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10

(中央社莫斯科9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蒲亭今天參觀一場展覽時,將自己下令入侵烏克蘭的行動,與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8世紀對戰瑞典時征服波羅的海沿岸的歷史相提並論。
法新社報導,蒲亭(Vladimir Putin)在莫斯科參觀一場紀念沙皇彼得大帝350週年冥誕的展覽後,對一群年輕企業家說:「在大家印象中,他和瑞典打仗是為了奪取某樣東西。他不是奪取,是把東西拿回來。」
蒲亭說,彼得大帝建立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並宣布這座城市為俄國首都時,「歐洲沒有一國承認這片領土屬於俄國」。
他表示:「每個人都認為這是瑞典的一部分,但從遠古時期開始,斯拉夫人和芬蘭-烏戈爾語系的人就一起在那裡生活。」
蒲亭說,「我們也有責任奪回(土地)並壯大」,顯然指涉俄羅斯目前對烏克蘭的攻擊。
他還說:「沒錯,在我國歷史上,我們曾有被迫撤退的時刻,但都是為了恢復力量並繼續前進。」
俄國在1700年到1721年的北方大戰(Great Northern War)中打敗瑞典,自此稱霸波羅的海,並成為歐洲事務的重要參與者。
但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目前因侵略烏克蘭一事而破裂,莫斯科當局正淡化彼得大帝與歐洲的密切關係,強調他在擴張俄國領土中所扮演的角色。(譯者:李佩珊/核稿:曾依璇)1110610
評論家:蒲亭為征服侵烏 不滿北約東擴只是幌子
(中央社倫敦10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蒲亭將自己比作18世紀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認為攻打烏克蘭只是在拿回俄國原本的土地。評論家指出,這證明了他對北約東擴、不滿西方等抱怨不過是傳統征服戰的幌子。
俄國在1700年至1721年的北方大戰(Great Northern War)中打敗瑞典,自此稱霸波羅的海,並成為歐洲事務的重要參與者。
蒲亭(Vladimir Putin)昨天在莫斯科參觀紀念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的一場展覽後表示:「彼得大帝發動長達21年的北方大戰,他看似與瑞典交戰,從他們那裡奪走一些東西。其實他什麼也沒奪取,而是把原本屬於俄國的東西拿回來。」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在俄羅斯數月來否認在烏克蘭的行動是帝國野心驅使後,蒲亭似乎接受了這個使命,將俄國目前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與彼得大帝當年的戰爭相提並論。
已掌權23年的蒲亭藉由提出一種歷史觀,即主張烏克蘭沒有真正的國家認同、從來沒有獨立建國的傳統,一再尋求合理化俄國在烏克蘭的行動。俄軍已在烏克蘭蹂躪各個城市,殺害數以千計的人,迫使數以百萬計民眾逃離家園。
評論家指出,蒲亭這番發言,證明了他對歷史不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東擴,以及其他不滿西方的種種抱怨,不過只是傳統征服戰的幌子罷了。
烏克蘭政府一名顧問說,蒲亭的言論顯示,與他交涉,或如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所尋求為蒲亭從衝突中找到一個「出口」,都是錯誤的判斷。
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說:「蒲亭承認奪取領土,並將自己比作彼得大帝,證明了根本沒有衝突,只有以大屠殺為偽裝的國家血腥掠奪。」
瑞典前總理畢爾德(Carl Bildt)說,蒲亭要把俄國主張的土地拿回的慾望,將會「釀成多年戰爭」。(譯者:李佩珊/核稿:嚴思祺)1110611
普京自比彼得大帝,間接承認俄對烏戰爭是「土地掠奪」
- 莎拉·林斯福德(Sarah Rainsford)BBC駐東歐記者
2022年6月11日 BBC
俄國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普丁/Vladimir Putin)對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的仰慕是眾所周知,但是現在,他似乎已將自己也看作大帝。
他公開將自己比作這個俄國沙皇,將俄羅斯如今對烏克蘭的入侵與彼得一世三個世紀前的擴張主義戰爭相提並論,並且作出迄今為止最確切的肯定, 認為目前的這場戰爭就是土地掠奪。
普京似乎展現出的帝國野心,令烏克蘭蒙難,也惹怒了其他鄰國,比如愛沙尼亞就指普京的言論「完全不可接受」。
俄羅斯總統是在與年輕科學家和創業者會面時作此番講話的。在談論信息科技(IT)和技術發展之前,他先談了政治和權力:他將此看作是爭奪地緣政治優勢的新戰場。在談及這一點時,他向與會觀眾表示,彼得大帝是一個榜樣。
「你們可能會認為他當時是在和瑞典打仗,奪取他們的土地,」普京說。他指的是彼得一世在18世紀初建立新俄羅斯帝國之際發動的北方大戰(Northern Wars)。
「但是他沒有奪取任何東西,他是收回!」他說,指斯拉夫人在那個地區已經生活了多個世紀。
「現在似乎這種收回和崛起的責任,也落到我們身上了,」普京說這話同時露出近乎詭秘的笑意,毫無疑問是在暗指烏克蘭,以及他在這場戰爭中的目的。
他暗指,彼得的統治證明了擴張讓俄國崛起。
普京近日經常提及俄羅斯的歷史,並且總是精心包裝,使之呼應他當下的目標。幾個月前,在向烏克蘭發動進攻之前,他發動一大篇論述文章,當中基本上是質疑烏克蘭國家存在的歷史權利。
俄羅斯在2月24日入侵這個鄰國,而普京不實地聲稱,這是一次「特別行動」,範圍僅限於頓巴斯東部區域,目的是將烏克蘭「去納粹化」,降低對俄羅斯的所謂威脅。
但是就在他說出這些話的時候,他的軍隊正在向基輔進軍,並在更靠近西邊的地帶發起轟炸。100多天之後,烏克蘭五分之一的領土已經在俄軍控制之下,並有傀儡政府談論全民公投加入俄羅斯。
而現在,普京覺得可以大膽承認他的「行動」實際上是一次佔領。
他似乎還認為,西方最終將會接受現實,他的軍隊在這片土地上的戰爭是為了創造。
普京說,彼得大帝建立聖彼得堡,大膽地將其定為俄國新首都的時候,「沒有一個歐洲國家」承認那是俄國的土地,現在他們全都承認了。
他的言論還使得波羅的海各國不安。愛沙尼亞外交部召喚俄羅斯大使,遣責普京將彼得大帝入侵納爾瓦形容為「回收和加強」自己領土的說法。該地區現位於愛沙尼亞境內。
普京對歷史的引用是選擇性的。
彼得大帝雖是一個無情的獨裁者,但也是西方理念、科學和文化的仰慕者。眾所周知的是他建立聖彼得堡,是作為「歐洲的窗口」,也曾遊歷這片大陸,渴求知識,幫助將俄國推向現代化。
普京越發高壓的統治逐漸關閉了面向西方的窗口;對烏克蘭的戰爭更是一下子徹底關上。像沙皇曾經所做的那樣,俄羅斯領袖去荷蘭或者格林尼治尋求靈感和想法,現在看來是不可能了。
普京拿一個18世紀的沙皇向年輕的創業者們說教,然後冒出一系列字眼:「未來」、「自信」、「勝利」。
俄羅斯鐵了心要在西方的遣責和制裁面前顯示對抗姿態,而普京本人,顯然不覺得困擾,反而很輕鬆。
但是,或者歷史書還有另一個教訓。
彼得大帝最終佔領了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土地,但是俄國的北方大戰,卻持續了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