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0日電)秦剛接任中國外長後,隨即傳出發言人趙立堅調往邊界與海洋事務司任副司長,引「拔牙」猜疑。有分析稱趙立堅失勢不等同戰狼外交遭否定,因為中國外交政策與風格仍由領導人習近平決定。
趙立堅被視為中國「戰狼外交」的代表人物之一,常常在公開場合發言攻擊西方國家與媒體。大量的民族主義言論使他獲得為數可觀的中國民眾擁戴,同時也引發不少的批評與爭議。
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趙立堅日前已經從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調任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此舉引起外界猜測,中國是否要放棄戰狼外交。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副編輯巴默(James Palmer)指出,這項人事異動無法認定是對戰狼外交政策的直接否定,但這無疑會被中國體制內的人解讀為「戰狼外交已經不再是通往職業生涯成功的道路」。
巴默說,從一個非常顯赫和有趣的職位轉去一個乏味、相對不重要的位置,「其實就是降職」;德國明鏡週刊駐中國記者法里恩(Georg Fahrion)形容「戰狼一號趙立堅的尖牙似乎被拔掉了」。
趙立堅的人事異動引起外界諸多猜疑,特別是在作風相對溫和的秦剛甫接任外交部長之際,更令人有想像空間。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秦剛過去在擔任外交部發言人期間,不乏以尖銳言論捍衛中國,並與記者辯論。
然而相比於經常使用挑釁性言論主動發起攻擊的趙立堅,秦剛被視為在講話時更加謹慎和有分寸,在嚴肅政治議題外也更加溫和。疫情期間,他也鮮有如同趙立堅一般針對疫情的爭議性發言。
自由亞洲電台(RFA)引述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所長王天成分析,中國的戰狼外交策略並不會因外交部人事變動而有所改變。
他說:「中國的外交政策是不是轉向,不是由外交部長說了算的,中國的外交政策是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來決定它的風格和走向。」
王天成進一步指出,趙立堅失勢的原因和他妻子湯天如的發言有關。
據公開資訊,在2022年上海封城期間,湯天如在個人微博連續發布赴德國旅遊的照片,引發眾怒;同年12月,在中國全面鬆綁管制造成疫情大流行之際,疑似在微博上發布貼文抱怨「買不到藥」,雖然隨後就刪除文章,仍然引發議論。
旅美政治學者王軍濤同樣認為趙立堅職務變動是受他妻子的「不當言論」影響。但他對於中國未來外交路線調整的看法則有不同。他認為趙立堅卸任發言人可能暗示中國強硬的戰狼外交政策會有鬆動。
美國之音引述布魯金斯研究所中國和亞洲問題學者何瑞安(Ryan Hass)分析,把趙立堅調離發言人的職務,有助於為秦剛掌管的外交部奠下新基調。「因為秦剛堅稱自己不是戰狼,調走趙立堅有助於突顯這一點」。
何瑞恩在個人推特上指出,秦剛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清理趙立堅製造的外交爛攤子。秦剛將以他的領導方式降低和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在未來幾年裡的緊張關係。調走趙立堅可能是為這些努力所付的「頭期款」。
雖然趙立堅以「戰狼外交官」的身分為人所知,然而從基層科員一路做到副司長,外交資歷完整。
據公開資訊,趙立堅於1996年進入中國外交部,先後曾在外交部亞洲司、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任職。
期間曾兩度派往巴基斯坦,駐巴基斯坦時間總計約8年。2020年,調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成為外交部發言人。(編輯:吳柏緯/曹宇帆)1120110
被“拔牙”的戰狼:趙立堅不再擔任外交部發言人,中國外交要變調?
