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1 自由亞洲電台
.png)
隨着中國在印太地區推動軍事威懾和經濟脅迫的舉動升級,美國官員本週五重申對印太戰略框架的看法,並警告北京當局不要試圖改變臺海現狀。
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週五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的研討會上重申,美國會繼續堅定地在印太地區推進和平、穩定和繁榮的共同區域願景。
“美國致力於投資我們在該地區的盟友、夥伴和集體能力,以加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共同努力應對可能出現的所有挑戰。”康達表示,“這不僅僅是與中國相關,這是關於我們與印太國家的夥伴關係。中國所構成的挑戰對我們及所有合作伙伴來說都是巨大的,我認爲應對這一挑戰的最佳方法是專注於建設集體能力。”
美國國務院當天宣佈,國務卿布林肯將於下週啓程訪問新西蘭、澳大利亞、湯加王國,以鞏固與東太平洋國家共同應對中國挑戰的合作。與此同時,美國防長奧斯汀也將於下週出訪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以應對中國軍事影響力在南太平洋的擴張。
拉特納表示,從五角大樓的角度來講,美國印太戰略框架的順利推進得益於該地區盟國和夥伴發出了強烈的需求信號,即建立地區安全環境。
“正如國防部長奧斯汀多次強調的那樣,美國繼續尋求與中國解放軍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我們認爲這對地區穩定至關重要,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潛在衝突爆發時期。”他說:“不幸的是,中國解放軍並沒有對我們伸出的橄欖枝作出回應,但我們將繼續鼓勵無條件開放的溝通渠道。”

康達舉例說,當立陶宛受到中國的經濟脅迫時,美國與該國進行了非常堅決的雙邊合作,以確保一系列經濟、融資及投資工具能應對中國經濟脅迫的衝擊。
拉特納則強調,美國致力於支持在整個印太地區建立更加多樣化、機動靈活制勝的軍事部署。其中最重要的舉措之一,就是通過與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合作加強建立盟國網絡。
康達還指出,面對中國針對印太地區的經濟脅迫,供應鏈安全及韌性也成爲地區關鍵議題。他說:“我們過去幾年來,通過觀察中國對一系列盟友和夥伴實施經濟脅迫瞭解到,我們不能完全依賴一個國家或任意行業的供應鏈的重要性。”
但他強調,美國並非在追求與中國脫鉤,而是在尋求去風險,重中之重就是臺灣問題。
“全球50%的集裝箱運輸流向臺灣海峽,全球90%的高端芯片是在臺灣製造的,臺灣是全球經濟的中心。”康達說,“因此,維護臺灣和平穩定、防止臺海發生危機或衝突,應該是地區和世界所有夥伴共同關心的問題。”
康達強調,美國的對華政策沒有改變,美國致力於維持現狀及和平、穩定。他警告北京當局,不要試圖改變臺海現狀。
記者:經緯
美官員:台為全球經濟中心 警告北京勿挑戰台海現狀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華盛頓21日專電)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今天表示,台灣是全球經濟中心,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防止危機或衝突,應是區域與全球所有夥伴關心的議題。美國致力於維持現狀與和平穩定,並警告北京不要挑戰這一現狀。
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與美國國防部主管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今天出席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研討會,討論美國在印太同盟與夥伴關係。
康達表示,美國致力於投資印太區域的盟友、夥伴與集體能力,以強化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共同努力因應可能出現的挑戰。中國構成的挑戰對美國與所有合作夥伴而言都是巨大的,因應這一挑戰的最佳方法是專注於建立集體能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即將出發訪問紐西蘭、澳洲、東加王國,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也將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與澳洲訪問,以鞏固美國與南太平洋關係,並因應中國逐漸擴張的區域影響力。
瑞特納則表示,以五角大廈角度來看,美國印太戰略框架順利推動,得益於這個區域盟友與夥伴發出強烈的需求訊息,期望建立區域安全環境。
問及日前與中國駐美大使謝鋒的會談,瑞特納不願多談,僅表示雙方有很好的討論。他指出,美國持續尋求與中共解放軍的開放溝通管道,因為這對區域穩定至關重要,不論是承平時期還是潛在危機時期。美方會持續鼓勵在沒有先決條件下的開放溝通管道。
談及台灣議題時,康達強調,台海和平穩定必須成為全球社會關注議題,以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對全球安全與繁榮的重要性。
他表示,全球50%貨櫃運輸行經台灣海峽,90%的尖端晶片是台灣製造。台灣是全球經濟中心,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防止台海發生危機或衝突,應成為區域乃至全世界所有夥伴共同關心的議題。
康達也重申美國立場指出,美國的中國政策不變,美國致力於維持現狀與和平穩定。美國向北京傳達的訊息是不要挑戰這一現狀。他警告北京停止在台海與針對台灣的挑釁與行動。
瑞特納則表示,台灣對自我防衛與韌性做出重要承諾,在軍隊改革、儲備改革等方面作出政治承諾,以及可觀的財政承諾,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從台灣的作為與如何因應脅迫來看,「這是重大且令人放心的訊號」,表明台灣致力於自我防衛韌性。(編輯:徐睿承)11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