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公布氣候變遷報告 全球氣溫上升速度快過預期,歐美齊聲呼籲立刻行動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1/8/9

(中央社巴黎9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機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今天公布報告,顯示全球氣溫上升速度快過預期,歐洲各國官員紛紛呼籲全球攜手,立刻採取行動,共同對抗氣候變遷。

「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在報告中表示,「巴黎協定」 (Paris Agreement)設定目標,要使全球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但這項目標大約在2030年左右就會被打破,比「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在3年前推估的要快上10年。

德國環境部長舒爾茲(Svenja Schulze)隨後表示,這份報告顯示,拯救地球的時間正在流逝,呼籲國際社群合力對抗氣候變遷。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他表示:「報告清楚點明,當今的我們無法逃避許多氣候變遷造成的後果,我們只能盡可能準備並適應它們。」意指7月侵襲德國的致命洪水,就是全球暖化導致的結果。

歐盟氣候政策主席提孟思(Frans Timmermans)在推特發文表示,目前仍有時間阻止「失控的氣候變遷」,但全世界必須實施零碳排政策。

他說:「現在阻止浪潮,預防失控的氣候變遷還不晚,但我們現在必須果斷行動,齊心合力。」

他強調歐盟正在推動上月揭曉的氣候計畫,目標是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目標。

提孟思推文說:「但這是一場全球危機:要守住攝氏1.5度升溫目標,需要全世界淨零碳排,並更快制定相關政策,以達成目標。」

他表示:「全世界必須在COP26(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喊出『夠了!』。」COP26將在今年11月召開。

他表示:「這份氣候報告顯示出必須立刻採取行動,對抗氣候危機的急迫性。」

即將主辦COP26的英國表示,報告稱攝氏1.5度升溫目標將在2030年左右被打破,這是一項「很嚴重的警告…顯示人類活動正在以令人震驚的速度損害這顆星球。」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表示,這份報告「發人深省」,並呼籲全球盡快採取行動,因為「很顯然接下來的10年是拯救地球未來的關鍵時刻」。

他表示:「在11月於格拉斯哥召開關鍵的COP26會議之前,我希望今天的報告會是一記提醒全世界必須立刻採取行動的警鐘。」

他也表示英國正在「領先眾人,過去20年間,英國是20國集團(G20)國家當中減碳速度最快的國家」。

美國總統拜登的氣候變遷特使凱瑞(John Kerry)則表示:「IPCC的報告內容很直白,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從極端高溫、野火、暴雨到洪水,都只會持續強化,除非我們替自己和下一代選擇另一條道路。」

他表示:「全世界現在需要的是實際行動。所有主要經濟體在這關鍵的10年必須承諾採取積極行動,對抗氣候變遷。」(譯者:戴雅真/核稿:楊昭彥)1100809

聯合國氣候變遷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氣溫上升速度快過預期

2021-08-09 法廣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8月9日公布2014年以來關於氣候變遷的首份重大科學評估,顯示全球氣溫上升速度快過預期。歐洲各國官員紛紛呼籲全球攜手,立刻採取行動,共同對抗氣候變遷。

該報告確切顯示:全球暖化速度比原本憂心的還快,而且幾乎全可歸咎於人類導致。預計2030年左右地球表面均溫將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攝氏1.5或1.6度。這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在3年前預測的時間(2040年升溫攝氏1.5度)提早了整整10年。

報告指出:大約自1960年以來,森林、土壤及海洋吸收了人類排放至大氣中二氧化碳總量的56%。但這些幫助我們對抗全球暖化的自然“盟友”,正顯示進入飽和狀態的跡象。沒有自然“盟友”的幫助,地球將早已成為炎熱許多且較不宜居住之地。

報告顯示:全球海洋自1900年以來已上升約20公分,且過去十年中上升速度加快至原來的近3倍。南極頂部冰蓋崩塌和融化,尤其是格陵蘭(Greenland)也出現這些情況,已取代冰川融化成為海平面上升主要驅動因素。如果全球暖化控制在升溫攝氏2度,海平面在21世紀期間將上升約半公尺。在2300年前,海平面將繼續上升近兩公尺,為IPCC在2019年所作估計的兩倍。由於冰蓋的不確定性,科學家無法排除在最糟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下,海平面將在2100年前共上升兩公尺的可能性。

這份IPCC報告強調新領域“歸因科學“(attribution science)的驚人進展,這種科學能夠量化人為全球暖化增加特定極端天氣事件強度和/或可能性的程度。此類事件如熱浪、颶風或野火。科學家在幾周內就確認,若無氣候變遷影響,今年6月摧殘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創紀錄熱浪“幾乎不可能”發生。

報告引述古氣候學重大進展所發出的一系列警告,比如:地球大氣層上次像現在一樣溫暖大約是在12萬5000年前,當時全球海平面可能比現在高出5至10公尺,如果在今日發生,可導致許多主要沿海城市淹沒。

科學家還發現:距今300萬年前,當時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曾相當於今日水平,當時氣溫比今日高出攝氏2.5至4度,海平面則高出25公尺。

甲烷是排在二氧化碳之後的第二大溫室氣體,這次報告顯示:目前甲烷濃度為至少80萬年來最高。如果人類不能抑制甲烷排放可能會破壞“巴黎協定“ (Paris Agreement)的目標。

人為甲烷來源大致可分為兩方面,其一是源自天然氣生產、煤炭開採和垃圾掩埋場的氣體逸出,其二是來自家畜和糞肥處理。

報告還指出:雖然地球正在全面暖化,從海洋到陸地乃至我們呼吸的空氣,但部分地區暖化速度更勝其他地方。譬如,北極最冷日子均溫的上升速度,據估計將比全球整體暖化速度還快約三倍。全球各地海平面都將上升,但許多沿岸地區海平面升幅可能將比全球平均高出至多20%。全球氣候系統出現急劇反應及關鍵轉折點的可能無法排除。

對於聯合國機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9日公布的以上報告,歐洲各國官員紛紛呼籲全球攜手,立刻採取行動,共同對抗氣候變遷。歐盟氣候政策主席提孟思(Frans Timmermans)在推特發文表示,目前仍有時間阻止”失控的氣候變遷“,但全世界必須實施零碳排政策。他說:現在阻止浪潮,預防失控的氣候變遷還不晚,但我們現在必須果斷行動,齊心合力。

COP26(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將在今年11月召開。即將主辦這一會議的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表示,這份報告發人深省,在11月於格拉斯哥召開關鍵的COP26會議之前,希望今天的報告會是一記提醒全世界必須立刻採取行動的警鐘。他呼籲全球儘快採取行動,因為很顯然接下來的10年是拯救地球未來的關鍵時刻。

美國總統拜登的氣候變遷特使凱瑞(John Kerry)則表示:IPCC的報告內容很直白,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從極端高溫、野火、暴雨到洪水,都只會持續強化,除非我們替自己和下一代選擇另一條道路。全世界現在需要的是實際行動。所有主要經濟體在這關鍵的10年必須承諾採取積極行動,對抗氣候變遷。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