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7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7日電)受美中貿易制裁影響,一度穩居全球前3大手機品牌的華為因發展受限而跌落神壇,加上在台灣被NCC禁售令規範,已3年沒在台推出新手機,成為華為品牌體驗店一家家接續熄燈的最大關鍵。
華為早年以超高性價比的手機規格打開全球市場,專家分析其崛起的關鍵,是投入資源開發海思處理器,抵銷高通高權利金的支出,因此能推出售價比一線手機品牌更親民的高規格手機,許多用戶皆對華為手機強大拍攝效能感到驚艷,帶動銷量大增。
不只與蘋果、三星並駕齊驅,華為在2020年第2季更靠著新機放量,一度成為全球第一大智慧手機廠商;但之後由於各國對華為手機產生資安疑慮,華為全球市占率急劇下降,在2021年第4季全球市占率降至1.7%,遠遠跌出排行榜,且用戶有9成都集中在中國市場。
除了海思晶片的資安疑慮外,另一個造成華為跌落神壇的重要原因是美中貿易戰的制裁。美國商務部只許可華為使用4G手機晶片,導致華為在5G時代下無法推出支援5G功能的手機,只能端出4G規格的手機在市場上銷售;而華為也不能使用Google的Android系統和相關APP,只好轉為自行開發的操作系統和應用商店。
華為在手機市場的發展因美國制裁形同被斬斷生路,必然在全球手機市場上失利,除了失去原本與蘋果、三星幾乎並駕齊驅的領先地位,在中國與海外的市占也幾乎被小米與OPPO等後起之秀瓜分殆盡,在台灣也是類似狀況。
回顧華為在台灣的風光年代,不只有「花粉」(華為對粉絲的暱稱)支持,華為每年發表會也會力邀大立光、華通等台灣零組件供應鏈高層站台,強調與台灣在「同一條船」的立場;華為更一度超越HTC、Sony等手機大廠,成為台灣市場的前4大品牌,僅次於蘋果、三星與OPPO,但現在市況判若雲泥。
華為在台灣手機市場銷售蒙塵還有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導因於華為2019年Mate 30系列手機在繁體中文介面顯示「中國台灣」,遭到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祭出禁售令,進而修法嚴禁此類「危害國家尊嚴」的設備,加上華為手機有「後門」的傳聞不斷,資安問題堪慮,使華為形象重挫,最終淡出台灣手機市場。
華為已經3年沒在台灣推出手機新品,目前轉型引進旗下智慧終端產品銷售;據了解,這是導致華為在台灣商業模式無法支撐實體品牌體驗店經營的最大關鍵。
華為在2019年時,全台品牌體驗店來到13家,原本有打算進一步拓展門市,但後來一路縮減,台北三創品牌店最後營業日為6月18日,後續將僅存高雄夢時代店一家,未來也不排除走向熄燈的命運。
事實上,華為先前已全數關閉在台灣的服務維修中心,主要是華為銷售改以智慧穿戴、智慧辦公和影音娛樂為主,維修的頻次不比手機高,轉而與燦坤、順發、全國電子及四大電商平台合作;華為技術台灣總代理訊崴技術總經理雍海先前表示,透過與其他通路合作已能涵蓋維修需求。
他表示,回顧2022年台灣終端業務銷售成績,筆電銷售年增45%,且中高階機型銷售提升,平均銷售價格(ASP)年增15%;平板銷售年增100%,顯示消費者對鴻蒙系統HMS產品接受度提升,穿戴耳機銷售則有25%的成長。今年目標為穿戴耳機銷售年增50%、4G路由器銷售年增1.2倍,以及AppGallery營收可達到200%的成長。
轉型期的陣痛確實是近年華為面對的難題,通路的重新梳理是必然過程;而華為未來靠著產品和生態轉型,收斂品牌實體店、聚焦電商發展,能否求得生機還有賴時間驗證。(編輯:張良知)1120607
華為台北三創店6/18熄燈 13家品牌店一路縮減僅剩1家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7日電)華為近年調整在台策略,繼服務維修中心全數歇業後,官方今天指出,台北三創品牌店最後營業日為6月18日,全台品牌體驗店從高達13家的規模一路縮減,後續將僅存高雄夢時代店1家。
華為在台總代理訊崴技術今天發布618夏日優惠訊息,同時提及華為台北三創品牌店因應市場通路策略調整,將有經營異動,預計最後營業日為6月18日。
華為2019年在全台曾一度擁有13家的華為品牌體驗店,以及3家客戶服務維修中心,但因為經營策略轉變,已3年沒在台灣推出手機新品,轉型引進旗下智慧終端產品銷售,不足以支撐通路規模,目前華為在台灣的品牌店僅剩台北三創店和高雄夢時代店,三創店關閉後將僅剩1家。
訊崴指出,後續消費者若有華為產品需求可至燦坤、順發、全國電子及四大電商平台,若有維修需求可致電免費客戶服務專線預約到府服務,或至聯強直營服務中心以及全台授權服務店大師修及燦坤門市。
華為高層先前表示,雖然遭遇經營策略轉變,但相關產品表現還是持續成長,且成長幅度亮眼,但因應經營變化,華為在台調整通路布局,服務維修中心已全數歇業。
高層指出,華為銷售以智慧穿戴、智慧辦公和影音娛樂為主,維修的頻次不若手機高,與聯強直營服務中心及全台授權服務店大師修、燦坤門市等合作,已經可以符合消費者維修需求。(編輯:林淑媛)11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