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的操作已轉型 ◎ 陳茂雄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無黨籍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於六日落幕,結果是不通過,贊成票未超過選舉人四分之一的門檻,反對票也比贊成票多。投票人總數為二十九萬一五六六人,投票人數為十二萬一一一0人,投票率為四十一.五四%,同意罷免票數為五萬五二六一票,占有效票的四五.八0%,不同意罷免票數為六萬五三九一票,占五四.二0%,是二十六年來罷免案最高紀錄,無效票為四五八票。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一萬一三0票。

拿前立委黃國昌罷免案做對比,兩起罷免案同樣雙方都有動員、也都沒通過,但黃國昌的同意票比不同意票高出許多,總投票人數為七萬0九四二人,同意票為四萬八六九三票,不同意票二萬一七四八票,無效票四八三票,投票率為二七.七五%。黃國昌罷免案是因為贊成罷免的票數沒有超過選舉人四分之一的門檻而沒有過關,但同意票卻為不同意票的兩倍。

罷免是在評鑑公職人員的適任性,屬公共事務的議題,多數台灣人一向不關心公共事務,所以罷免案的投票率一向很低,尤其是很少人會刻意出席投反對票,贊成票遠比反對票多,所以當事人會運作讓贊成票不要超過選舉人的四分之一,不會在催出反對票這一項下功夫,因而盡量低調,以降低投票率,促使贊成票不會超過門檻。

台灣在選舉時的投票率非常高,與罷免案正好相反。在美國選舉時的投票率就很低(這一屆總統大選例外, 因為有太多人通信投票),美國人不關心公共事務者也不少,這些人在選舉時往往不會出席投票。在台灣不關心公共事務者,因特殊因素,往往成為選舉的投票部隊,然而在罷免時,由於缺乏選舉時的誘因,往往不會出席投票。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對於罷免案來說,四十一.五四%是相當異常的投票率,正常的選舉投票率往往很高,可是單一個地區的補選,投票率還不容易達到四十一.五四%,顯然的,以往在罷免不出席投票的「投票部隊」在這一次罷捷案竟然也出席投票,主要的原因是形成藍綠對決,而贊成票及反對票的對比正顯現出藍綠政治版圖的實力。

統派媒體分析,去年韓國瑜被罷免高雄市長時,鳳山區有十一萬多票贊成,這次反對罷免黃捷的只有六萬多票,幾乎少了一半,顯見原來認同民進黨的選民,在蔡英文總統表態支持黃捷後,並未熱烈回應,民間對罷免案冷漠,未如預期大動員,民進黨在罷免案贏了面子,卻不一定有裡子,醞釀中的民間不滿情緒,將是影響未來政局演變的關鍵。統派媒體說的是外行話,罷韓出席投贊成票者並非都是民進黨的支持者,有很多選民在市長選舉時是投韓國瑜,而這次罷捷案正顯現藍綠的實力。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案,就算形成藍綠對決,也難逃被罷免的命運,因為中壢地區的政治版圖藍遠大於綠。

罷免是在評鑑公職人員的適任性,不關心公共事務的選民不會出席投票,所以投票率很低。可是選舉時會出現很多誘因,不關心公共事務的選民反而成為投票部隊。由於藍營連續操作報復性罷免,形成藍、綠對決,促使原來不出席投票的「投票部隊」也出席投票。以後罷免案的操作模式變成與選舉一樣,不是低調,而是要炒熱選情。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2021/2/8(台灣時報專論)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