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科40年孕育半導體產業 成台灣堅實矽盾,今年前10月營業額破兆 年增率12.4%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12/15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40週年,半導體產業在台灣西部已形成「矽谷帶」,成為守護台灣及全球的「矽盾」。(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Peellden,CC BY-SA 4.0)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40週年,半導體產業在台灣西部已形成「矽谷帶」,成為守護台灣及全球的「矽盾」。(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Peellden,CC BY-SA 4.0)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5日電)新竹科學園區成立40週年,從資通訊發展到半導體產業,並開枝散葉,成功將經驗複製成立南科與中科,半導體產業在台灣西部已形成「矽谷帶」,成為守護台灣及全球的「矽盾」。

科技部長吳政忠今天出席竹科國際論壇為產業界帶來好消息,他指出,台灣科學園區前10月總營業額達新台幣2.44兆元,預計到年底應該會年增15%至20%;其中以半導體、電腦與周邊產業表現最亮麗。

吳政忠說,半導體產業過去是台灣很好的資產,未來也是,未來食、「醫」、育、樂領域都會用到晶片,範圍應用面廣泛。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擔任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也說,台灣半導體產業今年可望繳出令人驕傲的成績,整體半導體產值可望達3.2兆元;其中,IC設計產值將達8500億元,估年增率達22.7%。

其他包括IC製造產值預估將達1.8兆元,年增23.7% ;IC封測產值5500億元,年增10%。劉德音指出,台灣IC製造及封測業將是全球第一;IC設計業是全球第2,僅次於美國。

回顧科學園區發展,在半導體產業崛起前,電腦與周邊產業曾連續12年高居竹科最大產業,其中以施振榮創辦的宏碁為最具代表性企業。宏碁發展自有品牌,帶動台灣電腦產業聚落,引領竹科80年代產業發展。

晶圓代工廠聯電成立於1980年,是台灣第一家半導體廠,也是首批進入竹科的廠商之一;台積電及華邦電隨後於1987年成立。半導體產業於1993年超越電腦與周邊產業,躍居竹科最大產業。

在完善的半導體產業聚落扶持下,台灣IC設計業快速成長,其中,自聯電切割成立的聯發科在董事長蔡明介領軍下,獨霸台灣IC設計業多年,今年並可望成為全球第4大IC設計廠,僅次於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及輝達(NVIDIA)。

隨著竹科土地不敷使用,聯電與台積電紛紛前往南科建廠,台積電及力晶也於中科投資設廠,讓竹科的半導體產業進一步擴散至南科與中科。

如今台積電還計劃在竹南園區建置先進封裝廠,力積電將在銅鑼園區建新廠。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說,台灣西部已形成「矽谷帶」。

美國學者艾迪森(Craig Addison)曾以Silicon Shield(矽盾)一詞,形容台灣的半導體實力在全球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國際紛亂局勢下,將成為台灣的安全屏障。

竹科從1980年聯電成立正式跨足積體電路生產後,隨著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及IC設計的上、中、下游整體發展,目前台灣半導體產業已位居全球第2,僅次於美國。其中,半導體製造位居全球龍頭,尤其台積電是晶圓代工霸主。據研調機構拓墣產業研究院預估,台積電今年第4季市占率可望高達55.6%。

半導體是各項科技創新工業之母,無論在5G或人工智慧發展都具絕對關鍵影響性,美國挾半導體領先優勢,近幾年成功圍堵中國大陸,可見半導體產業已具重要戰略地位。

台積電因先進製程技術具絕對領先優勢,5奈米已搶先於今年下半年量產,獲美國強力邀請赴美國設廠,台積電也決定在亞利桑那州設立5奈米廠。中國廠商為去美化,也頻頻轉單台灣IC設計廠,取代美國供應商。

台灣今年在全球疫情肆虐中防疫成功,半導體產業不僅成為美、中兩國拉攏的對象,半導體產品更暢銷全世界,讓電子產業供應鏈不致面臨斷鏈危機,以科技為全世界做出重大貢獻。而成立40週年的新竹科學園區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中,更是扮演著先驅者及產業火車頭的領導地位,並可望將其影響力進一步擴散到中科及南科等園區。(編輯:張良知)1091215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40週年,竹科從1980年聯電成立正式跨足積體電路生產後,隨著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及IC設計的上、中、下游整體發展,目前台灣半導體產業已位居全球第2,僅次於美國。中央社製圖 109年12月15日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40週年,竹科從1980年聯電成立正式跨足積體電路生產後,隨著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及IC設計的上、中、下游整體發展,目前台灣半導體產業已位居全球第2,僅次於美國。中央社製圖 109年12月15日

竹科前10月營業額破兆 年增率12.4%

2020/12/15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5日電)談起竹科,就會想起張忠謀、曹興誠等科技大老,當年決策者孫運璿和李國鼎的前瞻眼光,促成聯電及台積電成立。走過40個年頭的新竹科學園區,成功帶領台灣科技產業起飛,竹科今年前10月營業額破兆,已達到新台幣1兆77億元,年成長12.4%。

竹科成為台灣科技業早期發展的搖籃,吸引美國尖端科技人才來到台灣,創業打拚。主管機關科技部形容,科學園區是台灣科技產業火車頭、也是人才匯集地,雖然全球面臨疫情威脅,今年前10月科學園區營業額逆勢成長15%,展現台灣科技產業長期累積的深厚基礎。

科技部轄下台灣三大科學園區,分別為新竹科學園區(竹科)、中部科學園區(中科)與南部科學園區(南科)。

竹科成立於1980年,是台灣第一座科學園區,是早期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動力,電腦與週邊產業一直是區內最大產業,直到1993年,半導體產業營業額才超越電腦與週邊產業,至今也仍是竹科最大產業。

即使全球面臨疫情衝擊,但根據科技部統計,三大科學園區今年前10月營業額仍逆勢成長15%,展現台灣科技產業長期累積的深厚基礎。竹科今年前10月營業額破兆,達到新台幣1兆77億元,年成長12.4%,中科、南科營業額分別為7702億元、6642億元,年成長22.31%與11.36%。

不過,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環境風險提高、新興科技應用等挑戰,科技部表示,科學園區會繼續進化原本強項以及搶攻新興領域策略,以維持科學園區成長動能。

科技部表示,近期台商回流、科技廠也積極投資,會提前為廠商找好土地與廠房空間,以及做好水、電規劃;未來科技部也會積極從創新、包容與永續面向,推動科學園區持續躍進。

在創新部分,發展多元產業,推動軟體加值與跨業跨界整合,促進新創與園區事業鏈結與技術升級,並且以園區做為智慧應用的實踐場域;在包容面向,園區能結合在地產業發展,推動人才交流與合作;在永續面向,則強化園區智慧治理,投入綠色科技的研發與應用,精進循環經濟策略。(編輯:林淑媛)1091215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