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族青年艾山引渡中國案於摩洛哥再提訊,人權組織憂心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1-10-26 自由亞洲電台

中國近年積極和亞洲、中東及非洲國家簽訂引渡條約,其中和摩洛哥的引渡條約在今年1月生效,摩洛哥即在7月拘捕了從土耳其入境的維吾爾族青年艾山。他被中國指控涉及恐怖活動,面臨被引渡回中國,案件將在當地時間週三(27日)再度提訊。國際人權組織和維吾爾人組織都擔心,一旦艾山被遣返中國,將面對終身監禁甚至更殘酷的對待。

被摩洛哥政府扣押超過3個月的34歲維吾爾族青年伊地熱斯-艾山(Yidiresi Aishan),將再次面臨引渡到中國的聆訊,聆訊將在當地時間週三(27日)於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最高上訴法院進行。

維族人被引渡回中國 或意味終身監禁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總部設於西班牙馬德裡的人權組織“保護衛士”,一直為艾山的案件聯絡當地律師和關注組織,並呼籲國際關注。 “保護衛士” 主任彼得‧達林(Peter Dahlin)接受本台訪問時顯得憂心忡忡,擔心如果摩洛哥通過引渡程序,艾山很快會被送回中國。

彼得‧達林說:“即使國際刑警組織已刪除紅色通緝令,指該通緝令是出於政治原因,且有違國際刑警組織守則,但如果摩洛哥通過引渡程序,他仍會被送回中國。他被中國指控涉及恐怖活動,這是沒有根據的,而基於他是維吾爾人,幾乎注定他若被送回中國,將面對終身監禁或更遭糕的後果。所以對他而言,他是在為自己的生命而戰。”

國際刑警撤“紅色通緝令” 摩洛哥仍繼續推進引渡程序

艾山在2012年離開新疆,到土耳其任職電腦工程師,他由2016年起活躍於當地一份維吾爾人報章、協助其他活躍人士受訪,並收集有關在新疆暴行的證言。他在當地曾三次被拘捕,而由於土耳其和中國之間存在引渡條約,加上憂慮被土耳其驅逐出境,艾山在今年7月19日飛往摩洛哥卡薩布蘭卡,不料在機場被當局以國際刑警組織的“紅色通緝令”為由拘捕。

由於摩洛哥與中國的引渡條約已於今年 1 月生效,艾山的案件成為引渡條約生效後的首宗尋求引渡案件,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 共同呼籲摩洛哥政府停止引渡,聯合國特別程序(UN Special Procedures)也去信摩洛哥表達關注。

曾為維吾爾族組織工作的33歲的電腦設計師伊地熱斯-艾山於今年7月於摩洛哥機場被捕,摩洛哥當局將舉行引渡聽證會,決定艾山的命運。(國際特赦組織圖片)
曾為維吾爾族組織工作的33歲的電腦設計師伊地熱斯-艾山於今年7月於摩洛哥機場被捕,摩洛哥當局將舉行引渡聽證會,決定艾山的命運。(國際特赦組織圖片)

早前國際刑警組織在國際輿論壓力下,已宣佈取消對艾山的“紅色通緝令”,指該通緝令違反《聯合國人權宣言》精神,也違反國際刑警組織守則,禁止“進行具政治、軍事、宗教或種族性質的干預或活動”。盡管如此,摩洛哥當局仍繼續推進艾山的引渡程序。

世維會:中國利用引渡協議打擊海外異見

世界維吾爾大會發言人迪裡夏提接受本台訪問,批評中國政府利用和外國簽訂的引渡協議,達到打擊海外異議聲音的目的。

迪裡夏提說:“從協議的本身看,給人感覺好像是符合一些法規和定義,但恰恰是中國從來不遵守國際公約,簽訂這些引渡條約都會被中國政府利用,打擊反對中國政府、對中國持不同意見的異議人士。”

目前和中國簽訂引渡條約並已生效的國家,至少有39個,大部分集中在亞洲、中東及非洲,例如越南、泰國、巴基斯坦等;而歐洲及美洲則有法國、意大利、葡萄牙、巴西、墨西哥等。國際社會質疑,部分國家是出於經濟利益考慮,而和仍然保留死刑的中國簽訂引渡條約。

迪裡夏提表示,這使維吾爾人即使成功從中國出逃,都仍要繼續生活在恐懼中,除了國內家人被綁架藉以威脅噤聲,更憂慮會被引渡回中國。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呂熙倫敦報導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