也不見得危險”,但是他父母、家人都在台灣,台灣的安全對自己來說是一個“有急迫性”的議題。

不過從事電腦工作的這位男士也表示,雖然他和在美國出生的下一代“在方向上有極大差異”,但父母不能阻止子女做出他們的選擇。

雖然有人對於應該投票給誰感到糾結,不過也有人早就心意已定。

住在密蘇里州的Grace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她兩週前收到郵寄選票後就馬上就去投票,因為“我對這次還蠻期待的,我很希望趕快把特朗普換下來”,“特朗普不要連任就是我現在的心情”,她也希望“以後四年不要看到他的新聞。”

Grace說,她對政治不感興趣也沒研究,雖然她並不喜歡拜登,“也沒看到他有什麼大作為或好的政策”,不過她認為“至少他在疫情方面我覺得他會做得比川普好,戴口罩什麼的”,現在她“只想把川普換下來,然後再看看拜登可以做什麼事。”

她說,她的想法不見得與台灣的人一樣,不過她自己身邊大部分的人看法都和她類似,雖然也有一些人支持特朗普,但大家都會盡量避免談政治。

住在新澤西的林先生簡短地表示,雖然他已經收到郵寄選票,但他還沒有決定投給誰,“因為兩位候選人都有他們的問題。”

1980年代來美國唸書後即留下來工作、生活的陳先生告訴美國之音,他很早就投了阿拉巴馬州的不在籍票,他們家4票都是投給特朗普,“最主要是看到特朗普是難得的’說到做到’的總統,而且三年內讓超過1千萬人離開social welfare(社會福利),尤其是他的團隊對台灣的安全特別重視。”

目前人在台灣的紐約居民鄭先生說,他不會去做不在籍投票,“選特朗普雖然粗魯,疫情難免其責,但拜登跟中共企業的關係不說明也撇不清,團隊和個人反應都不正常,投不下去。”

另一位已經提前投票的紐約居民許先生也對美國之音說,他選擇特朗普,因為“基本上他實現2016年競選承諾,設法增強美國國力,同時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

許先生還說,他紐約朋友黃先生也投票給特朗普,因為他“讚賞特朗普以一人之力跑競選行程、接近民眾”,而拜登卻是“全民主黨為他一人。”

住在華盛頓近郊的Kare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她已經提前到投票箱把票投給拜登,因為她認為特朗普把美國“搞得亂七八糟”,她四年前投票給克林頓,也是因為“不喜歡特朗普講話時用的高傲和歧視字眼,非常不尊重女性、非常不尊重弱勢”,她認為特朗普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利益商人主義者”,不是一個能領導國家的人。

她說,雖然特朗普說要讓美國強大,經濟要更好,移民政策要限制,不然會拖垮美國福利制度,“這些都是實在的,可是他用一個非常粗暴,而且歧視的手段跟字眼去做這些事情”,讓她非常不贊同,因為對同為少數族裔的她來說,特朗普“把白人種族主義優越感的意識提升上來,事實上對我們大多數的非白人種族是非常不好的事情。”

Karen說,今年初以來的黑人暴動醞釀已久,造成美國各地治安很差,“雖然我們都不鼓勵暴動,但是當警察的公權力不能為弱勢伸張的時候,他們用公權力反而去欺凌弱勢的時候,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此外,她也認為特朗普沒有做好防疫,忽視生命,也讓她對特朗普更加反感,也讓她更懷念奧巴馬總統對族群平等、社會和平的重視。

來美國近30年的Karen說,特朗普要讓美國經濟強大,對中國發起貿易戰,“這樣做也是對的”,但是從防疫、黑人暴動讓她對特朗普反感增加後她就決定要選拜登,“但你說拜登有多好也不見得”,問題是民主制度就如此,“我們只有兩個人可以選擇”,“反正誰都好我就是不要他。”

雖然特朗普政府採取許多支持台灣的作為,不過Karen說,特朗普“只是把台灣當作美中對抗的棋子”,支持台灣也只是為了要台灣買美國的武器,她希望台灣要客觀、理智、冷靜,不要太早選邊站,不要“當別人的馬前卒”,也不要捲入戰爭,中國大陸的經濟對台灣有幫助,台灣不要一味的反中,“太早的選邊很可能會被犧牲掉。”

住在馬里蘭州的曾女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她已經票投特朗普,主要原因是特朗普的“政策正確、保守、反共”,在台灣有家人的她認為應該支持特朗普而非“親共”的拜登和他的競選搭檔卡瑪拉·哈里斯,因為他們當選後將“出賣台灣”。

“台灣是最後的民主堡壘,”說到這裡曾女士停了幾秒,接著表示自己“有點激動”,但她認為無論是否有家人在台灣,她都希望來自台灣的選民“應該要堅守陣線,一定要反共。”

“我們反共並不是要否定中華文化,主要是因為它的共產主義的關係,希望中國人民能夠覺醒,知道他們現在正在這個制度下是錯的,因為他們完全沒有自由思考的能力,完全是受到他們的共產主義的影響,洗腦的非常嚴重。”

曾女士說,去年10月曾經去中國旅遊,見到街上的標語、導遊的講話都是說共產黨的好,生活看似富足,表面也光鮮亮麗,但“文化和其他方面並沒有跟上應該有的水平”,而且在“以黨為傲”、“保持初心,為黨服務”的標語都已深植人心之下,中國人民覺得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不需要去關心政治或要求改變。

來美30年、自稱是土生土長台灣人的曾女士說,她希望特朗普能連任,“如果這次特朗普沒有成功的話,我覺得以後要滅中共就很難了,因為這次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她說,她天天都為特朗普能否連任感到焦慮,因為特朗普採取的很多步驟,例如貿易戰,都是要解決以往的不公平待遇,

同樣住在馬里蘭州的約翰則是對美國之音表示,他支持拜登,“理由蠻簡單,因為我覺得最近美國的生活比較不平靜,我們現任的總統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波動,我們希望能夠回到原來平靜的生活,對種族方面的爭議也減少,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約翰說,他認為現在各不同陣營為了選舉而在操弄各種議題,例如疫情和種族爭議,原本都是單純的議題,但卻被用來操作不同族群的對立,造成民眾生活受到很多影響,他認為“可能拜登比較更適合,能夠把我們帶回比較normal的life(正常的生活)。”

住在美國30多年,目前在人在台北的林女士告訴美國之音,過去她非常討厭特朗普,但現在看拜登“實在太可怕了”。

她說,台灣是亞洲地區“唯一大部分支持特朗普的國家。沒辦法,中國威脅是生死問題。”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