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核潛艦「康乃狄克號」撞擊受損,專家:南海水下環境艱險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1/10/9

(中央社香港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軍海狼級核潛艦「康乃狄克號」上週末在南海撞擊不明物體受損。專家說,潛艦當時行駛在全世界最艱險的海底環境之一,上方是船隻的各種聲響,海床則狀況多變,讓船員猝不及防。

「康乃狄克號」(USS Connecticut,SSN-22)潛艦碰撞事故發生在10月2日,美國國防部官員7日未透露太多細節,僅表示多名官兵受傷。「康乃狄克號」已經憑藉自身動力在8日安抵關島基地。

美國海軍發言人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潛艇的前方受損,將會對事故展開「全面調查與完整評估」。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康乃狄克號」是美國海軍艦隊現有的3艘海狼級潛艦之一,每艘造價約30億美元(約新台幣843億元)。這艘潛艦全重9300噸、全長353英尺,1998年開始服役,可搭載140名官兵,由一具核子反應爐發動。

儘管「康乃狄克號」已服役超過20年,但在科技上依舊居於領先地位,系統也與時俱進。美國海軍表示,這艘潛艦「極度安靜、迅捷、武器齊全,且配備先進感應裝置」。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戰爭戰略研究系教授帕特拉諾(Alessio Patalano)說:「這些潛艦擁有一些最先進的水下能力…事實上屬業界最先進。」

雖然美軍並未透露「康乃狄克號」撞上什麼,但分析師指出,南海的情況,對潛艦的精密感應器而言是一大挑戰。

帕特拉諾表示:「那可能是一個很小的物體,小到足以在吵雜的環境下為聲納所忽略。」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海軍船艦利用所謂「被動式聲納」在水中探測周遭物體。被動式聲納與主動式聲納不同。主動式聲納發出聲波,透過反射回來的時間計算距離,被動式聲納則是僅接收水下目標輻射來的聲音。

這種方式能讓潛艦保持安靜,避免被敵方偵察到,但也代表潛艦必須仰賴其他裝置,或是使用多具被動式聲納,來對路徑中的物體位置進行三角測量。

分析師表示,由於南海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航運水道與捕魚區之一,海面上船隻傳來的各種噪音,都可能對底下航行的潛艦造成危險。

帕特拉諾說:「要看事故發生在哪個位置,這類(通常來自海面交通)的噪音干擾可能會影響聲納,或是影響聲納的操作。」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US Pacific Command’s Joint Intelligence Center)前作戰處處長舒斯特(Carl Schuster)說,在南海,影響潛艦的不只是船運。

他表示,海域的天然構造也會帶來問題,「這個地區的聲學環境很差」。「洋流通過島嶼及不同水況間產生的環境雜訊,會影響聲音接收。」

舒斯特說,造成問題也有可能是海底的物體。

他說:「這些海域的環境和海底,正在經歷緩慢但持續的變化。這個區域需要不斷繪製海底圖。你有可能撞上一個不在地圖上的海底山脈。」

「這就為何美國和中國等國家,在這個區域持續調查及巡視。」

康乃狄克號是今年第2艘在這個海域發生意外的潛艦。印尼一艘潛艦今年4月在峇里海峽(Bali Strait)沉沒,艦上53名官兵全數遇難。

印尼海軍官員表示,事故原因是「自然/環境因素」,但未進一步詳述。(譯者:戴雅真/核稿:陳正健)1101009

美核潛艦南海撞擊受損無關中國 維修費恐不低

2021/10/8

(中央社華盛頓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軍海狼級核潛艦「康乃狄克號」在南海撞擊不明物體受損,造成約11名船員受傷,官員表示撞擊與中國無關。這艘造價數十億美元的潛艦尚能運作,但維修費用恐不低。

「華盛頓郵報」指出,因事屬敏感要求不具名的美軍官員表示,潛艦碰撞是在10月2日,今天才對外公布,壓下消息是為讓「康乃狄克號」(USS Connecticut,SSN-22)有時間返回關島基地,預料潛艦很快就會抵達。

官員僅透露部分艦上官兵受輕微到中度不等傷勢,但未詳述細節。

美國海軍發布聲明說:「這艘潛艦仍維持安全與穩定狀態。康乃狄克號的核動力推進裝置和空間未受影響,保持完整運作。潛艦其餘部分受損程度尚待評估。」

美國海軍指出,這次撞擊發生在「印太地區的國際海域」。官員透露事發地正是美中角力日益激烈的南海,但美方不認為這次撞擊與中國有關。

這名官員還說,康乃狄克號正由區域內其他美國艦艇監控下駛向關島。

美軍「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航艦和護衛船艦最近數天行經南海。卡爾文森號最近現身菲律賓海(Philippine Sea),與「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2艘航艦共同執行任務,當前南海周邊海域情勢敏感。

根據美國海軍資料,康乃狄克號全長約108公尺,搭載約15名軍官、100名士兵。美國海軍聲明指出,康乃狄克號發生碰撞後並未求援,海軍將著手調查原因。

海軍官員表示,據信康乃狄克號是與像是水下沉船或貨櫃這類靜態物體碰撞。

康乃狄克號發生水下撞擊的消息最先是由美國海軍研究協會新聞(USNI News)披露,稱意外造成11人受傷。一名軍方官員向USNI News證實,自2日撞擊後潛艦就一直採水面浮航駛向關島。

綜合科技新聞網站Interesting Engineering、The Drive等報導,康乃狄克號與姊妹艦海狼號(USS Seawolf,SSN-21)、卡特號(USS Jimmy Carter,SSN-23)是唯三的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

海狼級原本是要在冷戰期間對抗當時的蘇聯而研發的先進核潛艦,但隨蘇聯解體與美國國防經費大幅刪減,原訂建造29艘的海狼級最後只做3艘。1983年時估計每艘的單位成本為31億美元,若換算到2021年則每艘達85億多美元,成為史上最昂貴的攻擊潛艦。

海狼級潛艦素以能於絕對安靜的模式在北極冰面下長時間潛航著稱,在情報與其他重要任務裡極其活躍。但因數量過少、單位成本高加上搭配諸多精密科技,這次美國海軍恐得花上一筆龐大的維修費用,且因很可能沒有備用艇殼供維修,結構受損意味修復得花一段很長時間。

潛艦航行時發生撞擊並非罕見。今年2月日本潛艦「蒼龍號」(Soryu)就在太平洋浮航時撞上一艘貨輪;2016年英國海軍機敏級(Astute)核潛艦「伏擊號」(HMS Ambush)也在直布羅陀外海與一艘油輪發生水下撞擊。

美國海軍潛艦舊金山號(USS San Francisco)2005年還發生撞到水下冰山而艦艏嚴重受損的糗事。(譯者:徐睿承/核稿:陳亦偉)1101008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