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珠海27日綜合外電報導)3名知情人士透露,由於美國出口管制,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研發的C919客機更難達到認證和生產目標。C919並未參加本週在珠海舉辦的中國最大航空展。
路透社報導,知情人士稱,國有的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因為出口管制無法即時取得供應商協助,部分備用零件已經用罄。
自2020年12月以來,美國要求對與中國軍方有關係的任何企業,在出口零組件和提供技術援助時都需要獲得特別許可,這使得C919研發計畫被大大打亂。
C919已經開發13年,是航空界開發時間最久的客機之一。
由於事涉敏感拒絕具名的知情人士稱,美國相關供應商雖然逐漸取得出口許可,但這項拖延已經拖累了中國的認證進度,長達數月的延遲有可能影響到C919的初期生產。
商飛目前取得815架C919的暫定訂單,只有中國東方航空下了5架確定訂單。
國有的東航8月表示,預計今年內交付第一架,明年交付2架,2023年再交付2架。
C919被譽為中國自行研製的大型客機,也將同級的空中巴士A320和波音737視為競爭對手。不過,C919的生產受阻,短期內恐無法對空巴和波音構成威脅。
美國航太咨詢公司Patriot Industrial Partners的航太供應鏈專家克魯茨(Alex Krutz)表示:「最大的障礙之一將是供應鏈,特別是現在的通貨膨脹和材料供應狀態,以及供應商又發生變動。」
他表示,供應商可能沒有流動資金,來進行認證後的改裝,也不像幾年前,願意繼續支持像商飛這樣小批量試生產計畫。
商飛的認證進度已經延宕多年,這也是C919為何沒在珠海航空展現身的原因。
消息來源稱,C919可能在今年底前從中國的航空監管機構取得型號認可證,但可能會有一長串飛行限制,即使取得了認可證,商飛還是必須進行升級。
商飛和中國民用航空局都沒有回應置評要求。(譯者:戴雅真/核稿:陳政一)1100927
中國 “民族驕傲”國產客機C919 或因美國出口管制遭滑鐵盧?
2021-09-28 自由亞洲電台
中國首架大型國產客機C919,研發13年後,預計最快明年交付。這個備受關注的國產客機,卻未有在中國最大的航空航天展覽出現。有傳媒報道,這是因為在美國收緊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下,C919面臨零件短缺。也有分析認為,從國內及國外形勢來看,中方航空技術研發進程都備受壓力。
過去13年,中國全力研發首架國產大型客機C919,並以法國空中巴士A320及美國波音737作為競爭對手。不過,這架備受關注的國產客機,卻未有在今年中國最大的珠海航展亮相。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指,C919客機未有在這次航展亮相,是因為在美國收緊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下,負責生產C919客機的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中國商飛),未能獲得供應商及時幫助,加上部分備用零件已經用完,令C919客機面臨零件短缺,相關認證及生產目標或受影響。
報道指出,自2020年12月起,美國政府要求對“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任何企業,在出口零件及提供技術援助時,都需要獲得特別許可,但消息人士指,即使美方供應商陸續獲得出口許可,C919項目的認證速度也因而變慢,有可能影響客機的生產計劃。
有大陸傳媒指,中國商飛於全球取得815架臨時訂單,只有中國東方航空下了5架確定訂單。東方航空今年8月表示,預期年底會接收首架客機,未來兩年各再接收兩架。但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外界關注C919的交付問題能否趕上時間表。
路透社亦引述消息人士稱,由於C919進度落後,中國商飛已專注試飛,盡量累積最低飛行時數,以獲得中國航空監管機構的認證,但即使C919客機有機會在今年年底前獲得認證,之後也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改進及升級。
科技競爭屬中美敏感地帶 中方容易受國際政策牽動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週二(28日)對本台說,在航空的國際認證上,美國有一定的話語權,而當中國不具備生產過程所需要的技術及零件時,自然會受政策所牽動,令其在航空發展上遭受壓力。
黃介正:“美國掌握一定的操控權,當然她有一定的客觀標准,並不是受到政治的操控。生產製造中間所需要的技術和零件,如果在中國不具備,她可能就需要仰賴進口,因而受到政策的牽動。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老早就形成,尤其是科技方面,更傾向冷戰或者所謂脫鈎的做法。凡是科技競爭,基本上都會有比較濃厚的冷戰味道。”
中國國內強項不在研發關鍵零組件 或遇上瓶頸
台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週二(28日)也表示,雖然中國被視為世界工廠,但她的強項在於“組裝”,而非“關鍵零組件”的研發,即使是中國最強的軍機,仍需依靠俄羅斯提供發動機。他又説,國產客機C919被視為中國民族驕傲,希望借此向國際展示中國的研發技術,但如今傳出客機未能按照時間表生產,或證實中國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瓶頸。
曾志超:“在(中國)現在才要對關鍵零組件下手的情況下,我相信她除了發動機之外,飛機的雷達、導引、通訊等都是一些很高深的技術,説實在(要研發的話)並沒有那麼容易。過去當然有俄羅斯幫她撐腰,所以可以在這方面有所突破,但畢竟這麼大的飛機,她還是要很慎重,才有可能通過國際認證 ,然後達到商用的目的。”
中國官媒曾指,這架國產客機實現近60%的國產化,並力爭實現100%的國產化。不過,翻查資料,有媒體曾指,C919客機非常依賴外國技術,尤其在重要技術上如動力系統、航電飛控系統、燃油系統等,均直接採用國外成熟的產品及技術,或是由中外合資企業製造,而中國主要負責機身、機翼、尾翼、內飾等設計部分。
記者:鄭日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