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2日電)輝能執行長楊思枏宣布在法國投資設廠時稱,「我們不再是一間台灣公司」,引發議論。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表示,已和輝能聯絡,原意為「不僅僅是台灣公司」,只差兩字但語意相反,應是媒體引述錯誤。
對此,輝能今天嚴正澄清指出,近日媒體報導有關輝能科技執行長在訪談中曾提及輝能將「不再是台灣公司」 ,此消息為媒體誤植,非執行長所言;執行長訪談原文為:「輝能未來將不僅是一家台灣公司,更必須是國際企業」。
路透社報導,輝能今天宣布,將於2030年之前在法國北部港口城市敦克爾克(Dunkirk)投資52億歐元(約新台幣1743億元)興建一座新的超級工廠,這是輝能在海外第一家、也是最大的工廠。
由於台灣是美中關係緊張的焦點,輝能的目標是在海外設立基地,以確保能夠維持長久營運。報導指出,輝能創辦人兼執行長楊思枏宣布這筆投資時告訴記者:「由於政治議題,董事會不想在那裡(台灣)擴張太多產能。我們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
對此,王美花下午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稍早已和楊思枏聯絡,對方的意思是,輝能不僅僅是台灣公司,也要布局國際;她指出,「不僅僅是台灣公司」和「不是台灣公司」雖然只差兩個字,但意思完全相反,應是媒體報導引述錯誤。
王美花表示,輝能認為台灣是研發生產電池「非常好的一個生態系」,但因電池有接近客戶特性的需求,因此才去歐洲以達成國際布局目標。
此外,輝能今天在官網發布聲明指出,「輝能不僅僅只是台灣公司」,輝能在桃園科學園區投資新台幣42億元建置全球第一座1-2GWh的固態鋰陶瓷電池超級工廠,並以台灣為起點,複製台灣產能到海外,法國是海外的第一站。
路透於5月11日發自巴黎的報導,標題為Taiwanese battery maker ProLogium eyes overseas base in France,內文引用楊思枏發言寫道:We are not a Taiwanese company anymore。(編輯:林克倫)1120512
輝能赴法國設廠 執行長楊思枏:我們不再是台灣公司
(中央社巴黎11日綜合外電報導)台灣固態電池公司輝能科技高階主管表示,輝能的目標是透過在法國的大筆新投資,於台灣以外的地方紮根,並希望上市籌資,協助擴張。
路透社報導,輝能今天宣布,將在2030年之前於法國北部港口城市敦克爾克(Dunkirk)投資52億歐元(約新台幣1743億元)興建一座新的超級工廠,這是輝能在海外第一家、也是最大的工廠。
由於台灣是美中關係緊張的焦點,輝能的目標是在海外設立基地,以確保能夠維持長久營運。
輝能創辦人兼執行長楊思枏宣布這筆投資時告訴記者:「由於政治議題,董事會不想在那裡(台灣)擴張太多產能。我們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
他說,「我們希望根據市場情況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同時為敦克爾克廠籌集資金。
國際發展執行副總諾曼德(Gilles Normand)也表示,德國汽車製造商賓士(Mercedes Benz Group AG)和越南集團Vinfast已經入股,歡迎其他測試公司技術的客戶跟進。
諾曼德說,投資法國不僅是為了建立一座海外生產中心,輝能也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建立設施,採購原料和從事研發活動。
他說:「我們真的是從台灣、從最初的城市複製公司,部分轉移到歐洲。」
法國廠將於2026年底開始營運,隔年實現大規模量產,特別要生產新型固態電池;一般認為,這種電池比電動車常用的鋰離子電池更強大、更安全、充電也更快。(譯者:陳昱婷/核稿:曾依璇)11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