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黃春梅 2025.01.22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表示,考慮從2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川普的貿易和關稅政策,背後的思考是什麼?又將達到什麼效應?
週一,川普表示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的關稅,但當時對中國的立場有所保留。週二他則表示正在討論對中國徵收10%的關稅。
川普曾指出,過量的芬太尼正通過墨西哥和加拿大從中國進入美國,而關稅威脅可能促使中國加強對這種致命毒品的打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週二在例行記者會回應,表示“我們多次表明中方立場,我們始終認為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中方始終堅定維護國家利益。”
郭育仁:川普第二任期將精準打擊關稅
台灣的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從川普2023年6月到選舉獲勝,他統整川普競選期間有關經貿、產業發言,發現川普此次與第一任期有非常大的區別。過去他重視貿易順差或逆差的總額;這次除了重視貿易逆差外,也非常重視貿易結構。
郭育仁進一步分析,過去川普只提不公平貿易,並未提細項,這一次會採取精準打擊。“上一次較沒有經驗,所以是無差別式的。像是對中國就課徵非常情緒性的懲罰性關稅;這次他會明確指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大宗產品,例如鋁鋼業、造船業、汽車業、和電動車產業等。”
除了與中國存在鉅額的貿易逆差外,郭育仁也細數墨西哥在2023年對美的貿易順差高達1400多億美元,比整個歐盟加總1100億還要高出300多億美元。另外,越南對美的貿易順差竟然高達1100億,與歐盟加總相當。
“為何墨西哥與越南對美的貿易順差會激增,主要就是因為中國 ‘洗產地’,如果把中國、越南與墨西哥加總,是將近6千億美元的貿易赤字。這次川普針對中國的貿易、經濟,及科技打擊會相對較準確。”
日經中文網日前引用日本經濟研究中心推算,如果美國對中國徵收60%的關稅、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徵收10%的追加關稅、且對方不採取報復措施,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預計從2024年的4.7%下降到2025年的3.4%。到2035年將降至1.8%。如果追加關稅為10%,中國的出口將減少2.3%。
川普批評習近平對結束俄烏戰做得不多
另一方面,針對俄烏戰爭結束進行談判部分,路透指出,川普表示,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京拒絕談判,他可能會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他說,他的政府也在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問題,同時,他認為歐盟應該在支援烏克蘭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他提到曾在一次通話中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施壓,要求其干預以結束烏克蘭戰爭。“他在這件事上做得並不多。他擁有很大的……權力,就像我們擁有很大的權力一樣。我告訴他,‘你應該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確實討論了這個問題。”
趙怡翔:川普對中“先硬後硬”
“如果對岸認為川普會有所謂的 ‘先軟後硬’,或者川普還在摸索美中關係的臆測,這不會反映在現實,甚至這可能是他們(中國)要騙自己的幻想,”台灣前外交部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趙怡翔對本台表示,川普對於美中關係早已有定見,這是累積數十年來,無論對於安全的挑戰、經濟的剝奪等,他對於中國的看法相當一致。
“‘談判’對於川普而言,向來都是手段、並不是目的。中國過去都把談判視為目的,為的是能達到談判的條件,但談什麼不重要。但川普認為要達到美國優先的利益目標,這才是重點,而談判只是手段,談判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趙怡翔說。
他總結,美中雙方對於談判認知有差異,川普一上任之後採取“先硬後硬”的政策,也是反映於其中。他不會改變對於中國的核心思維,也不會改變對於中國的期待值或目的。無論川普未來訪問北京,或是接受習近平的訪問,“都是希望藉此徹底改善美中的不公平的貿易和外交情況。”
林正義:特習將建立經常性通話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在國策院舉辦的“川普新政與2025年國際變局”座談會預測,在1月17日習近平與川普通話時,習近平提出,美中之間要建立戰略溝通管道,這就是過去美國前總統拜登經常提及的“護欄”概念,“特習之間非常有可能建立經常性通話。”

QUAD外長會重申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
在就職後,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澳大利亞外交部長、印度外交部長和日本外務大臣會面,並共同發佈“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的聯合聲明。
聲明重申將共同致力於加強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確保法治、民主價值、主權和領土完整得以維護和捍衞。四國堅信,國際法、經濟機會、和平、穩定與包括海洋領域在內的各領域安全,構成了印太地區人民發展與繁榮的基礎。“我們強烈反對任何試圖以武力或脅迫方式改變現狀的單方面行動。”
郭育仁對本台表示,很多人誤解川普討厭多邊主義,傾向雙邊的談判,但這只適合經貿議題。在川普第一任期,2019年6月及2019年11月分別由美國國防部與國務院發表“印太戰略報告”,還有“印太願景報告”兩份報告書,把合作具體化。
“QUAD外長會,很明確指出川普未來四年,在安全議題上,還是與美國傳統的盟友站在一起。只是作法與拜登政府不同,無論是QUAD、美日韓、美日菲,或是美國與北約的關係,合作的內涵會有所調整,”他說。
郭育仁指出,川普長期以來認為,這些盟友要共同捍衞安全所付出的代價太過於低。他舉例,美日菲澳“戰術小分隊”(SQUAD)四邊安全架構,對川普而言, 菲律賓在捍衞自己的國家安全付出太少;再以美日韓同盟為例,川普競選期間多次提及,包含駐日與駐韓美軍的經費,日本和韓國政府都付得太少。“多邊的安全架構不會被瓦解,只是合作方式與內涵會因川普領導風格而有所改變。”
台灣前駐美代表高碩泰在座談會上分析,川普不受傳統包袱的約束,不受任何意識形態的綁架,要大破大立、打破現狀。他念茲在茲,包括提升盟友國防預算佔比,分攤軍費。沒人可以佔美國便宜、搭便車,美國一定要贏。他提醒,“無論如何這是不可逆的趨勢,不能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