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12日電)台北市議員羅智強今天指出,4筆政治獻金捐贈者經去函台北市民政局,確認資料都相符,是監察院誣賴他;監察院說,改列匿名捐贈無涉裁罰問題,絕無針對性、差異性,都是依法處理。
羅智強9月30日曾在臉書發文表示,監察院指在2018年他參選台北市議員時,有4筆捐款者的姓名與身分證字號不符,其中最小金額是306元。羅智強今天再度發文指出,他去函台北市民政局查詢,結果4筆資料皆相符合,「還真的是監察院誣賴我」。
監察院晚間透過新聞稿表示,被查核人有爭議的4筆捐贈者身分證字號,在內政部戶政閘門系統裡,確實查無資料,因此監察院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處在9月21日函請被查核人查明正確姓名或身分證字號後,函復監察院。
監察院指出,個人捐贈依法改列匿名捐贈者,不涉裁罰問題,被查核人查明釐正後,9月29日函復到監察院,並表示「其中捐款6萬1000元之捐贈者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無誤,另3人無從聯繫且捐款未逾新台幣1萬元,請視為匿名捐款處理。」
監察院表示,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處為確認資料,9月30日在「內政部戶役政資料電子閘門系統」再次查詢這4筆資料,仍查無資料。並依被查核人說明,將3筆依法改列匿名捐贈外,超過3萬元的捐贈則函請內政部戶政司提供完整記事的戶籍資料,以確認該捐贈者符合規定。
監察院指出,內政部掌管個人身分證統一編號、戶籍等資料,依政治獻金法規定,受理查詢機關為內政部;監察院依法查核擬參選人收受個人捐贈的政治獻金,相關資料都依法向內政部戶政司查詢取得,相關程序也都依標準作業流程處理。
監察院表示,被查核人也在9月函復表示3筆捐贈改列匿名捐贈在案,無涉裁罰問題;監察院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處已多次對外說明作業程序,絕無針對性,差異性,都是依法查核處理。(編輯:張均懋)1091012
羅智強批陳菊查他306元政治獻金 監院:查核無針對性
2020/09/30 自由時報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台北市議員羅智強今於臉書發文,指控監察院長陳菊一上任就查他的政治獻金,説他有4筆捐款姓名與身分證字號不符,其中最小的金額是306元,批評陳菊「不打老虎,卻能雞蛋挑骨」。對此,監察院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處簡任秘書林亞齡強調,查核沒有針對性,不分黨派跟參選人,是統一查核、有固定SOP。
羅智強今於臉書表示,監院要他交待2018年參選北市議員時,4筆政治獻金的身分證字號,其中最小的金額是306元;羅指出,依法低於3萬元的政治獻金只需留姓名與身分證字號,不需留連絡方式,「我又沒有東廠政府的公權力和調查權,我如何去找到這位捐款者確認其姓名與身分證字號是否相符?」
對此,林亞齡強調,「查核沒有針對性,沒有分黨派跟參選人是誰」,這是統一的查核,也有固定SOP,這次查核後,發現有包括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力量等政黨,以及縣市長、議員擬參選人等,共13件有這種情形,也都發函請他們釐正,並已都回函釐正,後續會依據「政治獻金法」相關規範處理。
林亞齡表示,依「政治獻金法」規定,擬參選人有申報會計報告書的義務,申報內容包括收支對象的姓名、身分證字號、住址、金額、用途等;如果是3萬元以下的收支對象,除姓名外,身分證、地址、電話只要擇一記載。
林亞齡說,監院查核時,發現羅智強申報的會計報告書中,有4筆姓名跟身分證字號不吻合,才會在9月21日發函請他們回覆正確的資料,羅智強辦公室於9月29日回覆,指一筆資料沒錯、三筆因聯繫不到,且金額都在1萬元以下,因此改為匿名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