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7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7日綜合外電報導)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今天揭曉,美國籍的道納與法國籍的夏彭提耶兩人共享殊榮,她們都致力研究稱為CRISPR-Cas9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兩人也曾因此獲台灣的唐獎。
現年51歲的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56歲的道納(Jennifer A. Doudna),分別是第6與7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
她們加入包括1911年首位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瑪里.居禮(居禮夫人,Marie Curie)等女性得主的行列,上次化學獎頒給女性是在2018年,表彰美國化學工程師阿諾德(Frances Arnold)對酵素定向演化的研究。
夏彭提耶在研究一種常見的有害細菌時,發現了先前從未得知的分子,這是這種細菌先天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能藉由切割病毒部分的DNA使它們變得無害。
2011年她發表研究後與道納合作,重建這種細菌的基因剪刀(genetic scissors),並簡化這個工具,如此更便於使用及運用在其他的基因素材。
當時他們對基因剪刀重編碼,以便在預定位置切割任何DNA分子,因此為科學家重寫被剪斷DNA的生命密碼開創新猷。
這項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已用於大幅提高農作物的抵抗力,改變農作物的遺傳密碼,得以更完善抵抗旱災和蟲害。
這項技術也催生創新的癌症療法,許多專家並希望有一天能藉由操縱基因的方式讓遺傳性疾病可以治癒。
諾貝爾委員會說:「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能以極高精準度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帶來革命性影響,為新的癌症治療做出貢獻,有望讓治癒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真。」
根據諾貝爾獎主辦機構提供的得獎者簡歷,夏彭提耶1968年在法國奧爾日河畔於維西(Juvisy-sur-Orge)出生,1995年自巴黎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取得博士學位,目前是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Max Planck Unit for the Science of Pathogens)所長。
道納1964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1989年自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取得博士學位,目前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教授暨美國霍華休斯醫學中心(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員。
這兩位傑出科學家2016年獲唐獎生技醫藥獎時曾接受中央社專訪,其中夏彭提耶早在11、12歲的少女時期就對生物學產生莫名興趣,道納(Jennifer Doudna)也是在11、12歲時,因父親給她看了科學名著「雙螺旋」(Double Helix),開啟她日後從事科研的眼界。
夏彭提耶年輕時曾跳了多年現代舞,也彈得一手好鋼琴。她說,跳舞和彈琴都必須堅持不懈,嚴格要求紀律,科學也是一樣。不過,她的研究成果受到舉世矚目後,自由時間變成一種奢侈,「很可惜地,我已經不跳舞了,現在我投入的是科學研究」。
儘管道納早年遇見許多人對她說,女孩不能從事科學,但她表示,她的個性是如果有人說甚麼樣的事情不能做,她會更勉勵自己要擇善固執。
去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德裔美籍物理學家古德諾(John Goodenough)、英國學者惠廷安(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學者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研發鋰離子電池對人類貢獻卓著。97歲的古德諾成為諾貝爾獎最高齡得主。
諾貝爾獎得主的獎金今年將從900萬提高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00萬元)。若得主超過一位,則獎金平分或者依比例分配。
諾貝爾醫學獎5日揭曉,物理學獎昨天出爐,繼今天公布化學獎得主後,明天將公布文學獎得主,9日公布和平獎贏家,經濟學獎得主將於12日揭曉,為2020年諾貝爾頒獎季劃下句點。(譯者:曹宇帆、陳昱婷/核稿:陳彥鈞、劉學源、林治平)1091007

When #NobelPrize laureates Emmanuelle Charpentier and Jennifer Doudna investigated the immune system of a Streptococcus bacterium they discovered a molecular tool that can be used to make precise incisions in genetic material, making it possible to easily change the code of life. pic.twitter.com/LU0JEYqLNW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7, 2020
In their natural form, the CRISPR/Cas9 genetic scissors recognise DNA from viruses, but Emmanuelle Charpentier and Jennifer Doudna – awarded this year’s #NobelPrize in Chemistry – proved that they could be controlled so that they can cut any DNA molecule at a predetermined site. pic.twitter.com/zlOfyENt8V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7, 2020
2020/10/07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7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國學者夏彭提耶和美國學者道納今天榮獲諾貝爾化學獎,表彰她們開發出被稱為「基因剪刀」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是諾貝爾科學獎項首度頒給全為女性組合。
這項技術過去已多次叩關諾貝爾獎,不過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透過電話連線向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記者表示,接到通知獲獎的報喜電話依然很驚訝。
她說:「奇怪的是,我已被告知過好幾次(可能會獲獎),但當真的獲獎時,反而感到非常驚訝,而有不真實的感覺。」
她還說:「但顯然這是真的,所以我現在必須要習慣它了。」
51歲的夏彭提耶和56歲的道納(Jennifer Doudna)分別成為第6和第7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而且這是諾貝爾3項科學獎項中首度頒給全為女性組合。
夏彭提耶目前是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Max Planck Unit for the Science of Pathogens)所長。道納目前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教授暨美國霍華休斯醫學中心(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員。
夏彭提耶告訴記者,她第一優先視自己為「一位科學家」,但希望這個獎項能「向年輕女孩發出真正強大訊息」。
道納告訴美聯社,她今天清晨接到報喜電話時,感到很驚訝。
她說:「我真的是剛剛才知道,我很驚訝。我睡太熟了。」
道納又說:「我最大的希望是,利用這項技術來做善事,揭開生物學中的新奧秘並造福人類。」
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主席葛斯塔夫松(Claes Gustafsson)在聲明中表示:「這個基因工具擁有強大力量,可以影響我們所有人。不只對基礎科學帶來革命性改變,也產生創新性作物,且將開創突破性醫學治療方法。」
葛斯塔夫松說,因此如今任何基因組都能被編輯,「用來修復受損基因」。
但他警告,「這個技術擁有強大力量,意味著我們必須特別謹慎使用」。
基因編輯技術早已引發嚴重道德倫理爭議。2018年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聲稱創造出全球首見的基因編輯寶寶,他為一對雙胞胎女嬰進行DNA改造,使她們未來不會感染愛滋病毒(HIV)。
賀建奎的行為掀起全球強烈反對和譴責聲浪,專家指責這個未經考驗的程序違反倫理且可能危險,並引發所謂基因編輯寶寶的道德疑慮,也就是透過修改基因來誕生具備想要特徵的嬰兒。目前他身陷囹圄。(譯者:陳昱婷/核稿:劉學源)10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