2023年1月10日 美國之音 文灝
華盛頓— 中國“戰狼外交”代表人物之一的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日前突然被調離職位,引起外界猜測懷疑中國是否要放棄攻擊式外交,在疫情爆發和經濟困難的當下緩和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中國官方沒有對外宣布或解釋趙立堅的職位調整。中國媒體“澎湃新聞”週一(1月9日)最先報導,稱根據外交部網站的信息發現趙立堅已經被調至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擔任副司長。
自從2020年2月首次以新聞發言人的身份露面國際舞台以來,趙立堅很快成為了最著名的中國“戰狼”外交官之一,常常攻擊西方國家與媒體。趙立堅的民族主義言論幫助他在中國網絡上吸引了大量簇擁,但批評他的人也不在少數。
趙立堅就任發言人時正值新冠疫情首次在中國武漢爆發。在此後接近三年的時間裡,除了為中國的“動態清零”方針辯護、批評外國防疫不力外,他還在新聞發布會和社交媒體上散播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虛假信息。他的相關發言常常成為中國網絡上討論的熱點。
趙立堅的突然調離引起了中國是否要結束戰狼外交的猜測。
“我不確定這是對戰狼外交的直接否定,但我想這無疑會被中國體制內的人解讀為戰狼外交已經不再是通往職業生涯成功的道路了,”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副主編詹姆斯·帕爾默(James Palmer)告訴美國之音。
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的信息,趙立堅被調往的邊界與海洋事務司的工作職責包括“擬訂陸地、海洋邊界相關外交政策,指導協調海洋對外工作;承擔與鄰國陸地邊界劃界、勘界和聯合檢查等管理工作;處理有關邊界涉外事務及領土、地圖、地名等涉外案件;承擔海洋劃界、共同開發等相關外交談判工作。”
與新聞司副司長的位置相比,趙立堅的新職位在官位大小上相同。但不少觀察人士認為這並非普通的轉調,而更像是貶職。
“這無異是降職,”帕爾默說。“把人從一個非常顯赫和有趣的職位轉去一個乏味、相對不重要的位置,這其實就是降職。”
美國中文媒體《華爾街電視》主持人、記者李其在推特上指出:“他的新工作只是一個名義上的職位,沒有晉升的前途,更不用說是外交部發言人這樣的風頭了。我認為他接下來的整個職業生涯被困在了這個死胡同式的工作上。”
德國《明鏡》周刊駐華記者喬治·法里恩(Georg Fahrion)直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戰狼一號趙立堅的尖牙似乎被拔掉了。”
就在趙立堅被調職不久前,中國外交部迎來了新部長秦剛。秦剛之前擔任中國駐美大使。儘管美中關係在過去幾年裡因貿易和新冠疫情等問題僵持不下,氣氛緊張,但秦剛在任期間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戰狼姿態。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和亞洲問題學者何瑞恩(Ryan Hass)認為,把趙立堅調離發言人的崗位有助於為秦剛掌管的外交部奠下新基調。
“秦外長堅稱他不是戰狼,調走趙立堅能幫助他突出這一點,”何瑞恩在推特上寫道。“秦剛花費了過去的一年半時間清理趙立堅製造出的外交爛攤子。看起來秦剛將以他的領導方向來降低和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在未來幾年裡的緊張昇溫。調走趙立堅可能是為這場努力付下的’首款’。”
現年50歲的趙立堅1996年開始在外交部工作,並曾在2009至2013年間擔任中國駐美國使館一等秘書。在2019年成為新聞司副司長前,他在巴基斯坦擔任使館參贊、公使銜參贊。
2020年2月24日,他在發言人華春瑩的介紹下首次主持記者會。“媒商高,媒緣也好”是華春瑩當時對趙立堅的評價。不過,在首場記者會上,他就批評《華爾街日報》一篇有關中國疫情的評論文章是“惡意侮辱抹黑”中國。
上任兩週後,趙立堅在自己的推特賬號上發文暗示新冠病毒是由美軍帶入武漢,並稱美國欠中國一個解釋。
疫情三年期間,他多次散佈陰謀論,質疑病毒來自美國德特里克堡。去年3月,趙立堅還引用俄羅斯的虛假信息,稱美國在全球各地設有生物實驗室、研究生化武器。
憑藉頗具攻擊性的“戰狼”外交風格,趙立堅在中國網絡上人氣高漲。光在微博上他就有多個追踪人數上萬的粉絲賬號。
但隨著中國民眾對“清零”政策的不滿加劇,趙立堅在記者會上為中國當局辯護的話語變成了網民們諷刺挖苦外交部和當局的素材。
趙立堅曾在一次記者會上對外國記者說:“疫情期間,生活在中國,你們就偷著樂吧”。去年4月上海封城期間,不少民眾因物資短缺而備受折磨。網民們用“偷著樂”來反諷中國疫情下的現實與官方描繪的美好畫面之間的落差。
網絡上的大量譏諷似乎沒有影響到趙立堅。直到發言人生涯的最後幾個月,他都保持著“戰狼”姿態。
中國11月底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白紙運動”。以年輕人為主的民眾走上街頭,手持沒有內容的白紙,表達對中國嚴格防疫政策和相關言論審查的不滿與沮喪。一名在上海抗議現場報導的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被警察拘押,但隨後被釋放。
趙立堅在事後的記者會上指責BBC記者“做出一副受害者的樣子”,並稱BBC“歪曲事實”、“把髒水潑向中方”。
趙立堅作為外交部發言人的三年幾乎和中國“動態清零”的三年完全重合。隨著這一政策走入歷史,趙立堅也走下了舞台。
隨著中國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壓力,以趙立堅為代表的“戰狼外交”或許也需要被拋棄。
“令人震驚的經濟數據、新冠爆發和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的敵意,所有這些事情基本上意味著他們沒法再沉浸於戰狼外交了,”《外交政策》的帕爾默說。“這並不是說他們真實的態度改變了。但這意味著至少在方式上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因替中國從事間諜活動,被判處4年9個月徒刑。(ODD-ADNERSEN-Pool-via-路透社)-218x150.jpg)
congress-218x150.jpg)
-218x150.jpg)
-218x15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