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7日電)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台灣經濟繁榮的基礎在民主法治和貿易信任,這與中國在威權體制的經濟干預有極大品牌落差;台灣除在半導體和網通等資安領域具備國際地位,也持續融入歐美等國際市場,成為重要供應鏈夥伴。
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近日談及服貿重啟議題,引發討論。王美花今天接受鏡新聞「調查報告」專訪表示,近年來在美中貿易戰、供應鏈移轉之下,台灣因民主法治成為國際供應鏈可信任的重要角色,若回過頭和中國討論服貿,「其他的國家怎麼看待台灣」。
王美花表示,面對中國威權制度,剛落幕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和歐盟皆提及對中國「去風險」,其中包含供應鏈的風險及中國體制問題,中國歷經疫情封城、推出共同富裕等政策,甚至要求外資設立黨部,對許多國家造成很大的震撼教育。
王美花進一步指出,因台灣為民主法治國家,「做資安產品能讓人家放心」。尤其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之後,許多網通和伺服器業者回到台灣生產,雖然廠商反應在台生產成本比中國高,但沒有高很多;更重要的是,在台灣生產的伺服器產品因資安受保護,銷往歐盟和美國的數量持續增加。
此外,輝達公司(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出席電腦展期間在台掀起AI熱潮,隨著ChatGPT等相關應用持續發展,王美花指出,攤開輝達的供應鏈產品皆在台灣生產,包括由台積電生產的高階晶片,主機板和顯卡等產品;台灣不僅有完整供應鏈,也在半導體、網通等數位貿易上擁有較高的資安保障,「這是10年前後,台灣和中國很大的品牌落差」。
針對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在臉書發文表示,服貿會嚴重影響台灣至少400萬人,造成低薪及傾銷等問題。王美花表示,民主和威權國家對於服務業的干預差別最為明顯,台灣已經塑造資安受保障的品牌形象,也成為國際供應鏈一環,若回過頭和中國討論服貿,「其他的國家怎麼看待台灣」。
王美花強調,蔡總統表示在兩岸平等對待、不設前提的狀況下進行交流是可行的,但中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甚至在台灣周圍軍演。
王美花表示,服貿這幾年已經沒有繼續在談,但台灣經濟仍持續成長,台灣要成為受人信任的夥伴,無論和中國或是其他國家往來都須遵循國際規矩;在蔡總統執政這7年期間,台灣更融入全世界的市場,這也是台灣應該持續前進的方向。(編輯:張均懋)1120627
台灣已融入國際供應鏈 王美花:現在提服貿合適嗎
經濟部長王美花接受專訪,首談服貿議題。(翻攝專訪)
2023/06/28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在野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侯友宜近來拋出重啟服貿議題,經濟部長王美花昨晚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台灣與中國不同,近十年變化已是全球對中國體制、資安有疑慮。她反問「台灣已融入國際供應鏈,現在是時候嗎?」而且服貿內容涉及電信事業合作,「其他的國家怎麼看待台灣?」但她也重申,只要兩岸平等,談合作並未設限。
十年來變化非常大中國資安 全球有疑慮
王美花強調,現在談服貿不是好的時機。第一、這十年來變化非常大,G7、歐盟剛提過,跟中國的關係就是「去風險化」;而去風險化裡面的內涵有供應鏈的風險,包括美中貿易戰、COVID-19中國說封城就封城等,威權體制給很多國家非常大的震撼教育。
第二點是台灣和中國不同,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之後,網通業者、伺服器業者、腳踏車等回流,因產品涉及資安問題,雖成本比中國高,但是沒有高非常多,且台灣生產的伺服器、網通,賣到歐盟被買單,「因為台灣是民主法治國家,產品讓人家放心」。
台灣和中國 是不同品牌
王美花也提到,最近NVIDIA(輝達)來了,高階晶片是台積電做,都涉及資安,也是因為台灣這幾年半導體、資通訊產品做得越來越好,形成台灣品牌,「台灣跟中國是不同的」,十年後與十年前台灣和中國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品牌落差,台灣是民主法治國家,中國則是威權體制,在服務業上體制的不相同,會形成很不匹配的狀況。如果今天在講服貿,而服貿裡面就會有「電信事業的互相合作」,「今天回過頭說我們要談服貿,其他的國家怎麼看待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