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出口管制漏洞 英特爾在中國推定製版最新AI晶片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3年7月15日

美國之音報導,儘管美國政府持續強化對中國人工智慧(AI)產業的限制,美國晶片生產巨頭英特爾(Intel)仍針對中國市場推出新款AI晶片,打破了美國政府的出口監管並進一步深入中國市場。

英特爾透過專為中國設計的Gaudi2深度學習加速器等產品,成功地降低了AI的使用門檻,以期協助中國建設未來的AI產業。此消息由英特爾執行副總裁桑德拉·裡維拉(Sandra Rivera)在北京的發表會中公布。

儘管美國政府已設立一系列出口管制以阻止中國獲取其先進AI技術,但在這場兩國間的戰略競爭中,該出口管制被證實存在不少漏洞,使中國的AI產業仍然能夠在缺乏自家高端晶片的情況下快速發展。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去年8月,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晶片生產商輝達(Nvidia)向中國銷售其最先進的A100和H100兩款AI晶片。輝達在GPU產業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而GPU對於AI訓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中國的AI產業在與美國的競爭中,也無法脫離輝達的支援。

然而,在禁令生效的去年10月之後,輝達在11月時為中國市場設計出一款新的晶片A800和H800,雖然不及其頂級的A100晶片,但仍然可以執行許多AI運算。根據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最新報告,A800已經和H100、A100一樣,成為AI運算應用的主流產品。

就像輝達的A800一樣,英特爾新款的AI深度學習晶片Gaudi2也不受商務部的出口管制影響。

美國智庫資訊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TIF)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表示,雖然這些晶片可能並非最先進,但他們可以被中國用來組合成更強大的AI處理單元。他認為,雖然這樣的做法可能會更昂貴,消耗更多能源,但中國願意這麼做。

在英特爾本週宣布為中國定製的全新AI晶片後,美國政府據報正考慮對AI晶片進一步的出口禁令。根據五位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可能會將輝達的A800 GPU納入出口禁止名單,並可能限制向中國銷售輝達、超威半導體(AMD)和英特爾等公司生產的先進晶片。

紐約時報報導,拜登政府現正研究調整對華出售晶片的管制範疇。該政策目標是阻止中國軍方獲取關鍵技術,同時盡量避免對中國的民間企業造成影響。

英偉達的首席財務官科萊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上個月在一次投資公司活動中表示,儘管這些新的限制不會立即影響公司的財務業績,但長遠看來,這將使美國業者失去在世界最大市場之一的競爭與領先地位。她進一步補充,中國市場的收入已經佔據了該公司數據中心收入的20%到25%。

除了晶片出口禁令,美國政府還正在考慮限制中國公司使用美國的雲計算服務。如果新規定實施,包括亞馬遜和微軟在內的美國雲服務提供商將必須獲得美國政府許可,才能向中國公司提供使用先進AI晶片的雲計算服務。

由於中國在計算芯片能力方面與美國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通過租用美國的雲服務來補充這一短板是至關重要的。這意味著,一旦具有雲計算能力,中國公司就能夠擁有AI計算能力,從而實現AI大模型和生成式AI應用。

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研究分析師漢娜·多曼指出,雲計算服務提供者實際上是提供一種能力,即租用芯片的能力。然而,她也提到,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中國的AI研究機構和公司在使用美國的雲服務,同時中國對於使用外國雲服務也有嚴格的規定。

雖然美國在芯片技術領域具有絕對的領先地位,且AI的發展离不开最先進的芯片,但分析師們認為,在美中AI競爭中,美國的芯片優勢並不明顯。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的阿特金森指出,無論是從美國公司進口性能較差的芯片,還是從黑市購買先進的芯片,中國總能找到方法解決自身芯片短缺的問題。

長期以來,相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家,中國發展AI的優勢主要在於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龐大的人口數據。在互聯網上,大量的多模態數據(如對話文本、圖像和視頻等)對AI大模型訓練是不可或缺的。雖然中文網站的流量只佔全球網絡流量的1%,但是中國政府對數據的管理能力能夠彌補這一缺口。阿特金森舉例說,最近有報導指出,兩位中國研究人員可以輕鬆地走進一所大醫院,拿到數萬條記錄進行分析,而在美國這是不可能的。

該基金會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從AI初創企業的數量,AI文章的數量等各方面來看,中國已經領先於歐洲,並正在迎頭趕上美國。阿特金森,該基金會的創始人,認為中國的迎頭趕上是因為其「國家意志」。

阿特金森曾在奧巴馬政府中擔任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美中關係聯合小組主席,他認為在前沿技術領域超越西方是中國的重要目標,但這並非美國政府的首要任務。他表示,除非美國採取重要措施來改變當前的AI情況,否則中國將會迎頭趕上並超越美國。

然而,阿特金森也指出,美國有其自身的強大優勢,即其創新能力,這是中國難以匹敵的。他認為,如果美國能夠保持其創新活力,中國可能會始終落後於美國一個或一個半的時代。

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包括Google,Amazon,Microsoft,和Facebook等,都在AI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一項歐盟委員會的研究對全球2500家公司的研發支出進行了排名,該基金會的分析發現,在AI領域,美國公司占全球研發支出的比例高達76%,是中國的六倍,中國企業的佔比僅為13.4%。

斯坦福最新的AI指數報告顯示,美國在總體上仍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但中國緊隨其後。這份題為《誰在引領全球人工智慧競賽?》的跟蹤報告發現,中國在AI期刊引用數量、出版物數量、會議出版物數量和專利申請數量四個方面排名第一。而美國在初創公司數量、公司投入等五個項目中名列第一。

喬治城大學的多曼指出,在談論美中兩國各自的優勢時,實際上,兩國關注的AI技術類型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方面,美國領先於中國,而在其他方面,兩國則更接近。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討論的是不同的技術。中國更關注臉部識別、人工和虛擬現實技術等監控技術,並且更注重開發用於商業用途的AI,而不是為大眾建立生成內容的工具。而在美國,我們非常重視開發和其他生成內容的AI工具。」多曼說。

最近,SpaceX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Elon Musk宣布成立了一家新的人工智慧公司xAI,公司的目標是「理解宇宙的真實本質」。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