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日本大使:美日推動商業外交以對抗中國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2/8/1

(中央社東京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駐日本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今天表示,美日兩國正尋求確保供應鏈的安全並對抗中國,而晶片、電池和能源是兩個盟友之間的關鍵合作領域。

據路透社報導,易曼紐說:「商業外交是美國和日本之間包羅萬象經濟合作及協調的一個重要部分。」

自今年擔任駐日大使以來,曾擔任芝加哥市長的易曼紐一直專注於「商業外交」,在對經濟安全具有廣泛意義的領域推動強化商業合作關係。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易曼紐接受路透社訪問時稱,一家美國公司現正考慮在日本進行與晶片有關的「重要潛在投資」,這將標誌著兩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最新合作。不過他拒絕說明細節或提供時間表。

美日雙方7月29日同意建立新的下一代半導體聯合研究中心。

日本已表示,將提供929億日圓(約7億美元)資金,協助美國威騰電子公司(Western Digital)及合作夥伴鎧俠控股(Kioxia Holdings)提高日本工廠的記憶晶片產量。

與此同時,特斯拉(Tesla)供應商松下控股公司(Panasonic Holdings Corp)上個月選擇堪薩斯州為興建新電池廠的地點。易曼紐說,這項交易是美國總統拜登訪日時與松下高層主管會談後敲定的。

易曼紐說,這項合作正值中國利用其經濟實力向其他國家施壓之際。他說:「這裡有個模式:如果他們不喜歡你在政治方面所講的話,他們就會在經濟上對你施壓。」他並引用日本逾10年前的經驗,當時因發生領土爭端,北京對稀土出口配額設限。

美日兩國的部會首長29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他們反對「經濟脅迫」,儘管他們並未點名具體國家。

然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新聞簡報會上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脅迫性和報復性經濟做法,迫使各國做出損害自身安全、知慧財產權和經濟獨立的選擇。」

中國多次宣稱,從來不對任何國家進行經濟脅迫,且堅決反對所有各類形式的政治和外交脅迫。中國還指責華盛頓以國家安全名義進行經濟脅迫。

易曼紐說,如果一個國家遭到中國施壓,美國有必要以「經濟獎勵措施」來對付,包括將能源資源作為「戰略資產」。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買家,也是美國天然氣不斷成長的市場。日本政府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1年,日本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增加超過一倍多。而先進的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s),是雙方另一個合作領域。

易曼紐拒絕透露今天開始亞洲之行的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是否會訪問台灣。

擔憂中國與台灣緊張關係加劇,促使美國和日本等國家擴大對晶片生產的投資。用於智慧型手機的10奈米以下半導體,絕大多數為台灣製造。

易曼紐表示,支持晶片產業,還需要在訓練技術工作人員方面進行更多投資。他說:「我們兩國必須投資,讓更多科學家、工程師和工作人員參與這個產業。」(譯者:楊明暐/核稿:林治平)1110801

美駐日大使:要推動美日關鍵領域商務外交以抗衡中國

2022年8月1日 美國之音 松仁

美國駐日大使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星期一(8月1日)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美國與日本作為盟友,正在芯片、電池和能源等關鍵領域進行合作,以確保供應鏈安全並抗衡中國。

曾擔任過克林頓總統白宮辦公廳主任和芝加哥市長的伊曼紐爾表示,自從他今年早些時候出使東京以來,就一直聚焦於美日“商務外交”,推動兩國在對經濟安全具有廣泛意義的領域進行合作。

伊曼紐爾透露,一家美國公司正在考慮對日本的芯片產業作出一項“重大的潛在投資”,此舉也標誌著兩國在半導體行業上作出的最新合作。但他拒絕透露詳情或談論合作項目的時間點。

“商務外交是美日經濟合作與協調大局的一大板塊,”伊曼紐爾強調說。

美日上週五宣布就成立一個新一代半導體聯合研究中心達成協議。日本政府表示將出資929億日元(約合7億美元)協助美商西部數字公司及其日本夥伴鎧俠控股公司提升一家日本工廠的存儲芯片的產量。

與此同時,電動車巨頭特斯拉的供應商松下控股公司上個月選擇堪薩斯為其新的電池廠的廠址。伊曼紐爾表示,松下的這一行動是在拜登總統訪問日本期間與松下主管會晤之後採取的。

伊曼紐爾說,美日產業合作是在中國利用其經濟實力對別國施壓之後得以加強的。

“這裡有一個規律:如果他們不喜歡你政治上的表述,他們就在經濟上向你秀肌肉,”他說。他還提到十多年前,因為中日之間爆發領土爭議,北京限制了對日本出口稀土的配額。

美日星期五發表的一份部長級聲明,在沒有點名的情況下,表示反對“經濟脅迫”。不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一場記者會上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脅迫性和報復性的經濟行為迫使別國作出有害於他們安全、知識產權和經濟獨立的選擇。”

中國政府一再表示,它從不使用經濟脅迫對付任何國家,而且強烈反對各種形式的脅迫,包括政治和外交脅迫。北京也指責華盛頓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實施經濟脅迫。

伊曼紐爾表示,一旦一個國家受到中國的壓力,美國就需要以“經濟刺激”來予以應對,包括將能源當作“戰略資產”來運用。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採購國,也是美國天然氣越來越重要的市場。日本政府數據顯示,日本在2018至2021年間,採購自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已經翻了一倍多。美日兩國在先進核能所需的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s)領域的合作也在加強。

正在亞洲訪問的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即將訪問日本,但是伊曼紐爾不願透露佩洛西此行是否將訪問台灣。北京一再威脅,一旦佩洛西訪台,解放軍不會“坐視不管”,而且要求美國對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承擔責任。

台海緊張局勢引發了外界對主要產於台灣的、用於智能手機的10納米以下製程芯片的擔憂,而且也促成美日等國強化對芯片生產的投資。

伊曼紐爾認為,為了支持芯片產業,還需要對技術工人的培訓進行投資。

“為了這一目的,我們兩國都需要投資於更多的科學家、更多的工程師以及工人,”他說。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