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兄弟之爭遇到外敵時,會先合作擊退外敵之後再繼續爭,政黨正好相反,會利用外敵殲滅對手以取得內部的主導權
陳茂雄
民主社會每一成員都是主人,難以分配權力與責任,因而必須訂定遊戲規則,依規則行事就可以將衝突降到最低。對於公職候選人的產生,必須訂定初選辦法,依初選制度產生候選人,可以消除內部的糾葛。二0一八年的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代表民進黨被主流民意唾棄,只要中國國民黨依循初選制度產生候選人就可以班師回朝,可是該黨卻在初選制度下,開了後門,讓非黨員以榮譽黨員身分參加初選,更徵召不敢登記參加初選的人加入初選,內部因而大亂,讓敵人很輕易的殲滅浮出檯面的「大咖」。
二0二二年的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又大敗,二0二四年的大選,中國國民黨只要依循制度舉辦初選,就可將民進黨拉下台,想不到中國國民黨不只不依循制度產生總統候選人,還關掉初選的大門,開了徵召的後門,造成內部出現窩裡反。民進黨是否會下野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不可能敗在中國國民黨手下。
中國國民黨內部之爭,有人設計利用敵人來殲滅內部競爭的勝利者,以免自己被邊緣化,這是高明的戰術。這種由敵人來殲滅內部優勝者,民進黨也一樣出現,只是它並不是政治人物所操盤,而是綠營民眾自己的反應。二0一九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初選後,蔡英文及賴清德雖然和解(是否真的和解只有他們兩人知道),可是雙方支持民眾並沒有和解,挺賴民眾(與賴清德無關)認定二0二二年的九合一選舉,只要民進黨大獲全勝,蔡英文氣勢高漲,必定推人與賴清德爭總統候選人,就算賴清德獲勝,也會受創,因而不期待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獲勝,自己的期待當然會左右自己的投票行為。
去年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蔡英文總統辭去黨主席一職,英系也轉趨低調,蔡英文沒有那一分氣勢推人與賴清德競爭,挺賴民眾成功的以敵人的力量擊敗對手。不過最近英系逐漸「低調轉高調」,似乎有意在「後蔡英文時代」最後一搏,包括英系的台北市議員吳沛憶積極爭取參選中正萬華區立委,另英系的台東立委劉櫂豪雖然在初選落敗,最近卻表態「參選仍是選項」。
中國國民黨可以想到的策略,民進黨當然也不會陌生,英系人士很清楚,賴清德當選總統,民進黨就掌控在賴系手中,英系被邊緣化是必然的,若是賴清德被擊敗,英系就繼續主導民進黨,他們希望甚麼結局,大家心裡有數,只是他們無力改變大局,一則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早已產生,不會出現變數,一則賴系已掌握黨機器,英系變不出把戲。
這是耐人尋味的事,當兄弟因財產之爭而出現內鬥時,若遇到外敵,往往會先合作擊退外敵之後再繼續內鬥,政黨正好相反,會利用外敵殲滅內部的對手以取得內部的主導權,以免被邊緣化。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2023/6/3(台灣時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