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第11空降師重建北極戰力 作戰地點遍布全球含中國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8/8

美軍2022年「重啟」第11空降師,師部設於阿拉斯加,現任師長為希柏特(中)。攝於7月29日。中央社記者鍾佑貞阿拉斯加安克拉治攝 114年8月8日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安克拉治特稿)「控制阿拉斯加者,必能掌握世界。」北極成為美中俄競爭熱區,這句上世紀的美軍名言,如今更具現實意義。美軍第11空降師就擔負8小時內部署北半球各處的重任,不只因應極寒衝突,更不排除赴中國周邊作戰。

一度滅組的極地精兵:第11空降師的重生

美國陸軍第11空降師(11th Airborne Division)在二戰期間成立,柏林圍牆倒塌後世界走入「承平時代」,空降師一度被滅組又復編。911事件爆發,美軍重心又迅速轉向中東,原空降師成員被派往伊拉克及阿富汗支援作戰,北極作戰能力(Arctic capability)漸被忽視,幾近歸零。

「直到2015至16年,我們發現極地再次成為競爭熱區,尤其中俄軍事行動開始進入美國防空識別區,這時我們才驚覺失去原本該有的極寒、高緯度作戰能力」,第11空降師師長希柏特(Joseph Hilbert)回憶。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美國政府因此發布北極國家戰略,強調重取極寒和北極作戰能力,並進而於2022年「重啟」(re-activated)第11空降師,師部設於韋恩萊特堡(Fort Wainwright)及愛爾門道夫與李查遜聯合基地(Joint Base Elmendorf-Richardson),宣示「北極強國回歸」。

第11空降師將阿拉斯加視為「力量投射平台」。從這裡出發,基本上可以在8小時內到達北半球的任何地點。此外,阿拉斯加比夏威夷更靠西,所以空降師前往亞洲大部分地區的時間,快過夏威夷第25步兵師。

美軍第11空降師師部設於韋恩萊特堡及愛爾門道夫與李查遜聯合基地,圖為韋恩萊特堡內的黑鷹直升機。攝於7月31日。中央社記者鍾佑貞阿拉斯加費班克攝 114年8月8日

極北戰士守備地點含中國

第11空降師的作戰場域跨足全球,從北極圈到亞洲熱帶叢林。希柏特7月底在阿拉斯加向媒體簡述第11空降師的前世今生,也接受媒體單刀直入的提問:是否準備在中國地區或北韓等地作戰。

「我們要為最糟的情況做好準備,無論它發生在哪裡。不分地點,都要建立我們的能力,並且擁有這樣一種意識:這個世界是一個危險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必須練習的目標,力保士兵不被(作戰環境)所驚。」

希柏特強調,第11空降師的責任就是隨時準備在全球作戰,嚇阻衝突,如果嚇阻失敗,則隨時為國作戰。此外,第11空降師擁有極寒、高緯度作戰專長,必須把這項能力提供給全軍。

前述記者的提問其來有自。

美國國務院7月底安排外國媒體赴阿拉斯加愛爾門道夫與李查遜聯合基地參訪,圖為美國陸軍第11空降師簡報室。攝於7月29日。中央社記者鍾佑貞阿拉斯加安克拉治攝 114年8月8日

北京手伸北極拉響美軍警鈴

中國2018年首次發布北極戰略,以「近北極國家」自居,聚焦北極經濟投資和科學研究。但這幾年來,中俄軍事合作增加,進行聯合轟炸機巡邏外,2024年以來,中國海警首次進入北極並與俄軍一起巡邏,雙方更進行聯合軍演。

美國國防部2023年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海警擁有150多艘總重逾1000噸的近海和遠洋巡邏船,其中包括20多艘從中共海軍移交的護衛艦,配備直升機設施、大容量水炮等裝備。

北京著眼的,是近年熱度大增的北方航道。隨著北極冰層消融,北方航道和西北航道持續開通,可有效縮短亞洲、歐洲、美洲間航運時間,繞過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與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大約可節省一週航運時間,相當於縮短24%。

同時,北極蘊藏大量石油、天然氣和礦產,成為經濟競爭與能源安全的焦點,在中國掐住稀土出口下,北極能源再次走入世界舞台,進一步推升阿拉斯加地緣的重要性。

位處當地的第11空降師重建北極戰力之際,於每年1月、2月輪訓聚焦高強度作戰訓練,確保官兵面對與真實戰場一致的極端情境。

長津湖戰役教訓:低溫比子彈更奪命

希柏特回顧,美國陸軍面臨最低溫的戰鬥發生在韓國長津湖等地,當時體認到低溫比敵人更致命。現今在印度與中國控制線地帶,雙邊在高海拔及極低溫環境下對峙。因此,具備極地作戰能力不僅對美軍自身,對盟友也極為重要。

1950年爆發的長津湖戰役,主要戰場位於北韓長津與價川地區,中國部隊越過鴨綠江包圍以美國與南韓為主的聯合國部隊,雙方激戰造成重大傷亡。希柏特指出,當時逾8000名美軍遭凍傷。

「在阿拉斯加訓練時,我們強調『適應』,而不是僅僅生存」,希柏特說。

空降兵的全球演練日常

想像夜間搭乘C-17運輸機,從阿拉斯加第一大城安克拉治(Anchorage)起飛,在飛機上穿戴降落傘裝備,抵達夏威夷大島空投後與當地駐軍展開聯合演訓。這是第11空降師參與「聯合太平洋跨國戰備能力演習 」(JPMRC)的一環。

第11空降師也參與位於北海道的美日北風演習(North Wind),及從第二大城費班克(Fairbanks)起飛,飛行8小時橫跨北極後直抵芬蘭,進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集體防衛為情境的「北極鍛造」(Arctic Forge)演習,或印尼、泰國等熱帶叢林演訓,訓練範圍跨足多種極端環境。

「重點是,我們都在累積專業,為未來可能發生的衝突做好準備」,希柏特一次次強調。(編輯:陳慧萍)1140808

C-17 運輸機為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軍用運輸機,具備短場起降能力,能適應多種機場跑道。攝於7月29日。中央社記者鍾佑貞阿拉斯加安克拉治攝 114年8月6日
美軍第11空降師將阿拉斯加視為「力量投射平台」。從這裡出發,基本上可以在8小時內到達北半球的任何地點,圖為第11空降師師長希柏特。攝於7月29日。中央社記者鍾佑貞阿拉斯加安克拉治攝 114年8月8日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